【古文】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须达长者。末下小女。字曰苏曼。面首端正。容貌最妙。其父怜爱。特于诸子。若游行时。每将共去。于是长者。将至佛所。
【白话】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当时须达长者最小的女儿,名叫苏曼,面貌端正,容貌绝妙。须达长者对她特别怜爱,不同于其他孩子。如果出去游观时,总是将她带着一起去。一次长者带着苏曼女前去佛的精舍。
【古文】
其女见佛。情倍欣踊。愿得好香。涂佛住室。斯女手中。有宾婆落。佛从索之。奉教便与。佛寻于上。书香种稷。还以与之。女共其父。还归城里。便行推买种种妙香。如佛所须。持诣祇洹。躬自捣磨。日日如是。
【白话】
苏曼女看到佛后,心情异常欣悦,心中便祈愿能得到妙香涂敷佛陀的住室。苏曼女的手中拿着一个宾婆落果,佛向她要,她奉教递给佛。佛随即在宾婆果上写上各种香的名称,交还给苏曼女。苏曼女与她父亲一起返回城里,便四处购买各种妙香。按照佛所需要的置办,然后拿到祇洹精舍,亲自动手捣磨,天天都是这样。
【古文】
时特叉利国王。遣其一儿。使到舍卫。初适他土。广行观看。渐渐展转。复至精舍。见苏曼女在中磨香。爱其姿容。欲得为妻。即往入城。启波斯匿王。云有此女。可适我意。愿王见赐。勿违我志。
【白话】
当时特叉利国王派遣他的一个儿子出使到舍卫国,国王的儿子刚到异国,到处观赏他国风情,慢慢游赏,有一天走到祇洹精舍。看到苏曼女在精舍中捣磨香料,便爱上了她的姿色美容,想娶她为妻。他马上回到城中,告诉波斯匿王说:“有这样一位女子,非常合我的心意,希望大王能将她赐予我,不要拒绝我。”
【古文】
王问之曰。是谁家女。答言。是须达女。王言。卿自从索。吾不能知。复重启王。王若相听。当自求之。王言可尔。彼国王儿。发遣子弟。车乘众物。先归本国。唯留一象及己在后。
【白话】
大王便问道:“她是谁家的女儿?”回答道:“是须达长者家的女儿。”于是大王说:“你自己去求吧,我不能管这件事。”王子再次启请国王:“大王如果能开许,我就自己去求取她。”大王说:“可以!”于是那个王子命令手下,用车马装着物品先行回国,只把一头大象和自己留在后面。
【古文】
往至祇洹。搏苏曼女。累骑而去。须达闻之。遣人追逐。象走驶速。不能及逮。即达本土。便用为妇。后遂怀妊。生卵十枚。卵后开敷。有十男儿。形貌姝好。与人有异。
【白话】
他前往祇洹精舍,抢得苏曼女,捆绑在象上飞驰而去。须达长者听到消息后,赶忙派遣手下去追赶,然而大象跑得非常迅速,无法追到。王子回到本国,就娶了苏曼女为妻。后来苏曼女怀有身孕,产下十枚卵,卵后来破裂,生出十个男孩,形体相貌奇妙,与一般人大不相同。
年遂长大。勇健非凡。然喜畋猎。伤害物命。其母矜愍。教使莫尔。诸子白母。射猎之事。最为快乐。母今相遮。将为见憎。
【白话】
十个孩子渐渐地长大,非常勇猛健壮非凡,然而喜爱打猎,伤害动物性命。他们的母亲苏曼女心怀怜悯,教导他们不要杀生。儿子们对母亲说:“打猎最让我们开心快活,母亲现在遮止我们,是不是讨厌我们呢?”
【古文】
母复告言。吾爱汝等。是以相制。若当憎汝。终无此言。所以者何。夫杀生之罪。当入地狱。受诸苦恼。数千万岁。常为鹿头羊头兔头诸禽兽头阿傍[ 阿傍:梵语。指地狱中鬼卒名。]狱卒之所猎射。无央数岁。虽思解脱。其何由乎。
【白话】
苏曼女对他们说:“我是因为爱你们,所以才要阻止你们。如果我讨厌你们,就不会说这样的话,为什么呢?因为以杀生的罪业,来世将堕入地狱,在几千万年中受各种痛苦,一直被长着鹿头、羊头、兔头等各种各样禽兽头的阎罗狱卒用箭射杀,经过数不尽的年月。那时即使想要解脱,又有什么办法呢?”
【古文】
诸子白母。如母所说。为自出心。从他边闻。母复告言。吾昔从佛。闻如此事。儿复问母。佛者何人。幸愿具宣。
【白话】
孩子们对母亲说:“母亲所说的这些话,是自己的心里想的,还是从他人那里听说的呢?”苏曼女告诉他们:“我以前在佛身边,听到这样的道理。”孩子们又问母亲:“佛是什么人?希望母亲能详细地给我们说说!”
