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己巳之难,也先将犯京城,声言欲据通州仓。举朝仓皇无措,议者欲遣人举火烧仓,恐敌之因粮于我也。时周文襄公[忱]适在京,因建议,令各卫军预支半年粮,令其往取。于是肩负者踵接,不数日,京师顿实,而通州仓为之一空。
[述评]
一云,己已之变,议者请烧通州仓以绝虏望。于肃愍曰:“国之命脉,民之膏脂,奈何不惜?”传示城中有力者恣取之,数日粟尽入城。
郦生以楚拔荥阳不坚守为失策,劝沛公急取敖仓。
又李密据黎阳仓,开仓恣民就食,浃旬得兵三十余万。徐洪客献策谓:“大众久聚,恐米尽人散,难以成功,宜乘锐进取。”密不从而败。
刘子羽守仙人关,预徙梁、洋公私之积。金人深入,馈饷不继,乃去。
自古攻守之策,未有不以食为本者,要在敌未至而预图耳。若搬运不及,则焚弃亦是一策,古名将亦往往有之,决不可赍盗粮也。
【译文】
明己巳年瓦剌举兵入侵,并扬言要占领通州各米仓。消息传来,朝廷百官大为惊慌,有大臣建议烧毁米粮,以免增加瓦剌的实力。周文襄,正巧在京城,便建议下令各守卫军可前去通州预支半年军粮,命令下达没多久,京师各米仓盈满,而通州已成空仓。
[述评译文]
另有一说是:己巳年大臣曾建议烧毁通州米仓,以断绝瓦剌野心,于肃愍(谦)上奏说:米粮是国家命脉、人民膏脂,不应轻易焚毁。于是下令城中凡有能力搬粮的百姓都可前去通州搬米,不多日,通州的米全集中到京城。
楚汉相争时,郦食其认为,项羽攻荧阳却不力守是一大失策,劝刘邦夺取敖仓米粮,奠下日后胜基;而李密占领黎阳后曾下令大开米仓任百姓搬米,一时归附李密的有三十万人,徐洪客曾建议李密:趁米粮充足深得人心时,一鼓作气继续进攻,不要等到米尽人散时就难成功了,但李密没有接受这建议,终于失败。
宋朝时刘子羽占仙人关,事先运走梁洋公私藏的米粮,金人进攻时,因粮饷不继,只有退兵。
自古军人作战无不以米粮为胜负关键,因此在敌人尚未进攻前就要有全盘的计划,万一搬运不及,烧毁也是一种策略,许多名将往往也用这一招,就是不能将米粮白白送给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