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李自成已经决定四月十二日率六万人东征吴三桂,一切准备工作都要在短短的
几天内就绪,不仅首总将军府、丞相府、军师府以及各营的权将军和制将军,连他
们下属的大小头目,无人不紧张起来。虽然李自成如今是皇帝身份。下有文武百官
各司其事,但毕竟是国家草创时候,又加御驾亲征是非常之举,他也不能不投身于
准备东征的繁忙之中。与往年临近大战前的情况不同,他不是心情振奋和激动,而
是怀着忧虑,心思沉重。他心中烦闷的是,这是出他意料之外的一次战争,原来他
根本没有料到。不但在西安时候,而且在前来北京的路上,直到进入北京之初,他
都在胜利的愉快中,只想着如何在北京举行登极大典,传檄江南,不再进行大的战
争而统一全国,建立万世基业,正如许多文臣们所说的,后人将称他功迈汤武,德
比尧舜。没料到不但一个关宁将领吴三桂胆敢抗拒投降,连满鞑子也要趁机南犯!
早知如此,他会多带一二十万人马前来,使吴三挂不敢不降,满洲人也不敢轻举妄
动。
昨夜,同刘宗敏等决定了御驾亲征的大计之后,又召见了牛金星和喻上猷,密
商了丞相和六政府大臣们留守的事,已经将近四更大了。御膳房端来了点心。他在
王瑞芬等如花似玉般的宫女们的服侍下,无情无绪地用了消夜点心之后,离开文华
殿,像平日一样,由宫女们前后跟随,真所谓珠围翠绕,七八盏宫灯飘光,回到了
寝宫仁智殿的西暖阁。
窦妃居于专宠地位,一直等待着皇上返回寝宫。尽管她早已十分瞌睡,但是不
奉旨不敢自己在东暖阎凤榻就寝。她在椅子上打了几次盹儿。忽然,一个贴身宫女
在耳旁柔声禀报:
“娘娘,皇爷离开文华殿回寝宫来了。”
窦美仪猛然睁开眼睛,起初不免愣怔一下,随即完全醒来,望望面前的宫女,
知道不是偶然做梦,是皇爷确实快回宫了。她又是喜悦,又是担忧。喜悦的是,皇
上就要回宫;担心的是,她觉察出今日朝廷上出了大事,非常大的事。从下午到夜
晚,连着召集文武大臣到文华殿开御前会议,密商大计。到底为了什么事,因为严
禁宫女们在近处侍候,不能够窃听半句,所以她丝毫不能知道。但是她猜想到,必
定是出了可怕的军国大事,说不定是吴三桂不肯投降,称兵犯顺,皇上决定打仗了。
她巴不得大顺朝皇统永固,国泰民安,再也没有战乱……想到这里,不觉在心中叹
了口气。
她对着铜镜,将略微蓬松的鬓发整理一下,又在脸颊上轻轻地敷点香粉,忽有
宫女来禀:皇爷已经进武英门了。她一阵心跳,赶快在宫女们的陪侍下,走出仁智
殿,站在凉风习习的廊檐下,等候接驾。过了片刻,她听见了一阵脚步声,看见了
一队宫灯,听见了走在前边的一个宫女的通报声:“皇上驾到!”但闻环佩轻轻响
动,窦美仪赶快率宫女们走下白玉台阶,在丹墀上跪下接驾。李自成大步走进仁智
殿的西暖阁,十分疲倦,在龙椅上颓然坐下。窦妃率领王瑞芬等两个宫女随着进来,
侍立一旁。她躬身说道:
“天色不早了,请皇爷安歇吧!”
“快四更了,你怎么还不早睡?”
“国家草创,皇上日夜辛劳,臣妾自应在后宫秉烛等待,方好随时侍候,不奉
旨不敢独自就寝。”
“你没事,快去你的寝宫睡吧。”
窦美仪忽然感到空虚,正要退出,李自成向她问道:
“孤已经决定为费珍娥赐婚,你可知道?”
窦美仪本来已经听了王瑞芬在武英殿窗外窃听后的密禀,但是她佯装不知,故
作吃惊神气,望着皇帝回答:
“臣妾一点不知。皇爷为她择婿,一定十分合宜。不知是哪位功臣?”
“是孤的一员爱将,名叫罗虎,屡立战功,明日即敕封为潼关伯,他的母亲也
将封为诰命夫人。”
“这位罗将军有多大年纪?”
“他今年只有二十一岁,相貌十分英俊,智勇兼备,治军有方。”李自成转向
王瑞芬叫了一声:“王瑞芬听旨!”
王瑞芬赶快跪下。
李自成说道:“你明天早膳以后,去寿宁宫向费宫人传旨:孤为她择一佳婿,
潼关伯罗虎将军,即于四月九日成亲。此系赐婚,男女两边一应婚嫁所需,均由宫
内大臣吴汝义与礼政府会商,遵旨筹备。”
“奴婢领旨!”王瑞芬叩头起身。
李自成又对窦妃说道:“你是娘娘,应该给费珍娥一些陪嫁之物,如绫罗绸缎。
金银珠宝首饰之类。民间叫做添箱,在你就叫做赏赐。你想赏赐什么,命王瑞芬告
诉传宣官,吩咐宫内大臣吴汝义,他就替你办了。孤心中明白,你很关心费宫人的
婚事,理应赏赐从优!”
“领旨!”
窦美仪回到东暖问,心情有好一阵不能平静。虽然事情已经证实了皇上使费珍
娥同罗将军婚配,使她不必再担心有一位十分美貌的才女日后在大顺的后宫中会同
她争宠,但是皇上处置这件婚事如此急迫,必是又出了什么军情大事,等不到登极
之后。她一则挂心国事,二则她正是青春年华,不料又遇上独眠之夜!她没情没给
地在牛角宫灯旁坐了一阵,然后由贴身宫女服侍她卸了晚妆,上了凤榻,而玄武门
恰巧传来了四更的鼓声。
她知道皇上在西暖阁并未就寝,有时坐在龙椅上纳闷,有时在暖阁中走来走去。
她知道这是皇上进北京以来第一次有这样不眠之夜。在一刻之前,她在风榻上为今
夜的独宿怀着难以排遣的怅惘情绪,但现在想着国家出了大事,十分担忧,那种独
宿的怅惘情绪一扫而光。她小声嘱咐值夜的宫女:务要在皇上身边小心服侍,有什
么动静要立刻来向她禀报。
过了一阵,她刚要矇胧入睡,忽然从武英殿右边、通向仁智殿宫院的转角处,
传来了三声云板。窦美仪猛然醒来,睁开眼睛,随即听见一个宫女匆匆向仁智殿走
来。她知道明朝的宫中规矩,倘若夜间有十分紧急的军情文书,必须赶快启奏皇上,
司礼监夜间值班的秉笔太监不敢耽误,走到乾清宫正殿通往养德斋的转角处敲响云
板,由一位值夜的宫女接了火急文书,送到养德斋的门外边,交给在养德斋外间值
夜的宫女,叫醒崇祯,在御榻前跪呈文书。李自成初到北京,对明朝留下的太监不
敢使用,令李双喜住在武英门,既担负保驾重任,也掌管接收呈奏皇上的重要文书。
尽管他是李自成的养子,平时不奉特旨宣召,也不能进入仁智殿寝宫。对他不存在
防备行刺问题,而是遵照儒家的内外有别的传统礼法,任何男人不得进入后宫。为
着可能夜间有紧急军情文书必须火速呈到御前,或有紧要大事必须启奏皇上,所以
仿照前朝办法,特在从武英殿通往仁智殿宫院的转角处悬一铜制云板,由李双喜将
云板轻敲两下,惊醒在廊房中值夜的宫女,由她们通报进去。还特别规定,云板只
能轻敲两下,以免惊扰圣驾。只有特别紧急情况,才允许连敲三下。可是刚才,窦
美仪听见云板竟然是连敲三下。
窦美仪十分吃惊,一阵心跳,迅速起床。一个在外间值夜的宫女听见窦妃从凤
榻起身,赶快进来,小声问道:
“娘娘,如今还不到四更三刻,怎么就起床了?”
