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之善将者有四,示之以进退,故人知禁;诱之以仁义,故人知礼;重之以是非,故人知劝;决之以赏罚,故人知信。
禁、礼、劝、信,师之大经也,未有纲直而目不舒也。故能战必胜,攻必取。
庸将不然,退则不能止,进则不能禁,故与军同亡,无劝戒则赏罚失度,人不知信,而贤良退伏,谄顽登用,是以战必败散也。
【译文】
从古至今,善于领兵打仗的将领用兵有大的原则:令出如山,向部下讲明什么是进,什么叫退,什么是不应该做的;用仁、义的思想教育部下,使土卒能知书达礼;告诫部下明辨是非,使士卒能互相勉励,规过对善;严格赏罚,使土卒不敢涣散,有信用。上述四点基本原则:禁、礼、劝、信是部队中的重要规范,如果彻底做到了这四点,就好像主要的支架已经搭好,其它的细微未节也就自然地顺展开来,有了法规,具体的内容也就明晰了,这样军队就能战必胜,攻伐时得其所需,无能的将领做不到这四点:没有规制,一旦下令撤退,士卒不听指挥,抱头鼠窜;而下令进攻时,则没有节制,步调不一,甚至纷纷逃避,怠慢拖延,全军也就难逃灭亡的下场;劝戒不明,赏罚无度,失信于士卒,上下不能一心,贤德之人纷纷远走,谄媚狡猾的小人得势,这样的将领带出的部队,一定会每战必败。
【解析】
诸葛亮在《善将》一文中,继续论述将帅带兵治军的原则。连同本文在内,诸葛亮共用了九篇文章从正反两方面详尽论述了带兵治军的各项原则,由此可见,诸葛亮对此的重视。他反复论述带兵治军的诸项原则以及各项禁忌,足以说明带兵治军是统兵将帅最根本。最核心之任务,不会带兵治军的将帅绝不可能用兵取胜。毛主席说得好:“兵民是胜利之本。”军中将士是军队的基础,将士的质量决定军队的战斗力,只有拥有高素质的将士的军队才能战胜敌人,取得胜利。而将士素质的高低又取决于军队统帅和将领的军事修养和带兵治军的水准,所以不断提高将帅军事修养,让将帅精通治军之道便成了军队建设的关键。
诸葛亮在《善将》一文中,集中论述了四项基本原则:“禁、礼、劝、信”。这是对前面几篇文章的补充和深化,使得诸葛亮对带兵治军原则的论述更全面、更完整。
本文从正反两方面反复论述的带兵治军四项原则中,“禁、礼、劝”三项都是强调统兵将领必须重视对士兵的教育,要通过教育让广大士兵知礼义、明是非、懂进退,再辅之以严赏罚,使所带军队成为纪律严明的仁义之师。这样的军队正是我国历代军事家所追求的高质量军队。
诸葛亮高明之处就在于把“教”放在治军首位,强调通过教育让军队明札义。辨是非,成为有思想、有觉悟的军队,从而能自觉守军纪,懂进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