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韶州翁源县人。少为县厅吏,客至仓卒,令怒其不扌耆床迎待,逐去。遂截髻著县门上,发愤读书。书堂距县十余里,隐起水心。谒平居如里中儿未着冠者,发{髟会},野服。苦吟,工古调。咸通七年抵京师,隶国子。时温庭筠主试,悯擢寒苦,乃榜谒诗三十余篇,以振公道,曰:“前件进士,识略精微,堪裨教化,声词激切,曲备风谣,标题命篇,时所难著,灯烛之下,雄辞卓然。诚宜榜示众人,不敢独专华藻,仍请申堂,并榜礼部。”已而释褐。后赴官,不知所终。它日,县民祠神者,持帻舞铃,忽自称“邵先辈降”。乡里前辈皆至,作礼问曰:“今者辱来,能强为我赋诗乎“巫即书一绝云:“青山山下少年郎,失意当时别故乡。惆怅不堪回首望,隔溪遥见旧书堂。”词咏凄苦,虽椽笔不逮,乡老中晓声病者,至为感泣咨嗟。今有诗一卷,传于世。
【译文】
邵渴,韶州翁源县人。他年轻时在县衙门当差,有客人突然来到,县令对邵渴没有支起坐床来接待客人感到十分生气,就把他赶出县衙。邵渴就剪断自己的发髻挂在门上,发愤读书。他的书堂离县城有十多里,隐约出现在水中央。邵渴平时就像本乡那些未成年的孩子一样,头发散乱,穿田野人的衣着。他反复吟诵,雕琢诗句,善写古体诗。咸通七年邵渴到了京城,在国子监参加考试,当时由温庭箔任主考,他同情并奖拔穷苦的考生,就张榜公布邵渴的诗三十多首,以振举公平之道,并评论说:“前面所列考生的诗,识见方略精妙入微,能够裨益教化。措辞激烈率直,完全具备风谣之旨。其标举题目和布局谋篇,代之人难以达到,在考场灯烛之下,当其雄辞卓然超群。榜明示众人,不敢独自专有华章,仍请申报于朝廷,并张贴于礼部。”不久邵渴释褐授官。后来他前往任所,不知结局如何。很久以后的一天,翁源县百姓中有个祭神的人,手持头巾舞动摇铃,忽然自称说:“邵先辈降临。”乡里的前辈老人闻讯都来了,向他行礼后间道:“今天承蒙先生来此,能将就给我们写首诗吗?”这位巫仙就马上写了一首七绝诗说:“青山山下少年郎,失意当时别故乡。惆怅不堪回首望,隔溪遥见旧书堂。”此诗吟咏起来声情凄苦,就是如椽巨笔也写不出来,乡亲父老中有懂诗歌诀窍的,极为感动流泪慨叹不已。邵渴如今有诗一卷,传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