窦妃说:“皇爷为国事通宵未眠,我怎么能安然就寝?快拿热水,侍候我梳洗
打扮。”
又一个宫女进未。两个宫女赶快侍候窦美仪梳洗、打扮,穿戴整齐。窦妃尽管
心思很乱,对国事胡乱猜测,十分担忧,但在打扮之后,还是仔细对着铜镜看了看,
亲手将一朵绢制红玫瑰花插在鬓边。忽然她吃惊地对身边的宫女们说:
“听,皇爷启驾离了寝宫!”
一阵脚步声,李自成在几个宫女的前后簇拥中走出仁智殿,向武英殿去了。窦
妃在心中纳罕:自从皇上驻跸紫禁城中以来,还没有这样情况。到底是为了何事?
服侍窦妃梳洗打扮的两个宫女不曾到皇上身边,对云板三响后在西暖阁所发生
的一切都不清楚,而在西暖阁侍候皇上的几个宫女,包括管家婆王瑞芬在内,都随
驾去武英殿了,使窦妃无从打听消息。她不敢卸妆,不敢重新就寝,只好坐下去等
候消息。她想着,王瑞芬一旦有了时机,一定会来向她禀报消息。
果然,过了一阵,通宵未眠的管家婆王瑞芬进来了。由于过于疲劳和瞌睡,她
平时脸颊上的红润没有了,一双大眼睛也不再光彩照人了,而眼角出现了一些血丝。
还由于没有时间梳洗打扮,两鬓边略嫌蓬松,一点忧郁的神色堆在眉梢。窦妃赶快
使眼色命两个宫女退出,然后小声说道:
“瑞芬,你累了。我这寝宫中没有旁人,你不妨坐下说话。”
王瑞芬躬身小声说:“奴婢自幼入宫,在宫中长大,不敢坏了皇家规矩。娘娘,
好像朝廷上出了大事,很大的事!”
“到底是什么大事?”
王瑞芬将黄缎门帘揭开一个缝儿,向外看看,见没有宫女窃听,又回到窦妃的
身边,悄悄说道:
“整整一天,皇上不断地召见文武大臣,好像都是商量吴三桂的事。刚才过了
四更,皇上仍不肯就寝,在寝宫坐一阵,彷惶一阵。忽然云板三响,是李双喜将军
递进一件密封的火急文书。皇上打开文书一看,登时脸色一寒,不由得在金砖上将
脚一跺。又过了一阵,他将这封紧急文书往怀中一揣,就启驾往武英殿去了。”
“到武英殿做什么?”
“皇爷在武英殿的西暖阁一坐下,立刻命人将双喜将军叫来。双喜将军好像料
到皇爷会很快召见他,所以衣帽整齐,坐在武英门的值房中恭候,一闻传宣,立刻
进来。”
“皇上问了他什么话?”
“皇上命宫女们立刻退下,也不许站立在窗外近处,所以问的什么话奴婢不知。
奴婢走在最后,离开窗外时只听见皇上的口中说到了吴三桂,又说到满洲。”
窦美仪的心头上猛一沉重,感到大事不妙。她虽然生长于深宫之中,服侍在年
轻守寡的懿安皇后身边。但近几年来满洲的兵力日强,成为明朝的一大祸患,她也
知道。听了王瑞芬的不明不白的禀报,窦妃瞠目望着瑞芬,一时无言;过了片刻,
挥手说道:
“你赶快休息去吧。能够和衣睡一阵也好,说不定皇上什么时候又要呼唤哩。”
“奴婢这就去,随便歪在枕头上矇胧片刻,不敢睡着。皇上更辛苦,白天和通
宵都在为国事操劳,不曾有一刻上御榻休息!”
窦美仪没再说话,又挥手命王瑞芬快去休息。瑞芬退出后,随即有两个宫女进
来,说天色尚早,请娘娘且到凤榻上休息。窦妃在宫女们的服侍下卸了妆,靠在枕
上休息,同时也挥退了两个宫女。可是她想来想去,越想越没有睡意,睁开眼睛,
望着宫灯,在心中问道:
“难道是吴三桂投降了满洲?难道是吴三桂勾结满洲人同时来犯?难道是满洲
人又进了长城?……”
一阵风从树梢吹过,仁智殿屋檐上铁马叮咚。窦美仪翻身下床,重新坐在椅上,
无言地注视着羊角宫灯,在心中说道:
“但愿皇天保佑,大顺朝逢凶化吉!”
今天是四月初五,离决定御驾亲征吴三桂的日子只隔七天了。昨日上午巳时前
后,大顺朝的文武百官还处在一片胜利的喜悦之中,齐集皇极门前的丹墀上,依照
鸿胪寺官的高声鸣赞,演习皇上的登极典礼。丹墀下排列着两行仪仗,又称卤簿,
从丹墀下直排到内金水桥边。而午门外站立着六只高大的驯象,由彩衣象奴牵引,
每一阙门两只,相向守门,纹丝不动,稳若泰山。皇极门丹墀上的高大铜仙鹤和铜
香炉,全都口吐袅袅轻烟,香气氤氲,散满演礼场中。在丹墀两边,钟鼓司的乐工
们随演礼进程,不断按照鸿胪的赞礼声奏乐。乐声优雅、雍容,不仅气氛肃穆,更
显出太平景象。但是演礼尚未终场,唐通和张若麒在文华殿叩见了李自成,呈上了
吴三桂给吴襄的家书,局面便突然变了。
昨天上午,唐、张二人退出之后,李自成立刻同几位重臣开御前会议。昨日下
午和晚上又继续御前会议。宋献策、李岩原来都不同意对吴三桂急于用兵,担心一
旦东征受挫,东虏乘机南犯,大局将陷于不可收拾。随着李自成在革命功业上的步
步胜利,尤其是从崇祯十五年李自成在中原各地连获重大军事胜利以来,他们之间
最初的“袍泽”之情步步疏远,变化为君臣关系;到了西安以后,中央政权确立,
百官职掌和品级厘定,当年“袍泽”之情就所剩无几了。所以关于皇上要往山海卫
御驾亲征的大事,两位军师虽然当面苦口谏阻,无奈皇上不听。随后他们被刘宗敏
请到首总将军府讨论如何出兵的具体问题,完全是奉命行事,谏阻东征的话不再提
了。
他们正在旧皇亲田宏遇宅中商议出兵的各种具体问题时,刘体纯从通州派飞骑
送来的十万火急军情探报到军师府了。军师的夜间值班中军副将不敢拆封,立刻派
人飞骑送到宋献策手中。宋献策拆开一看,脸色一变,不觉在心中惊叫:“果然不
出所料!”他立刻转给李岩。李岩匆匆一看,心中想道:“在西安时我就担心会有
今日,果然不幸言中!”他顺手将刘体纯的探报转给刘宗敏。刘宗敏看过之后,又
交给宋献策,说道:
“兵贵神速,可见御前所定大计很是,必须赶快打败吴三桂,消除此一支祸患,
再腾出拳头来对付满洲!各营如何出兵的事,由我一一下令。你们二位速回军师府,
将这一军情探报连夜送进宫中,呈给御览。说不定明日一早,皇上会召见我们。你
们赶快回去休息去吧!”
宋献策和李岩迅速辞出,策马奔回军师府,将刘体纯的军情密报附了一页简单
的说明,让皇上知道他们同刘宗敏都看过了,“特呈御览。敬候圣裁”。这一简单
附页,不是正式奏疏,在当时叫做“揭帖”,清朝称为“附片”。宋献策在外边加
了个封套,写好封好,封口加印,立即叫人骑马送交东华门值班官员,所以在四更
时候,云板敲响,李自成就看见了这一令他大吃一惊的军情禀报。但在刘宗敏面前
议事的众多权将军和制将军,大家还坐在闷葫芦里,照旧商议出兵的事。他们都知
道出了大事,必是关于满洲人和吴三桂的动静,但因刘宗敏的令严,没人敢打听一
句。
李岩被邀到宋献策的签押房中,屏退左右,继续谈了一阵。他们的心情都非常
沉重,只恨他们自己出身文人,又不是陕西籍,同刘宗敏比起来究竟是远了一层,
遇到目前局势,如何可以使国家趋吉避凶,化险为夷,他们徒然在心中清清楚楚,
却无力挽救大局。他们因知道明日早饭以后,皇上必然召他们进宫议事,而此刻已
经四更多天了,所以他们胡乱吃点东西,闷闷不乐,准备各回自己房中休息。在分
手时候,李岩叹道:
“近几个月来,弟常后悔不隐居山林,而今晚矣!”
