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卷十上 皇后纪第十上

类别:史部 作者:(南朝*宋)范晔 书名:后汉书

    原文:

    夏、殷以上,后妃之制,其文略矣。《周礼》王者立后,三夫人,九嫔,二

    十七世妇,八十一女御,以备内职焉。后正位宫闱,同体天王。夫人坐论妇礼,

    九嫔掌教四德,世妇主丧、祭、宾客,女御序于王之燕寝。颁官分务,各有典司。

    女史彤管,记功书过。居有保阿之训,动有环佩之响。进贤才以辅佐君子,哀窈

    窕而不淫其色。所以能述宣阴化,修成内则,闺房肃雍,险谒不行也。故康王晚

    朝,《关雎》作讽;宣后晏起,姜氏请愆。及周室东迁,礼序凋缺。诸侯僣纵,

    轨制无章。齐桓有如夫人者六人,晋献升戎女为元妃,终于五子作乱,冢嗣遘屯。

    爰逮战国,风宪逾薄,适情任欲,颠倒衣裳,以至破国亡身,不可胜数。斯固轻

    礼驰防,先色后德者也。

    秦并天下,多自骄大,宫备七国,爵列八品。汉兴,因循其号,而妇制莫厘。

    高祖帷薄不修,孝文衽席无辩。然而选纳尚简,饰玩少华。自武、元之后,世增

    淫费,至乃掖庭三千,增级十四。妖幸毁政之符,外姻乱邦之迹,前史载之详矣。

    及光武中兴,斫雕为朴,六宫称号,唯皇后、贵人。贵人金印紫绶,奉不过

    粟数十斛。又置美人、宫人、采女三等,并无爵秩,岁时赏赐充给而已。汉法常

    因八月筭人,遣中大夫与掖庭丞及相工,于洛阳乡中阅视良家童女,年十三以上,

    二十已下,姿色端丽,合法相者,载还后宫,择视可否,乃用登御。所以明慎聘

    纳,详求淑哲。明帝聿遵先旨,宫教颇修,登建嫔后,必先令德,内无出阃之言,

    权无私溺之授,可谓矫其敝矣。向使国设外戚之禁,编著《甲令》,改正后妃之

    制,贻厥方来,岂不休哉!虽御己有度,而防闲未笃,故孝章以下,渐用色授,

    恩隆好合,遂忘淄蠹。

    自古虽主幼时艰,王家多衅,必委成冢宰,简求忠贤,未有专任妇人,断割

    重器。唯秦羋太后始摄政事,故穰侯权重于昭王,家富于嬴国。汉仍其谬,知患

    莫改。东京皇统屡绝,权归女主,外立者四帝,临朝者六后,莫不定策帷帟,委

    事父兄,贪孩童以久其政,抑明贤以专其威。任重道悠,利深祸速。身犯雾露于

    云台之上,家婴缧绁于圄犴之下。湮灭连踵,倾辀继路。而赴蹈不息,燋烂为期,

    终于陵夷大运,沧亡神宝。《诗》、《书》所叹,略同一揆。故考列行迹,以为

    《皇后本纪》。虽成败事异,而同居正号者,并列于篇。其以私恩追尊,非当时

    所奉者,则随它事附出。亲属别事,各依列传。其余无所见,则系之此纪,以缵

    西京《外戚》云尔。

    光武郭皇后讳圣通,真定槀人也。为郡著姓。父昌,让田宅财产数百万与异

    母弟,国人义之。仕郡功曹。娶真定恭王女,号郭主,生后及子况。昌早卒。郭

    主虽王家女,而好礼节俭,有母仪之德。更始二年春,光武击王郎,至真定,因

    纳后,有宠。及即位,以为贵人。

    建武元年,生皇子彊。帝善况小心谨慎,年始十六,拜黄门侍郎。二年,贵

    人立为皇后,彊为皇太子,封况绵蛮侯。以后弟贵重,宾客辐凑。况恭谦下士,

    颇得声誉。十四年,迁城门校尉。其后,后以宠稍衰,数怀怨怼。十七年,遂废

    为中山王太后,进后中子右翊公辅为中山王,以常山郡益中山国。徙封况大国,

    为阳安侯。后从兄竟,以骑都尉从征伐有功,封为新郪侯,官至东海相。竟弟

    匡为发干侯,官至太中大夫。后叔父梁,早终,无子。其婿南阳陈茂,以恩泽封

    南侯。

    二十年,中山王辅复徙封沛王,后为沛太后。况迁大鸿胪。帝数幸其第,会

    公卿诸侯亲家饮燕,赏赐金钱缣帛,丰盛莫比,京师号况家为金穴。二十六年,

    后母郭主薨,帝亲临丧送葬,百官大会,遣使者迎昌丧柩,与主合葬,追赠昌阳

    安侯印绶,谥曰思侯,二十八年,后薨,葬于北芒。

    帝怜郭氏,诏况子璜尚淯阳公主,除璜为郎。显宗即位,况与帝舅阴识、

    阴就并为特进,教授赏赐,恩宠俱渥。礼待阴、郭,每事必均。永平二年,况卒,

    赠赐甚厚,帝亲自临丧,谥曰节侯,子璜嗣。

    元和三年,肃宗北巡狩,过真定,会诸郭,朝见上寿,引入倡饮甚欢。以太

    牢具上郭主冢,赐粟万斛,钱五十万。永元初,璜为长乐少府,子举为侍中,兼

    射声校尉。及大将军窦宪被诛,举以宪女婿谋逆,故父子俱下狱死,家属徙合浦,

    宗族为郎吏者,悉免官。新郪侯竟初为骑将,从征伐有功,拜东海相。永平中

    卒,子嵩嗣;嵩卒,追坐染楚王英事,国废。建初二年,章帝绍封嵩子勤为伊亭

    侯,勤无子,国除。发干侯匡,官至太中大夫,建武三十年卒,子勋嗣;勋卒,

    子骏嗣,永平十三年,亦坐楚王英国,失国。建初三年,复封骏为观都侯,卒,

    无子,国除。郭氏侯者凡三人,皆绝国。

    论曰:物之兴衰,情之起伏,理有固然矣。而崇替去来之甚者,必唯宠惑乎?

