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相景公,其论人也,见贤而进之,不同君所欲;见不善则废之,不辟君所爱;行己而无私,直言而无讳。有纳书者曰:“废置不周于君前,谓之专;出言不讳于君前,谓之易。专易之行存,则君臣之道废矣,吾不知晏子之为忠臣也。”公以为然。晏子入朝,公色不说,故晏子归,备载,使人辞曰:“婴故老悖无能,毋敢服壮者事。”辞而不为臣,退而穷处,东耕海滨,堂下生藜藿,门外生荆棘。七年,燕、鲁分争,百姓惛乱,而家无积。公自治国,权轻诸侯,身弱高、国。公恐,复召晏子。晏子至,公一归七年之禄,而家无藏。晏子立,诸侯忌其威,高、国服其政,燕、鲁贡职,小国时朝。晏子没而后衰。
【译文】
晏子为景公宰相,他用人,发现贤才就提拔,不苟同君王之所想;发现不好的就免职,不避忌是君王所心爱的;行为处事大公无私,说话也直言无讳。有个上谏的人说:“免职任用不与君王协调,就叫做专权;说话在君王面前也不忌讳,叫做傲慢。专权傲慢的行为存在,君臣的道义就没了。我不知晏子怎么能成为忠臣。”景公认为言之有理。晏子入朝,景公脸色很不高兴。所以,晏子回到家,将东西装上车,派人告辞说:“晏婴年老无能,不能再从事年轻人做的事了。”告辞就不再为臣,退隐于偏僻之地,在东面海滨耕地,堂下长了藜藿,门外生了荆棘。七年后,燕国与鲁国发生纠纷,百姓动荡不安,家无积财。景公亲自管理国家,权力被诸侯轻视,自身力量弱于高氏、国氏。景公害怕了,又召回晏子。晏子返回,景公一并归还他七年的俸禄,晏子没有藏于自家。晏子复位,诸侯害怕他的威严,高氏、国氏服从他行事,燕国、鲁国来朝贡,小国也按时来朝见。晏子死后就衰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