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项籍第九

类别:子部 作者:苏洵(宋) 书名:权书

    吾尝论项籍有取天下之才,而无取天下之虑;曹操有取天下之虑,而无取天下之量;玄德有取天下之量,而无取天下之才。故三人者,终其身无成焉。且夫不有所弃,不可以得天下之势;不有所忍,不可以尽天下之利。是故,地有所不取,城有所不攻,胜有所不就,败有所不避。其来不喜,其去不怒,肆天下之所为而徐制其後,乃克有济。

    呜呼!项籍有百战百胜之才,而死於垓下,无惑也。吾观其战於钜鹿也,见其虑之不长、量之不大,未尝不怪其死於垓下之晚也。方籍之渡河,沛公始整兵向关,籍於此时若急引军趋秦,及其锋而用之,可以据咸阳,制天下。不知出此,而区区与秦将争一旦之命,既全钜鹿,而犹徘徊河南、新安间,至函谷,则沛公入咸阳数月矣。夫秦人既已安沛公而仇籍,则其势不得强而臣。故籍虽迁沛公汉中,而卒都彭城,使沛公得还定三秦,则天下之势在汉不在楚。楚虽百战百胜,尚何益哉!故曰:兆垓下之死者,钜鹿之战也。

    或曰:"籍必能入秦乎?"曰:"项梁死,章邯谓楚不足虑,故移兵伐赵,有轻楚心,而良将劲兵尽於钜鹿。籍诚能以必死之士,击其轻敌寡弱之师,入之易耳。且亡秦之守关,与沛公之守,善否可知也。沛公之攻关,与籍之攻,善否又可知也。以秦之守而沛公攻入之,沛公之守而籍攻入之,然则亡秦之守,籍不能入哉?"

    或曰:"秦可入矣,如救赵何?"曰:"虎方捕鹿,罴据其穴,搏其子,虎安得不置鹿而返?返则碎於罴明矣。军志所谓"攻其必救也。"使籍入关,王离、涉间必释赵自救。籍据关逆击其前,赵与诸侯救者十余壁蹑其後,覆之必矣。是籍一举解赵之围,而收功於秦也。战国时,魏伐赵,齐救之。田忌引兵疾走大梁,因存赵而破魏。彼宋义号知兵,殊不达此,屯安阳不进,而曰"待秦敝。"吾恐秦未敝,而沛公先据关矣。籍与义俱失焉。

    是故,古之取天下者,常先图所守。诸葛孔明弃荆州而就西蜀,吾知其无能为也。且彼未尝见大险也,彼以为剑门者可以不亡也。吾尝观蜀之险,其守不可出,其出不可继,兢兢而自完,犹且不给,而何足以制中原哉!若夫秦、汉之故都,沃土千里,洪河大山,真可以控天下,又乌事夫不可以措足如剑门者而後曰险哉!

    今夫富人必居四通五达之都,使其财布出於天下,然後可以收天下之利。有小丈夫者,得一金,椟而藏诸家,拒户而守之。呜呼!是求不失也,非求富也。大盗至,劫而取之,又焉知其果不失也?

    【译文】

    我曾经说过:“项籍有夺取天下的才能,而没有夺取天下的谋略;曹操有夺取天下的谋略,而没有夺取天下的度量:刘备有夺取天下的度量,而没有夺取天下的才能,所以这三个人终其一生都未能获得成功。”假使不能舍弃一些东西,就不能取得天下的形势,不能忍让一些事情,就不能完全拥有天下的财利。因此,有些地方不去夺取,有些城市不去攻占;有些胜利不去获取,有些失败不去逃避;得到一些人才也不要得意忘形,失掉一些人才也不要老羞成怒;任凭天下人各自为所欲为,我从容地先发制人,这样就可以获得成功。

    唉!以项籍百战百胜的才能,而最后却兵败垓下(地名,在今安徽省灵壁县东南沱河北岸)而死,对此倒也不必奇怪。我从钜鹿(地名,在今河北省平乡县)之战中(公元前 207 年,项羽奉楚怀王熊心之命,北上救赵,与秦军战于钜鹿,大破秦军),即看出他的谋略缺乏远见,度量不够宽大,未尝不对他很晚才死在垓下感到奇怪。

    当项籍渡过黄河北上之时,沛公(即刘邦)才开始整顿兵马向武关(在今陕西省商洛县西南)进发,这时项籍如果率领军队去进攻秦国,趁着刘邦军队的锐气而利用它,就可以攻占咸阳,控制住全天下。但他不知道运用这种策略,却愚蠢地去同秦国的将领争一日胜负的名声,既然已经在钜鹿大获全胜,却又在黄河以南新安县一带往返作战,等到他到了函谷关时,刘邦早已经进入咸阳几个月了。秦地人民既然已经安心接受沛公的统治,而对项籍产生了仇视心理,那么势必不要再强迫他们臣服项籍了。所以项籍虽然把刘邦改封到汉中,而自己最后建都在彭城(即今江苏省徐州市),致使刘邦仍然能够再次占领三秦(地名,即今陕西省中、北部一带。项羽入关,三分秦国关中之地:封章邯为雍王,领咸阳以西之地;封司马欣为塞王,领成阳以东之地;封董翳为翟王,领上郡即今陕北之地,合称三秦)。这样,天下的形势就要归汉,不会归楚;楚虽然能百战百胜,还有什么用处呢?所以说:项籍终于在垓下战败身亡,钜鹿之战就已出现预兆了。