“皇上是有为之主,吾兄何出此言?”
“皇上当然是有为之主,但弟自恨有心报主,无力回天,不知税驾①何处!”
①税驾——意即脱身。
宋献策的心中一动,感到这是一句不吉利的话,但他也有一些同感。他想了想,
感慨地说:
“弟读《孙子兵法》,很注意《势篇》中所讲的一个道理。如今你我可以回想,
皇上不顾你我多方谏言,占领河南、湖广之后,接着又到了西安,一直不肯在各地
设官理民,使国家可攻可守,处于不败之地。朝廷不作此根本大计,一意马不停蹄,
北伐幽燕,这不是一二人的意思,而是一个‘势’字。皇上如今不顾你我苦谏,决
意东征,也是一个‘势’字。这个‘势’宇,就是杜预所说的‘形势’二字。孙子
讲究用兵任势,是取胜之道。我从‘势’字悟出,遭致失败,往往也是一个‘势’
字。目前你我无能为力,也是因为形势已成,非你我可以为力,徒唤奈何!”
李岩轻叹一声,回自己在军师府内住的一座小院中去了。
到了巳时过后,宋献策和李岩被皇上召到文华殿了。
李自成在五更拜天之后,早膳以前,先将李双喜和吴汝义叫到武英殿的西暖阁,
明白告诉他们,已经决定于十二日己巳,御驾亲率六万大军东征,一举打败吴三桂,
迫其投降,然后腾出拳头,迎战满洲来犯之敌。他还告诉他们:双喜将随御驾东征,
不离左右,而吴汝义留在宫中,协助李公子镇守北京。对于局势的突然变化,他们
根据种种迹象判断,已经心中有数,而现在是完全明白了。同时他们也恍然大悟,
怪道皇上急于要择吉于初九日丙寅为罗虎成亲,并且要在初九日以前敕封罗虎为伯
爵,原来都是为鼓励他在战场上死力效忠!
吴汝义向皇上禀奏:罗虎的公馆已经安排好了,房屋和一切陈设都可以说富丽
堂皇,符合大顺朝伯爵身份。男女奴仆都是从高门大户中挑选来的,限令在今日一
早全到罗虎公馆,有迟误不报到的唯原主人是问。他还禀奏:
“昨日陛下对臣面谕之后,臣立即向礼政府大臣们传下圣旨,敕封罗虎为潼关
伯的敕书铜印,都将连夜赶办,今日上午将敕书送进宫来用玺,接着在罗虎的伯爵
府颁赐罗虎。罗虎受封之后,立刻进宫,叩谢圣恩。估计罗虎进宫谢恩,将在近午
时光景。他谢恩后骑马奔回公馆,文武官员为他贺喜,少不了举行酒宴。这些必备
之事,臣已吩咐下去,务须一切操办妥贴,风光,方合乎御赐婚配体统。”
李自成点点头,又问:“你打算请什么人为他主婚?”
“罗戴恩是他的堂叔父,本来由他主婚最为合宜,可是他奉旨押运金银去西安,
明日一早就要动身。大臣之中,陛下以为谁为合宜?”
李自成略想一下,含笑说道:“这费宫人在明朝宫中是有名的美人,又是一位
才女,小罗虎担心她眼眶太大,轻视他出身微贱,说得难听是一个流贼,说得好听
也不过是草莽英雄,所以罗虎怕费宫人不能在婆母前行孝,原不想成这门亲事。孤
为此才赶在罗虎成亲前敕封他为潼关伯,封他母亲为诰命夫人。你再去找牛丞相传
谕孤的旨意,请他做罗虎的主婚人吧。”
“如此最好。臣当遵旨而行,包管这一对新人十分满意。”
李自成说:“初九日黄昏新人花轿到潼关伯公馆,拜天地,送入洞房,接着就
是几十席盛宴。事前样样都得准备好,可来得及么?”
“请陛下不必操心,臣已作了安排。此系皇上御赐婚配,咱大顺朝开国以来第
一桩钦定佳偶,使英雄与美人喜结良缘,臣岂能不尽力办好。数百张大红龙凤请帖,
今日即可备办停当,按照开好的名单送出。鼓乐、花轿、各色执事,该由什么衙门、
什么官员操办,臣已吩咐下去,不会误事。还由京城中……”
“不是京城,是行在。”
“是,是。请恕臣一时错言。臣已命人由幽州行在的全城中征集一批有名厨师,
明日就到潼关伯府,备办宴席。”
李自成频频点头,在心中称赞吴汝义很会办事,不愧是宫内大臣。他又在心中
暗想,到了初九下午,一部分重要武将已经出征或者移营通州一带了,只有一部分
将领尚在幽州城内。但是不管怎样,要使尚未启程的将领们在罗虎的喜宴上快活快
活!但是,这只是他的心里话,并未出口,轻轻挥手,使吴汝义和李双喜叩头退出
了。
今早,李自成不让窦妃陪侍,独自在武英殿暖阁中用膳。因为他不断地思虑着
东征的事,他的脸色特别沉重。王瑞芬只在五更时朦胧片刻,挣扎精神起来,赶快
梳洗打扮,像往日一样花枝招展,率领四个宫女,小心翼翼地侍候皇上早膳,同时
受窦妃暗中嘱咐,在御前偷偷地察言观色,只要能得到一点朝中情况,便向窦妃禀
报。一则因为她是一个最为细心的人;二则她同窦美仪差不多,一心一意维护大顺,
把自己的一生命运寄托在大顺的皇权永固;三则她站立的地方靠近皇上,所以她与
其他宫女不同,独能看见李自成的右眼皮不住跳动。这本来是由于李自成从昨天来
缺少睡眠,眼皮的末梢神经过于疲倦,然而当时在民间却有一种迷信,有一句俗话
说:“左眼跳财,右眼跳崖(读ai)”。宫女和太监中间,也有这种迷信。王瑞芬
认为皇上的右眼皮不住跳动是一个不吉之兆,心中一寒。但是她知道窦娘娘如何为
国事忧愁,决定不向娘娘禀报。
早膳以后,李自成命传宣官传旨,辰时三刻,在文华殿召见牛金星。宋献策、
李岩、喻上猷、顾君恩等几位帷幕重臣。他没有召见刘宗敏和李过,只是因为,刘
宗敏是他起义后的生死伙伴,遇事果决,他相信此时必已陆续下令诸将,部署出征,
而李过是他的亲侄,性情有点像他,既不必多询问李过的意见,也无须再有何叮嘱。
倒是牛金星等几位被他重用的文臣,今日同他们既是君臣之分,也有朋友之谊,处
此重大决策时候,他不能不再听听他们到底还有些什么谋划,可以采纳。
在他向传宣官下了口谕以后,他坐在御案前沉思,首先想到了宋献策昨日所卜
的“亢龙有悔”的卦,虽然他已经拒绝了两位军师的谏阻,同意刘宗敏的意见,在
东虏南犯前赶快出兵东征,但是他心里并不踏实。要他完全不相信宋献策的卜筮是
不可能的,不相信从文王、周公、孔子传下来的《易经》,也是不可能的。但他同
刘宗敏都有十分丰富的打仗经验从为必须在满洲人南犯之前先动手打败吴三桂方是
上策。昨夜接到刘体纯的十万火急的军情密报,更增加了他先打败吴三桂的决心。
然而他也明白自己手中的兵力不足,也顾虑离关中太远,缓急之时不能得到人马增
援。想到这里,他不觉在心中叹了口气。
他讨厌右眼皮不住地跳动,将右眼皮揉了一阵,然后在心中对自己说:
“按既定东征方略去行,切不可乱了章法!”
虽然他刚刚在心中告诫说“不可乱了章法”,却马上传旨宣召正在忙碌着的吴
汝义重新进宫。当吴汝义在他的面前跪下叩头以后,他挥退在身边侍候的宫女,低
声问道:
“孤听说正阳门瓮城内的关帝庙十分灵验,香火很盛,你知道么?”