【古文】
母告诸子。卿不闻乎。迦维罗卫净饭王子。形相炳著。应为圣王。厌老病死。出家学道。愿行成就。得无上果。巨身丈六。相好无比。三明六通。遐鉴无外。前知无穷。却知无极。观省三世。如掌中珠。
【白话】
苏曼女对孩子们说:“你们难道没有听说过吗?迦毗罗卫国净饭王的太子形相神采奕奕,本应成为转轮圣王。但他厌倦生老病死之苦,于是出家学道,愿行圆满后,获得了至高无上的佛果。身高丈六,相好无比,具足三明六通,对万事万物明鉴了达,了达过去法无穷。了知未来法无极,遍观了知三世一切法,犹如观察手掌中的宝珠一样清晰。”
【古文】
诸子闻之。心内欣然。因更问母。佛今近远。为可见不。母便答言。今在舍卫。诸子启母。求往觐佛。母即听之。诸子同时。共诣舍卫。其祖须达。见之情悦。倍加爱念。将至祇洹。奉觐如来。
【白话】
孩子们听到这里,心里很是欣喜,于是又问母亲:“佛现在离我们远不远?能否见到呢?”苏曼女就告诉他们:“佛陀如今正在舍卫国。”孩子们便恳求母亲让他们前去拜见佛陀,母亲便同意了。孩子们立即启程,一起到达舍卫国,祖父须达长者见到他们后心情欢悦,倍加喜爱,带着他们去祇洹精舍拜见如来。
【古文】
诸子见佛。姿好形貌。踰前所闻。数千万倍。五情[ 五情:指众生之五根。眼、耳、鼻、舌、身等五根能生情识。]欣喜。不能自胜。佛因随缘。为说妙法。十人俱时。得法眼净。便复白佛。求索出家。佛问之曰。汝父母听不。答言未咨。佛言。父母未听。不得染化。
【白话】
孩子们看到世尊庄严的相好,远远超出以前听说的数千万倍,身心欣悦,喜不自禁。佛便随顺根基而演说妙法。十个人同时证得法眼净,于是又对佛请求,希望出家修道。佛问他们:“你们的父母同意吗?”回答说:“还未曾与父母商议。”佛说:“既然父母还没有同意,就不能出家。”
【古文】
须达复言。斯是我孙。我得自在。我今放之。于理亦可。佛便允然。听使为道。须发自落。法衣在身。便成沙门。精勤大业。尽得罗汉。斯十比丘。甚相钦敬。行则俱进。住在同处。国中人民。莫不宗戴。
【白话】
须达长者回复说:“他们是我的外孙,我有权力,现在我准许他们出家,理上也说得通。”佛就答应他们出家学道,当时他们须发自然落下,法衣披身,便成为沙门。他们精勤道业,都证得罗汉果位,这十位比丘相互间十分要好,行则同行,一起居住,舍卫国的百姓们无不敬戴。
【古文】
阿难白佛。此十比丘。有何福庆。生在贵家。容貌奇特。遭值世尊。尽于苦际。佛告阿难。乃往过去九十一劫。有毗婆尸佛。出现于世。教化毕讫。而般涅槃。分布舍利。起无量塔。时有一塔。朽故崩坏。有一老母。而修治之。有年少十人。偶见老母曰。何所施为。老母语言。斯是尊塔。功德弥弘。是以修补。欲望善果。
【白话】
阿难问佛:“这十位比丘有什么样的福德?能投生在尊贵的家庭,容貌奇特,又遇到世尊,灭尽了三界之苦。”佛告诉阿难:“在九十一劫以前,有毗婆尸佛出现在世间,教化事业圆满后,就趣入了涅槃,佛的舍利分布到各地,建起无数的佛塔供奉。当时有一座塔因年久而衰朽崩坏,有一位老妇人进行修补。十个少年结伴同行时看见,询问老妇人道:‘你在做什么呢?’老妇人回答说:‘这是座尊贵的佛塔,功德广大,所以进行修补,希望能得善果。’
【古文】
年少欢喜。助共兴功。所作已竟。誓为母子。其十年少。愿共同生。从是已来。九十一劫。天上人中。恒为俱生。受福快乐。
【白话】
少年们心中十分欢喜,就帮着老妇人一起来修补。修好后,这妇人与十位少年发愿以后作母子,十位少年发愿同生一处。从那时以来九十一劫中,无论转生天上人间,十位少年总是同时出生,享受福果,快乐度日。
【古文】
常有三事。胜于余人。一者形体端正。二者众所敬爱。三者恒得长寿。经尔许时。不堕三涂。今遇我世。沐浴清化。诸尘垢尽。咸逮应真。欲知尔时老母者。今苏曼女是。尔时十年少者。今十罗汉是。
【白话】
他们常在三个方面上胜过别人,一是形体端正;二是为大众敬重爱戴;三是一直长寿。经过如此长的时间,没有堕落过三恶趣。现在遇到我出世,沐浴清净的教化,尽除了各种烦恼尘垢,都证得阿罗汉果。要知道当时的老妇人,就是现在的苏曼女;当时的十位少年,就是现在的十位罗汉。”
【古文】
佛说此时。其在大会。有得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者。发大乘意逮不退者。信受佛语。欢喜奉行。
【白话】
佛说此法时,所有与会大众,有证得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的,有发大乘心证得不退转位的,信受佛语,欢喜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