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一)一三0
《广州记》曰(二):“韶【一】,似栗(三)。赤色,子大如栗,散(四)有棘刺。破其外皮,内白如脂肪,着核不离,味甜酢。核似荔支。”
(一) 标题和引文的“韶”字,原均作“歆”,误,据《御览》引及各书记载改正。明清刻本标题因脱叶而讹作“杭”(参看“朹〔一二五〕”校记(一)),引文均讹作“歆”,但渐西本已从吾点校改引文为“韶”,是。
(二) 《太平御览》卷九六○“韶”引作裴渊《广州记》,开头是:“韶,叶似栗,黑色”,下文无“散”字、“外”字,“脂”作”猪”,余同。
(三) 《本草拾遗》:“韶子,……生岭南。子如栗,皮肉核如荔枝。《广志》云:‘韶,叶似栗。有刺,斫皮,内白脂如猪,味甘酸。亦云核如荔枝也。’”《御览》引《广州记》也是“叶似栗”,《要术》“似栗”上应脱“叶”字,渐西本从吾校补“叶”字。下面”赤色”,指果实,应作“子赤色,大如栗”。
(四) 李调元《南越笔记》卷十三:“山韶子,类荔支,而鲜丽过之,微有小毫。一名‘毛荔支’,亦曰‘毛珧子’。肉薄而酸涩,着核不离。”所指即韶子,果实红或橙黄色,有钩状的软刺,假种皮与种子密着。这里“散”,指散被着,不一定是“壳”字之误。但现在的山韶子,和韶子极相似,惟果味极甜,软刺短而钝,假种皮较易与种子分离为异。
【一】 “韶”,是无患子科的韶子,产广东、海南岛。另有刺韶子,木绵科,果实大如人头,熟时呈灰色,壳生坚刺,不是这里所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