“臣知道。北京正阳门关帝庙虽然不是很大,但是天下闻名。”
李自成点头说:“关帝爷是蒲州人,同陕北仅一道黄河之隔。自来秦晋一家,
我朝龙兴西北,艰难定邦,必有关帝爷暗中护佑。你须置备供物,代孤前去上香,
默祝我朝……”他稍微停顿一下,不说出心中最关心的是东征胜利这件事,而要吴
汝义祝祷: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
吴汝义明白皇上的真正用心,赶快说道:“臣要祝祷,请关帝爷在天默佑,此
次皇上御驾东征,旗开得胜,马到成功。”
“好,你快去吧。”
吴汝义退出以后,李自成在武英殿的西暖阁中又闷闷地想了一阵,又揉了揉右
眼皮,打个哈欠,便启驾往文华殿去了。
往日,如果崇祯皇帝从乾清宫往文华殿去,一定要乘步辇,有大批太监跟随。
然而李自成在紫禁城中不管去什么地方,一动身也称为“启驾”,实际却全是步行,
由李双喜率领二十名护驾将校跟随,另外有四名从西安带来的传宣官,还有挑选到
武英殿宫院中侍候的四名宫女。明朝皇帝的所谓“启驾”的许多陈规和排场,全不
用了。
李自成到文华殿东暖阁坐下片刻,被召见的几位重臣,都来到文华门了。这样
的召见,不是开御前会议,而是沿用明朝的旧称,叫做“召对”,所以礼仪比较简
单。护驾的将校送皇上进入文华殿以后先退往文华门侍候,不奉呼唤不许再走上丹
墀。宫女们向御案上献茶以后,即退到丹墀上,同宣传官都站在远处。
李自成的右眼皮已经不再跳了,只是他的心思沉重,脸色阴暗,与他进北京以
来的神态大不相同。他刚坐下,端起茶杯润一润发干的喉咙,李双喜进来了。听双
喜禀奏牛丞相等几位大臣已经到了文华门候旨,他轻轻说道:
“叫他们进来!”
随即,双喜退出。过了片刻,传宣官引着大臣们走进文华殿,来到御前,向李
自成叩头。赐座以后,李自成由于心中焦急,一反往日习惯,首先说道:
“孤今日召对诸位先生,是为了东征大计。我大顺朝经过十余年的苦战,获得
天下,国基未固,人心未服。孤本想早日举行登极大典之后,一面招降江南,一面
治理百姓,使黎民早享太平之福。不断打仗,使百姓继续受战乱之苦,实非孤的本
心。可是吴三桂不识天命,竟敢据山海卫弹丸之地,不肯投降,还要称兵犯顺,妄
图为崇祯复仇,恢复明朝江山。如不将吴三桂赶快剿灭,势必影响各地,互相效尤,
国无宁日。再说,满洲鞑子野心勃勃,与我中国为敌。从前因明朝国势衰弱,东虏
几次南犯,深入畿辅、山东。今趁我朝在幽燕立脚未稳,又要来犯。如其等待吴三
桂与东虏勾结,联兵对我,何如我先将吴三桂一举击败,腾出手再击东虏。孤思虑
再三,决定采纳捷轩等大将意见,克日东征。大计已定,不可更改。如今我军一部
分士气和军纪已经不如从前,又加上谣言纷纷,禁止不住。所以东征大计,不能犹
豫。稍有犹豫,便会动摇军心。可是,从目前情况看来,我军自长安来此,立脚未
稳,兵将不多,精兵号称二十万,实际来到幽州的只有六万之众,所以东征吴三桂
是一件极大的事,也是不得已之举。昨日献策和林泉都苦口谏阻,孤不听从。孤明
知是一着险棋,可是这着棋不能不走。举棋不定,反招后患。好在这六万精兵多是
延安府人,也是孤带出来的,到艰难时能够得其死力。孤亲自临阵,与将士们同冒
矢石,将士们必会以一当十,拼死杀敌。听说有的大臣在暗中议论,想建议孤坐镇
北京,控驭万方,由捷轩率兵去山海卫即可。大家不知,正因为我朝兵力不足,孤
非去亲征不可。孤今日叫你们来,想在此安危所系的时候,再听听你们的意见。只
要有好意见,只管直言!”
李自成有一个内向型的性格,平日与部下会议大事,他总是不多说话,让大家
各抒所见,他用心细听,最后拣合他心意的意见采纳。像今日他自己说这么多的话,
实不多见,被召对的几位大臣都不能不心中感动。但是既然东征的大计已定,不许
再有谏阻的话,宋献策和李岩纵然还有谏阻之心,也因为事已无可挽回,只得沉默,
只想着倘若在皇上东征受挫时有什么补救办法。牛金星高居宰相之位,与别人不同,
见皇上用眼神示意要先听他的建言,他欠身问道:
“刚才在文华门恭候召对时候,臣听宋军师言道,昨夜接到探报,吴三桂已经
差人去沈阳向满洲借兵,不知是否确实?”
“刘二虎几次探报都很实,这次又送来探报,料已证实。孤认为,既然吴三桂
已经往沈阳借兵,我大军更应该星夜东征,抢在东虏南犯之前一举将吴三桂打败。
只要在山海卫打个胜仗,就可镇住东虏气焰,使东虏不敢南犯,这叫做敲山震虎。”
李自成又扫一眼宋献策,加了一句:“要是前几天出兵东征,那就好了!启东,你
是宰相,有何好的应变方略?”
牛金星、喻上猷和顾君恩听说刘体纯在夜间来的探报,一个个心中大惊。但他
们在吃惊之余,各人的想法不同。顾君恩原是主张讨伐吴三桂,也赞成御驾亲征,
所以他在心中暗想:悔不早作建议;此时出兵,可能已经迟了!喻上猷原在明朝做
过兵科给事中,了解边情,对战事颇为忧虑,只想着未必能稳操胜券,后果难料。
但是李自成最重视的是宰相牛金星,他见牛金星沉吟不语,便催问道:
“启东,你有何高明之见?”
牛金星欠身回答:“时局突变,为臣始料不及,深愧辅弼之职。臣窃思,目前
陛下将亲率大军东征,行在重地,兵力空虚,十分可忧。目前应一面出兵东征,一
面安定行在人心,收拾天下舆情。”
“这话说得很好。要紧的是如何去做,你可想好了么?”
“臣窃思,虽然皇上东征在即,兵事倥偬,然臣为皇上收揽天下人心,使北京
士民咸知陛下虽然出身草莽,龙兴西北,却是个尊圣右文之主。陛下初到长安,即
举行科举考试,选拔人才,颇收关中士子之心。目前在行在举行科举考试,事前没
有准备,出征前已经来不及了。臣谨作两项建议,第一,陛下在出征之前,不妨亲
临孔庙,举行祭孔之礼。臣的第二个建议是大赦天下,废除‘三饷’,以示与民更
始。原拟在陛下登极诏书中宣布大赦天下,废除‘三饷’,不妨目前就此宣布,以
收天下人心。”
大家都觉诧异,没想到牛丞相在此戎马纷乱之际,竟会建议此不急之务。李自
成虽然神情如常,心中却也纳罕。他向别的几位大臣扫了一眼,都不说话,知道牛
金星事前没有同他们任何人商量过。他从在商洛山中同牛金星见面开始,对金星就
有特殊尊重,礼遇优渥,超过旁人,所以他没有说牛金垦的建议是不急之务,而是
口气平静地含笑问道:
“祭孔当然是一件好事。可是此时祭孔,有何题目?”
“题目是现成的。皇上祭孔是行的释菜之礼,又称丁祭,名正言顺。”
李自成说道:“可是每年丁祭是在二月和八月,如今已到四月了。”
“这是特殊情况,从天启到崇祯年间,因为朝政纷乱,皇帝很少举行了祭。目
前我皇上初到北京,二月已经早过,在百忙中初行丁祭,更可见陛下是右文之主,
立国圣虑深远,天下臣民必将刮目相看。”
李自成不愿意人们因袭成见,对他仍然以流贼相看,听了牛金星的建议不觉心
动,问道:
“已决定十二日出师东征,还有祭孔的时间么?”
“有,有。今年四月上旬的丁卯日是在初十,可以于初十日上午圣驾去文庙行
释菜礼①,不会误了十二日出师东征。”
①释菜礼:古代读书人人学时以苹蘩之属祭祀先圣先师的一种典礼。
“如今准备还来得及么?”