    有人也许会问道:“即使按照你讲的这种策略去做,又怎么可以断定项籍一定能攻入秦国呢?”我回答说:“项梁(秦末下相,即今江苏省宿迁县人,楚将项燕之子,项羽叔父。与项羽一同起兵反秦,在定陶为秦将章邯所败而死)死后,章邯(秦二世时官任少府,后为将军,率军与起义军作战,屡胜,进围钜鹿,为项羽所败,降楚,后随项羽入关,封为雍王。终被刘邦所破,兵败自杀)以为楚军不是忧虑,所以就转移兵力去攻打赵国,颇有轻视楚军之心,因而把精兵良将都派去围攻钜鹿。这时项籍如果能率领拚死作战的士兵,袭击秦国留守的那些既有轻敌心理而又人少力弱的军队,攻入咸阳是十分容易的事。况且,即将灭亡的秦国军队所把守的关防,和沛公刘邦的军队所把守的关防,二者相比,其忧劣是不言而喻的;沛公军队攻打关防,和项籍的军队攻打关防,二者相比,其优劣也是不言而喻的。秦军所把守的关防,沛公可以攻进去;沛公所把守的关防,项籍可以攻进去,那么,即将灭亡的秦国军队所把守的关防,项籍难道就不能攻进去吗?”

    也许又有人问:“这样说来,项籍是可以攻进秦国的。但是,救赵国的事情怎么办呢?”我的回答是:“老虎正在捕捉野鹿,熊罴却乘机占据了它的洞穴,搏击它的幼子,老虎怎么可能不舍弃野鹿而返回自己的洞穴呢?返回去就会被熊罴撕碎,这点也是很明白的,兵书说‘要攻击敌人必定援救的地方(攻其必救)’,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假使项籍攻破秦国国防,王离(秦末东乡、即今陕西省富平县东北人,秦名将王翦之孙。二世皇帝时,率军击赵,在钜鹿之战中被项籍所擒)、涉间(秦末人,姓涉名间,二世皇帝时为秦将,在钜鹿之战中兵败,自焚而死)一定会撤除对赵国的包围,赶回秦国去救援。这时项籍依凭险关在秦军前面迎击,赵国与其他诸侯救赵的十几支军队在秦军后面追击,就一定可以消灭他们。这样项籍便可一举解除秦军对赵国的包围,而且取得灭秦之功。”

    战国时魏国攻打赵国,齐国派兵援救,田忌(战国时齐国人,为将军,率兵击魏救赵,用军师孙膑之计,大败魏军于马陵,杀魏将庞涓)带领军队迅速直扑向魏都大梁(即今河南省开封市),因而救了赵国,打败了魏国。那个宋义(秦末楚国人,随项梁起兵反秦,楚怀王熊心任命他为上将军,号子卿冠军,率军救赵,至安阳不进,坐观局势,被副将项羽所杀)号称懂得兵法,却完全不知道这个道理。他率军救赵,走到安阳便停下来不再前进,说是“要等待秦军作战疲敝再趁虚攻击”,我恐怕秦军还没有疲敝,沛公就已先攻占秦国的关防了。项籍和宋义的计策都是错误的。

    因此,古代那些夺取天下的人,常常首先考虑所占据的地方是否有利于发展。诸葛孔明放弃了荆州(今湖北省汉水以南地区,治所在今湖北省江陵市),而到西蜀去,从这个行动看,我就知道他不可能统一天下了。

    诸葛亮不曾看出什么是大的险要,他认为剑门山(在今四川省北部,又名梁山,有剑门七十二峰,峭壁中断,两崖相嵌,形似剑门。主峰在今四川省剑阁县北,诸葛亮在此设剑门关,并修筑栈道,叫剑阁道)的险要就可以保护蜀汉不至于灭亡。我曾经去考察过那里的险要形势,它利于防守,不利于出击;出击时后边的军队就不能接续得上。像这种险要之地,战战兢兢地防守以求保全自身,尚且不能得到充足的物资供应,怎么能够靠它来夺取中原的广大地区呢?像那秦朝、汉朝旧都所在的地方,有千里广阔的肥沃土地,又有大河高山做为屏障,才真是能够控制天下的好地方;为什么要去经营剑门山那样不能自由行动的地方,然后还得意地说“这里真是险要”呢?

    现在那些富有的人家,都一定要居住在四通八达的都市中,使他们的钱财可以流通天下,然后才能收取全天下的利益。也有那种气度狭小的人,得到一件宝物,就把它密藏在家里,整天守着门户而防备盗贼。唉!这样做只是希求不丢失财物,并不是希求发财致富啊!但是,一旦大盗来了,就会抢劫一空,又怎么知道自己财物不会丢失呢?


如果你对权书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
重要声明:典籍《权书》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