“在胜朝每逢皇上行释菜礼,必须全部卤簿,黄沙铺路,百官陪祭。如今兵马
倥偬,可以用一半向簿,也不必黄沙铺路,百官不必全去。只要皇上亲临,行在土
民就会额手称庆。”
李自成略一思忖,说道:“你同礼政府大臣们商量着办吧。至于大赦天下,废
除‘三饷’等事,还是放在登极诏书中宣示天下。你们把登极沼书准备好,等孤打
败吴三桂回来再说吧。”他望望喻上猷和顾君恩问道:“你们还有何话说?”
喻上猷说道:“臣忝任圣朝本兵,时间未久,尚无丝毫微绩。陛下东征之后,
丞相留守幽州。臣誓以忠勤,协助丞相,保幽州万无一失,以待陛下凯旋。”
李自成转向顾君恩,用眼神催他说话。
顾君恩说道:“陛下原定于四月初六登极,后改为初八日登极,如今又以御驾
东征之故,必须改期举行。”
“是啊,只好再改期了。”
“臣建议,今日由礼政府通谕臣民:陛下登极大典,改为四月十五日举行。”
李自成:“啊?那时孤已经启程三天了。”
“臣当然知道。请陛下俯纳臣的建议,今日由礼政府通告行在臣民,皇上改在
十五日举行登极,此事必有吴三桂的细作,星夜报到山海,迷惑敌人,此系古人所
说的‘兵不厌诈’。”
李自成略一迟疑,随即点头说道:“你同牛丞相约同礼部大臣们商量着办吧。
还有何话要奏?”
李岩心中认为这是欺骗全城臣民,正要说话,见宋献策向他使个眼色,便隐忍
不言了。
顾君恩又说道:“陛下亲率三军,先声夺人,东征必可马到成功。至于探报说
吴三桂派人去沈阳向满洲借兵,此事可以不用担忧。以臣愚见,东虏决不会很快南
犯。”
李自成赶快问:“何故东虏不会很快入犯?”
顾君恩说:“去年八月,虏酋皇太极突然在夜间无疾而终。虏酋原未立嗣,为
着争夺皇位,努尔哈赤诸子几乎互动刀兵。多尔衮也是努尔哈赤之子,皇太极之异
母弟,号称九王。他本来也想攘夺皇位,因恐皇室中自相残杀,数败俱伤,酿成东
晋的八王之乱,所以他临时悬崖勒马,拥戴皇太极之六岁幼子名叫福临者登极,而
自为摄政王,无篡位之名而有掌握大权之实。皇太极本有长子,名叫豪格,也是一
旗之主。自古国主死去,有嫡立嫡,无嫡立长。多尔衮废嫡废长,妄立幼君,以遂
其专权擅政之私,满洲皇室中如何能服?八旗各旗主如何能服?所以依臣看来,多
尔衮在此时候,必不敢兴兵南犯。请陛下迅速东征,不必有所顾虑。”
李自成因顾君恩将满洲兵南犯事看得太轻松,反而不敢相信。他看看宋献策和
李岩的神情都很沉重,显然与顾君恩的看法不同,便对牛、喻。顾三位大臣说道:
“你们三位先退下去处理朝政。”他又转望两位军师:“你们留下,孤还与你
们有事相商。”
牛、喻、顾叩头退出以后,李自成先向李岩问道:
“林泉,你平日与献策留心满洲事,不尚空谈。方才顾君恩说多尔衮因满洲老
窝里有事,众心不服,他不会马上南犯。你认为如何?”
李岩恭敬地欠身回答:“兵法云:‘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今日我军距关中路途遥远,后援难继,而到达北京之兵,只有数万,自山海关至居
庸关,长城绵延千里,东虏随处可入。顾君恩说多尔衮不会南犯,岂非空谈误事!
至于顾君恩说多尔衮辅皇太极的六岁幼子继位,自为摄政,不肯立嫡立长,众心不
服,此系不知夷狄习俗,妄作推断。东虏原是夷狄,国王不立储君,亦无立嫡立长
之制。既然多尔衮已经拥戴皇太极幼子为君,在满洲就算是名正言顺。多尔衮为满
洲打算,为他自己打算,都会乘机南犯,以成就皇太极未竟之志。他一旦兴兵南下,
满洲八旗谁敢不听!他号称墨勒根亲王,这是满语,汉语睿亲王,必有过人之智,
不可等闲视之。遇此中国朝代更换之际,他岂肯坐失南犯之机?顾君恩之言,决不
可听!”
李自成点点头,转望宋献策问道:“献策,你还有何话说?”
宋献策说道:“多尔衮对关内早怀觊觎之心,如今吴三桂既派人前去借兵,南
犯遂成定局,只不知从何处入塞耳。”
“你有无防御之策?”
“自东协至西协,千里长城一线,我大顺朝全无驻军设防,臣愚,仓促间想不
出防御之策。”
李自成的心中震惊,开始感到可怕,但想到不出兵必将动摇军心,只好仍然按
照原定计划出兵。他又问道:
“东征的事,只能胜,不能败,孤也反复想过。倘若受到挫折,不惟幽燕一带
及河北各地震动,不易固守,中原与山东各地也将受到牵动。你昨日言用奇兵出九
门口焚毁吴三桂的海边粮船,确是妙计。你想,此计定能成功么?倘若此计不成,
我军又不能一战取胜,你另有何计善后?”
宋献策知道皇上已考虑到东征会受挫折的事,他忽然决定,不妨再一次趁机谏
阻,也许为时未晚。于是他赶快离座,跪到皇上脚前,说道:
“请恕微臣死罪,臣方敢直陈愚见。虽然陛下已经明白晓谕,不许再谏阻东征
之事,然臣为我大顺安危大计,仍冒死建言,请皇上罢东征之议,准备在近畿地方
与东虏决战。倘若在近畿以逸待劳,鼓舞士气,一战获胜,则国家幸甚,百姓幸甚。
今崇祯已死,明朝已亡,我国之真正强敌是满洲,吴三桂纵然抗命,实系无依游魂,
对我朝不过是癣疥之疾耳!”
“既然吴三桂已经差人向满洲借兵,我们不待满洲兵南犯,先出兵打败吴三桂,
回头来迎战东虏,不使他们携手对我,岂不可以?”
“不可,此是下策。臣昨日已言:敌我相较,兵力相差不远。陛下去,陛下不
利;三桂来,三桂不利。倘若东虏南犯,则胜败之数,更难逆料,望陛下千万三思!”
李自成因宋献策的直言刺耳,到底他已是皇上之尊,不觉怫然不悦,停了片刻,
问道:
“倘依照你的妙计,焚毁吴三桂泊在姜女庙海边粮船,吴三桂还能是我们的劲
敌么?”
“焚烧吴三桂的海边粮船,虽是一条好计,但未必就能焚烧成功。”
“何故不能?”
“正如孙子所云:‘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我所能探到的吴
三桂粮船停泊之处,确在姜女庙海边,但天下事时时在变,要从世事瞬息变化上估
计形势,兵法才能活用。就以吴三桂的几百艘粮船来说,据臣详细询问,始知起初
泊在姜女坟附近的止锚湾,以避狂风。后因满洲兵跟踪而来,占领宁远与中、前所
等地,吴三桂的粮船只得赶快拔锚,绕过姜女坟向南,改泊姜女庙海滩。十日之后,
安知粮船不移到别处?比如说,吴三桂因战事迫近,命粮船改泊在老龙头和海神庙
海边,我欲焚毁彼之粮船,不可得矣。再如,倘若吴三桂幕中有人,事先向九门口
增强守备,凭着天险截杀我方奇兵,我方就不能越出长城一步。还有别的种种变化,
非可预料。所以臣以为用兵重在全盘谋划,知彼知己,不在某一妙计。这全盘谋划
就是古人所说的‘庙算’。陛下天纵英明,熟读兵法,且有十余年统兵打仗阅历,
在智谋上胜臣百倍。然悬军远征之事,却未见其可。微臣反复苦思,倘不尽言直谏,
是对陛下不忠;倘因直谏获罪,只要利于国家,亦所甘心。陛下!今日召集诸将,
罢东征之命,准备迎战真正强敌,实为上策!”
“吴三桂借他的一封家书,向孤挑战,倘不讨伐,必成大涡。捷轩已传令三军
出证,军令如山。倘若临时变计,必会动摇军心,惹吴三桂对我轻视。他反而有恃
无恐,在山海卫鼓舞士气,很快打出来‘讨贼复国’旗号。这道理是明摆着的,你
不明白?”
“臣何尝不知?但是孔子说:‘小不忍则乱大谋’。望陛下从大处着眼,对吴
三桂示以宽宏大量,以全力对付满洲,方不误‘庙算’决策!”
李自成神色严厉地说:“‘庙算’已经定了,东征之计不能更改,你不用说下
去了!”
宋献策十分震惊,不敢再谏,只得叩头起身,重新坐下。在这次召对之前,他
原来已经放弃了苦谏东征之失,只打算提出一些受挫时如何补救的建议,只因临时
出现了可以再次苦谏的一线机会,他又作‘披肝沥胆’的进谏,而结果又遭拒绝,
并且使‘圣衷’大为不快。看见李岩又想接着进谏,他用脚尖在李岩的脚上踢了一
下,阻止了李岩。
李自成虽然听从了以刘宗敏为首的陕西武将们的主张,坚决御驾东征,但他听
了宋献策的谏阻东征的话,以及宋献策同李岩对多尔衮必将南犯的判断,也觉得很
有道理,不能不有点动心。沉默片刻,他对两位军师说道:
“对东征一事,你们反复苦谏,全是出于忠心。孤虽未予采纳,也仍愿常听忠
言。古人常说,天下事不如人意者十常八九。比如,从西安出师以来,群臣都认为
只要破了北京,举行登极大典,即可传檄江南,毋须恶战而四海归降。没想到吴三
桂竟敢据山海卫弹丸孤城,负隅顽抗;又没想到满洲人新有国丧,皇族内争,竟然
也要举兵南犯。孤面前并无别人,我君臣间有些话只有我们三人知道。孤现在要问,
万一东征不利,你们二位有何补救之策?”
宋献策对皇上的谦逊问计,颇为感动,赶快站起来说:“臣有一个建议,御驾
东征之时,将四个大有关系的人物带在身边。”
“哪四个人物?”
“这四个人物是:明朝太子与永、定二王,吴三桂的父亲吴襄。望陛下出征时
将他们带在身边,妥加保护,善为优待。”
“为何要带着崇祯的三个儿于和吴襄东征?”
宋献策回答:“三代以后,每遇改朝换代之际,新兴之主往往将胜朝皇族之人,
不分长幼,斩尽杀绝,不留后患。百姓不知实情,以为我朝对明朝也是如此,吴三
桂也必以此为煽乱之借口。带着崇祯的这三个儿子,特予优待,使百姓得知实情,
而吴三桂也失去煽乱借口。外边纷纷传言,说吴襄也被拷掠。如今将吴襄带在御下
身边,如有机会,可使吴襄与吴三桂的使者见面。”
李自成轻轻点头,又问:“带着他们还有什么用处?”
“带着崇须的太子、二王和吴襄,对吴三桂示以陛下并非欲战,随时希望化干
戈为玉帛。”
李自成对和平不抱任何希望,勉强点头,又问:“还有何用?”
“倘若战事于我不利,则必须暂时退避,速回北京。兵法云;‘强而避之’。
兵法重在活用。如果战场上于我不利,当避则避。遇到这样时候,在太子与二王身
上,可以做许多文章。”
李自成不愿意想到东征受挫,心头猛然一沉,停了片刻,又一次勉强点头,然
后又问:
“你还有什么建议?”
“兵法云:‘兵贵胜,不贵久’。我军在山海卫坚城之下,倘若一战不胜,请
陛下迅速退兵,不可恋战,受制于敌,更不可使多尔衮乘我不备,攻我之后。”
李自成不相信多尔衮会用兵如此神速,暗中想着宋献策未免将情况想得太坏,
淡淡地回答说:
“到了交战之后,看情况再说吧。林泉,你有何建议?”
李岩说道:“臣有两个建议,请陛下斟酌可否。”
“第一个是什么建议?”
“微臣以为,皇上亲率大军东征,北京兵力空虚,首要在安定民心,布德施仁,
停止对明臣酷刑追赃;其中有几位明臣素有清廉之名,尤应释放,以符舆情。”
“第二个是什么建议?”
“北京虽在帝王辇毂之下,但平民居于多数。平日生活困难,今日可想而知。
臣第二个建议是开仓放赈,救济百姓。”
“献策之意如何?”李自成问道。
宋献策赶快说:“目今已是四月,暮春已尽,初夏方临,正是万物生长之季,
但近来天象阴沉,北风扬沙,日色无光,望陛下体上天好生之德,多施宽仁之政。
所逮数百明臣,有的已死,有的赃已追尽,有的原作贪赃弄权之人,在百姓中享有
清正儒臣令誉,身受拷掠,借贷无门。趁陛下东征之前,凡是被拘押追赃的明朝勋
戚、文臣、巨商,该释放的释放,暂不释放的也应停刑,等候发落,以安北京人心。”
李自成点点头,说道:“近日天气阴霾,日色无光,确如你们所言。捷轩今日
进宫奏事,孤就将你们的建议转告于他。至于放赈的事,目前大军供应困难,只好
从缓,等东征回来时再议。”
召对至此完毕。宋献策和李岩叩头辞出以后,心情比召对前更为沉重。他们对
东征的必将失利,看得更清,但恨无力再谏,只好在心中长叹。
从四月初七日夜间开始,驻扎在北京城中的大顺军,分批开拔,向通州城外集
结。需要携带的粮草辎重,也陆续从北京出发。就在这戎马倥偬之中,罗虎偏偏受
封为潼关伯,奉旨成亲,所以在大顺军的重要将领中,他比别人更加忙碌。幸而他
的伯爵府驻进了一百名亲兵,府中一切布置,既有亲将和亲兵,也有吴汝义拨给的
成群男女奴仆,他都不用操心。初八日上午,他已接到敕书、铜印,进宫向皇上谢
恩。李自成对他的一营人马在通州纪律整肃、操练不辍,着实称赞几句,又勉励他
在这次东征中再建奇功。罗虎从宫中出来,立刻驰回通州,为全营出证事进行安排。
李过拨给罗虎的两千人马在昨晚已经来到。如今由他直接统带的人马共有五千,
其中三千骑兵,两千步兵。新拨来的部队,将校都很年轻,有许多是从孩儿兵营中
出身,同罗虎的关系很好。全营上下,因主将新封为潼关伯,又加钦赐婚配,一片
欢快。罗虎回到通州营中匆忙召集会议,向重要将领下达了准备出征的紧急军令,
也宣示了皇上对他的口谕,包括对全营的褒奖。他在北京城内,风闻有些营中,士
气不振,有些人害怕与关宁兵打仗,使他不免忧虑。当他看见全营上下,士气旺盛,
心中十分高兴。他对亲信将领们说:
“听说吴三桂的关宁兵训练有素,又听说满洲也要南犯,该我们出力报国的时
候了。我只望大家努力,不负皇上所望,再建奇功!”
午饭以后,罗虎到每个驻兵地方巡视,对将士们说几句勉励的话,并说他定于
十二日率领大家东征,为皇上效命疆场。巡视以后,他没有再回行辕,直接驰回北
京。
罗虎刚进朝阳门,遇见他的伯爵府的中军游击马洪才骑马来迎,在马上向他小
声禀报:宋军师在军师府等候他立刻前去,有事面谕。罗虎不敢怠慢,径直向军师
府策马奔去。在军师府辕门外约有一箭之地,遇见宋献策骑马往首总将军府议事。
他与宋军师立马街心,马头相交,双方随从人等都退在五支以外,驻马侍候。罗府
中军马洪才立马几支外侧耳细听,只听见罗虎将军小声回答:“是,是。末将不敢
误事,初九日成亲,初十日早膳后就……”以下的话听不清楚。又听见皇上要召见
的话,其他全听不见了。
罗虎在街心听了军师的面谕之后,缓辔向他的伯爵公馆走去。虽然他平时同手
下将校们感情融洽,亲如兄弟,但是凡属于军事机密的事,他从不向部下泄露,也
禁止部下询问。他的中军马洪才虽然也是从孩儿兵营中出身,原来把他当哥哥看待,
此时却只能讲究军令森严,对他很想知道的话,不敢询问一字。
罗虎回到自己的伯爵公馆,同随从们在大门外下马,不觉一惊。大门外新添了
一座用松柏枝搭的牌楼,上有红缎横额,上书四个大字:“潼关伯府”。横额上边
悬着用红缎做成的“双喜”字。牌坊左右挂着红缎喜庆对联,上边的金字是:
皇恩两降功臣府
喜气全来伯爵家
吴汝义确实堪称是大顺皇帝行在的宫内大臣。尽管皇上身边的和紫禁城中的事
情十分繁忙,单是由他经管清点、登记和运走大批金银财宝的事,已经需要他耗费
很大精力,还有为皇上准备御驾东征的大事,不但时光紧迫,而且不能有丝毫差错,
忙得他在近一两天之内竟然两眼发红,脸颊苍白。当罗虎回到新公馆时候,吴汝义
恰好也在这里。吴汝义告诉他说,皇上因为他年轻,母亲不在此地,遇此婚姻喜庆
大事,很关心他的伯爵府中没有人员料理,所以钦谕他亲自前来看看。他已经从罗
虎手下的亲随中临时分派了几个在伯爵府中管事的人,并且成立了帐房,掌管府中
进出财物和接收庆贺银钱和各种礼物。罗虎随吴汝义在府中各处一看,果然吴汝义
替他安排得井井有条。他满心感激,说道:
“吴叔,请你受侄儿磕头感谢!”
吴汝义赶快拦住,没有使他跪下,说道:
“好侄儿,你不要感激我,要感激皇恩浩荡。马上要东征,但愿你为皇上再立
大功。”
罗虎确实感激皇恩,不觉充满了两眶热泪。他的喉咙硬咽,没有再说一句话,
只在心中想道:
“在山海卫城下,我愿为皇上肝脑涂地!”
有传宣官前来传旨,叫罗虎立即到武英殿面见皇上。罗虎立刻出了伯爵府,同
吴汝义策马往东华门奔去。
被传宣官引进了武英殿的西暖阁,在李自成的面前叩头以后,李自成问了他的
新公馆情况,然后含笑说道:
“小虎子,俗话说道:新婚好比小登科,是年轻人一生中的一大喜事。孤本来
也想让你新婚后快乐三天,可是……”
李自成将话停住,打量罗虎脸上的神情。罗虎也抬起头来,等皇上将话说完。
就在这时,他看清楚皇上的眼窝深陷,脸色发暗,不禁心中一惊。他说:
“陛下,倘若是军情紧急,小将愿意马上出征,等打了胜仗以后回来成亲不迟。”
李自成笑一笑,说;“不。不误你的成亲。孤本意叫你成亲时快乐三天,然后
出征,可是如今看来,军情如火,你补之大哥明日就得率各营移驻通州,初十日从
通州启程,你捷轩叔是全军主帅,他十一日也得动身。等各营人马启程之后,孤定
于十二日上午辰时启驾,率领扈卫亲军奔向永平。你呢,要成亲,也只好在十一日
启程,追赶你的人马。孤已决定,你与费宫人于初九日晚拜堂成亲,初十日中午你
还得宴请留守北京的文武官员。十一日黎明,你就该动身了。”
“小将遵旨!”
李自成有意将派遣罗虎去姜女庙海边焚毁吴三桂粮船的计谋告诉罗虎,使他在
心中有所准备。但是李自成又怕他过早告诉他的亲信将校,泄露此计,所以稍微迟
疑一下,改了话题,含笑说道:
“等打过了这一仗,得胜回来,就派人将你母亲接来,你夫妻可以孝事慈母,
永享天伦之乐。”
罗虎叩头,哽咽说道:“感激陛下隆恩!”
李自成又说:“费宫人知书识礼,必能做一个孝顺媳妇。何况你母亲已经是诰
命夫人,伯爵之母,身份大非往年!”他不觉微笑,得意他为罗虎择了佳偶,既美
貌又知书识礼。
罗虎被皇上的几句话触动孝心,以头俯地,暗暗地滚出热泪。
李自成向帘外轻轻说道:“叫王瑞芳!”
王瑞芬恰在帘外,应声回答:“奴婢在!”
随即,王瑞芬掀开黄缎软帘进来,迅速而轻盈地来到李自成面前,站在罗虎背
后,等候吩咐。李自成问道:
“王瑞芬,你从前在承乾宫回娘娘身边多年,同费珍娥自幼相识。费珍娥的性
情,你一定知道。你看她在众宫女中为人如何?”
王瑞芬回答:“回皇爷,在后宫的众多都人姐妹中,乾清宫、坤宁宫、承乾宫、
翊坤宫,还有公主居住的寿宁宫,这几个宫中的都人姐妹来往较多,较有头脸的更
为熟识。费珍娥在众多宫女中是个才貌双全的人尖子,崇祯皇爷和皇后娘娘都很喜
欢她。几个月前,宫中传闻,崇祯皇爷有意将珍娥收在身边。只是一则因为国事日
非,一则崇祯皇爷在宫中不是那种迷恋女色的人,所以没有‘召幸’珍娥,反使她
离开乾清宫,将她赐给公主,陪侍公主读书。尽管珍娥在后宫中是千不抽一的人,
可是十分明白事理。从不在都人姐妹中露出来骄傲之气;凡是比她年长的,她都以
姐姐相称。都说她是真正的知书识礼,还说她这样品性,日后必有洪福,必是贵人!”
李自成不觉笑了,频频点头,随即向罗虎问道:
“小虎子,你还担心她不能做你的贤慧妻子么?还担心她不能孝敬你的母亲么?
像这样的姑娘,你在十三行省中打灯笼也别想找到第二人!”
罗虎伏地没有做声,但是他觉得心里轻松多了。
李自成又向王瑞芬问道:“昨日你去寿宁宫向费宫人传旨,孤为她钦赐婚配,
将她嫁与孤手下的功臣、新封潼关伯罗虎将军为妻,她可十分高兴?”
王瑞芬的心中一惊,但没有流露出一丝不平常的神色,立刻含笑回答:
“回皇爷,奴婢向费珍娥宣旨之后,费珍娥伏地叩头,口呼万岁。”
“她说了什么话?”
“她很害羞,满脸通红,低头不语,但奴婢看出来她的心中十分高兴。寿宁宫
阖官上下,无不为珍娥庆贺。”
“孤赏赐费珍娥的金银和珠宝首饰,窦娘娘也赏赐她许多贵重东西,你可都送
去了么?”
“奴婢带领四个宫女,分为两次送去了。费珍娥叩头拜领,感谢皇恩,也感激
窦娘娘的厚恩。”
李自成向王瑞芬含笑点头,说道:“你很会办事,不愧是由贵妃调教出来的人。”
王瑞芬正在想着费珍娥一天来的异常表情,她感到有点奇怪,既不敢启禀窦妃,
更不敢回明皇上,所以当听了李自成说出夸奖她会办事的话,她没有做声,而是在
心中叹息:
“小费有此美满婚姻,竟然闷闷不乐,也不知感激皇恩,真是奇怪!”
“罗虎,”李自成说,“你下去吧。一应喜事准备,连同丰盛喜筵,都有人替
你安排,不用你操心。你今晚回你通州军营,召集部下大小将领,部署东征行军诸
事。明日中午赶回,黄昏拜堂成亲,大宴贺客,完你终身大事。新婚后,为孤再建
奇功!”
罗虎叩头,平身,向皇上瞟了一眼,心中充满对皇上的感恩心情,恭敬地走出
了武英殿,随即脚步轻轻地走下丹墀。想到明日就要奉旨成亲,娶一位如花似玉又
性情贤淑的妻子,满心得意中又不免有点遗憾,不免在心中叹道:
“可惜母亲不能够来到北京!”
召见罗虎之后,李自成在龙椅上略坐片刻,忽然又心绪不宁,站起来在暖阁中
走来走去。他虽然决计东征,但也担心两件事,一是担心对吴三挂不能够一战取胜,
使战事拖延不决;倘若战事拖延,对他十分不利。二是他没法预料多尔衮何时南犯,
自何处南犯,使他无从防备。难道宋献策和李岩谏阻我东征吴三桂,应该听从么?
但现在大军已经准备出动,要收回成命已经晚了,徒然扰乱军心!
李自成的思绪纷乱,眉头紧锁,踱出暖阁,来到正殿门口,仰视天空,但见灰
云布天,日光愁惨,冷风阵阵,不由得又想起来宋献策和李岩谏阻东征的话,也想
起来建议二事:一是对明臣停止拷掠追赃,先释放一部分素有清正之名的少数大臣。
二是开仓放赈。救济百姓。想到这里,他叫恭立在院中的传宣官传谕李双喜立即率
领一百名扈驾将校随他出宫,随即又回头对跟在身后的王瑞芬说:
“你传谕窦娘娘,她如今是后宫之主。费宫人出嫁之事,她要多操点心,务必
使费珍娥事事满意才好!”
说毕,李自成大踏步向丹墀下边走去。李双喜也于此时,从武英门值房中迎出,
跪在院中问道:
“皇上要驾往何处?”
“出东华门,去提营前总将军府!”
当李自成在武英门外停留片刻,等候李双喜从驻扎在右顺门和西华门的护卫亲
军点齐一百人,又从南薰殿小院中牵出战马,迅速在内金水河南边排队的时候,王
瑞芬赶快回仁智殿寝宫了。
窦妃十分关心皇上的动静和国事的消息。明朝宫中习惯,后妃们不许预闻朝政。
窦妃生长宫中,尤其是多年生活在寡居的懿安皇后身边,更加以不闻外事为美德。
然而她毕竟是个有思想感情的人,大顺朝的盛衰成败与她本人利害关系密切,所以
她不能不时时想知道国家大事,暗嘱身边的心腹宫女听到什么风声,随时向她禀报。
当王瑞芬来到她的面前时,她已经知道了武英殿中的一些情况,心中十分沉重。王
瑞芬正要向她禀报,她轻轻摇摇头,叹了口气,说道:
“不用说,我都知道了。”稍停片刻,她忽然问道:“听说关于费珍饿与罗虎
成亲的事,皇上也有嘱咐的话,别的宫女在窗外没有听清。陛下有何钦谕?”
“皇爷命奴婢告诉娘娘,娘娘是后宫之主,费宫人的婚事就在眼前,要娘娘主
持,务必办得周到妥贴。”
“啊,这就是了,我也在操着心呢。这是我们皇上第一次钦赐婚配,必须办得
妥妥当当,风风光光,不能有丝毫差错。昨日你去寿宁宫向小费传旨,小费听旨后
有何言语?可很高兴?”
王瑞芬的心中一惊,问道:“娘娘为何这样问我?”
“我只是想着小费是一个有心的人,有美貌又有文才,不同于一般宫女,原来
她想着会选在皇上身边,众宫女也都有这样想法。我想知道,费珍娥是不是满意这
门亲事。”
王瑞芬更为吃惊,心中暗想,窦娘娘真是聪明过人!但她不敢据实启禀,有片
刻低头不语。
窦美仪又问:“她听了皇上钦谕之后,到底是不是十分高兴?”
王瑞芬看见左右无人,小声禀道:“奴婢不敢隐瞒,只好实说。奴婢前去寿宁
宫传旨之后,费珍娥猛然一愣,跪在地上有一阵没有说话。奴婢连着催她两句:
‘费珍娥赶快谢恩!’她才说道:‘谢恩!’娘娘,你说,岂不有些怪么?”
“其实不怪。她原来想着会选在皇上身边,所以乍然听到皇上将她赐给罗虎为
妻,难免一怔,忘了谢恩。这本是人之常情,不足为怪,你只是瞒着皇上好了。”
王瑞芬想着窦妃的话也有道理,甜甜地一笑,轻轻点头。
窦妃又问:“为她出嫁,皇上赏赐了许多东西,我也赏赐了许多东西,这些来
自宫中的赏赐,作为一个姑娘的陪嫁之物,在庶民百姓之家,做梦也不能想到。两
次赏赐,都是你带着几个宫女送去。她接到赏赐之物,可很高兴?”
“启禀娘娘,费珍娥接到赏赐,倒也依照宫中规矩,叩头谢恩。只是奴婢看她
神色,似有沉重心思,不知何故。”
“这也是当然的。民间嫁女,都是由父母主持。珍娥七岁入宫,至今十年,不
曾与父母见过一面,也不知父母死活,如今出嫁,自然会想到父母。她对你说了什
么话么?”
“娘娘,我是田皇贵妃身边的。承乾宫同乾清宫、坤宁宫这三座宫院的宫女们
常常来往,最为亲密。小费平日也拿我当姐姐看待,所以有时也向我吐出来心里的
话。在第二次送去娘娘的赏赐时候,她叩头谢了恩,我拉她起来。因见她似有心思,
随即离开众位宫女,独自拉着她的手,进了她的香闺,悄悄说道:‘小费,皇上和
窦娘娘赏赐你这么多金银珠宝,绫罗绸缎,还赏赐名贵古玩,单是这些恩赏就值一
个富裕的家当,你真有福!’奴婢没有料到,她竟然说出了一句很不吉利的话!”
“什么不吉利的话?”
“她说,‘瑞芬姐,这都是身外之物,对我无用!’”
窦妃一惊,问道:“她为何会在出嫁吉期将临,说出这不吉之言?”
“奴婢也问她,为什么好端端地说出这样的话。她没有再说一个字儿,奴婢也
不好问了。”
窦美仪略微一想,随即释然,含笑说道:“小费说的也是实话。她的郎君是大
顺朝开国功臣,荣封伯爵,前途无量,日后享不尽荣华富贵,岂靠今日陪嫁之物?”
王瑞芬不觉笑了,心中想道:“小费的心胸到底不同于寻常女子!”
窦美仪想了一下,吩咐王瑞芬说:“你现在去武英门值房中找一个传宣官速见
吴将军,传我的话,说费宫人明日出嫁,断没有花轿从宫中抬出之理。要吴将军在
东华门寻找一个可靠的、富贵的太监之家,腾出好的房屋,最好是个独院,打扫干
净,张灯结彩,一切都像北京城中官宦人家打发小姐出嫁的样儿。明日一早,由一
群宫女太监护送费宫人到东华门布置的宅子中休息,要有兵丁护卫,所有陪嫁之物
都要从宫中运去,交陪嫁的管事妇女清点一遍,造册登记,妥为保管。明日午前,
鼓乐前导,将所有陪嫁之物,送往潼关伯府。这事不能耽误,你就去吧!”
“谨遵娘娘吩咐,奴婢此刻就去!”
“不,你等一等。”停了片刻,窦妃又说道:“告诉吴将军,明日上午,费宫
人可在已时以后出宫,不要出宫太早。”
“为何不让费珍娥在巳时以前出宫?”
“我怕费珍娥会有什么心事,在新婚中不能夫妻欢乐相处,会使罗虎将军不能
够愉快东征。今晚皇上回到寝宫,我要请皇上明日早膳之后,在百忙之中,在武英
殿召见珍娥一次,面谕她出嫁之后,即是功臣之妻,伯爵夫人,务要相夫立功,孝
敬婆母,莫辜负皇上钦赐婚配,为她择一佳婿。”
王瑞芬感动地说:“娘娘真是为费珍娥关心备至,想得周到!”
窦美仪心思沉重,没再说话,仅仅苦笑一下。等王瑞芬走后,她站起来,走到
摆着一盆鲜花的檀木几前,观赏昨日永和宫养花太监献来的一盆矮桩、虬枝、正在
开放的粉红碧桃,密密的繁花成堆,只有稀疏的绿叶陪衬。花几旁是她的梳妆台,
上边除脂粉之外,还有一个铜镜。在明朝宫中,宫女们都称赞和羡慕她颜如桃花,
为此她也受到大顺皇帝的倍加宠爱。她看看盆中碧桃,看看镜中容颜,看出两天来
她竞然有了一些憔悴,使她不愿多看镜子。她再欣赏碧桃,看见青瓦花盆外是一个
官窑蓝花套盆,套盆外除刻画着写意兰竹之外,还刻着横书四个隶字:“国泰民安”。
这触动了她的心事,不再欣赏碧桃了。她坐在椅上,因身边没有宫女,轻轻地叹口
气,又沉默片刻,忽然想到皇上到北京后没有离开过紫禁城,此刻出东华门,必是
与刘宗敏密商紧急大事。她在心中说道:
“我大顺朝在北京立脚未稳,忽遇意外之变,正需要像罗虎这样的将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