    当其接床第,承恩色,虽险情赘行,莫不德焉。及至移意爱,析嬿私,虽惠心

    妍状,愈献丑焉。爱升,则天下不足容其高;欢队,故九服无所逃其命。斯诚志

    士之所沉溺,君人之所抑扬,未或违之者也。郭后以衰离见贬,恚怨成尤,而犹

    恩加别馆,增宠党戚。至乎东海逡巡,去就以礼,使后世不见隆薄进退之隙,不

    亦光于古乎!

    光烈阴皇后讳丽华,南阳新野人。初,光武适新野,闻后美,心悦之。后至

    长安,见执金吾车骑甚盛,因叹曰:“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更

    始元年六月,遂纳后于宛当成里,时年十九。及光武为司隶校尉,方西之洛阳,

    令后归新野。及邓奉起兵,后兄识为之将,后随家属徙淯阴,止于奉舍。

    光武即位,令侍中傅俊迎后,与胡阳、宁平主诸宫人俱到洛阳,以后为贵人。

    帝以后雅性宽仁,欲崇以尊位,后固辞,以郭氏有子,终不肯当,故遂立郭皇后。

    建武四年,从征彭宠,生显宗于元氏。九年,有盗劫杀后母邓氏及弟䜣,帝甚伤

    之,乃诏大司空曰:“吾微贱之时,娶于阴氏,因将兵征伐,遂各别离。幸得安

    全,俱脱虎口。以贵人有母仪之美,宜立为后,而固辞弗敢当,列于媵妾。朕嘉

    其义让,许封诸弟。未及爵士,而遭患逢祸,母子同命,愍伤于怀。《小雅》曰:

    ‘将恐将惧,惟予与汝。将安将乐。汝转弃予。’风人之戒,可不慎乎?其追爵

    谥贵人父陆为宣恩哀侯,弟䜣为宣义恭侯,以弟就嗣哀侯后。及尸柩在堂,使太

    中大夫拜授印绶,如在国列侯礼。魂而有灵,嘉其宠荣!”

    十七年,废皇后郭氏而立贵人。制诏三公曰:“皇后怀执怨怼,数违教令,

    不能抚循它子,训长异室。宫闱之内,若见鹰鹯。既无《关雎》之德,而有吕、

    霍之风,岂可托以幼孤,恭承明祀。今遣大司徒涉、宗正吉持节,其上皇后玺绶。

    阴贵人乡里良家,归自微贱。‘自我不见,于今三年。’宜奉宗庙,为天下母。

    主者详案旧典,时上尊号。异常之事,非国休福,不得上寿称庆。”后在位恭俭,

    少嗜玩,不喜笑谑。性仁孝,多矜慈。七岁失父,虽已数十年,言及未曾不流涕。

    帝见,常叹息。

    显宗即位,尊后为皇太后。永平三年冬,帝从太后幸章陵,置酒旧宅,会阴、

    邓故人诸家子孙,并受赏赐。七年,崩,在位二十四年,年六十,合葬原陵。

    明帝性孝爱,追慕无已。十七年正月,当谒原陵,夜梦先帝、太后如平生欢。

    既寤,悲不能寐,即案历,明旦日吉,遂率百官及故客上陵。其日,降甘露于陵

    树,帝令百官采取以荐。会毕,帝从席前伏御床,视太后镜奁中物,感动悲涕,

    令易脂泽装具。左右皆泣,莫能仰视焉。

    明德马皇后讳某,伏波将军援之小女也。少丧父母。兄客卿惠敏早夭,母蔺

    夫人悲伤发疾慌惚。后时年十岁,干理家事,敕制僮御,内外咨禀,事同成人。

    初,诸家莫知者,后闻之,咸叹异焉。后尝久疾,太夫人令筮之,筮者曰:“此

    女虽有患状而当大贵,兆不可言也。”后又呼相者使占诸女,见后,大惊曰:

    “我必为此女称臣。然贵而少子,若养它子者得力,乃当逾于所生。”

    初,援征五溪蛮,卒于师,虎贲中郎将梁松、黄门侍郎窦固等因谮之,由是

    家益失势,又数为权贵所侵侮。后从兄严不胜忧愤,白太夫人绝窦氏婚,求进女

    掖庭。乃上书曰:“臣叔父援孤恩不报,而妻子特获恩全,戴仰陛下,为天为父。

    人情既得不死,便欲求福。窃闻太子、诸王妃匹未备,援有三女,大者十五,次

    者十四,小者十三,仪状发肤,上中以上。皆孝顺小心,婉静有礼。愿下相工,

    简其可否。如有万一,援不朽于黄泉矣。又援姑姊妹并为成帝婕妤,葬于延陵。

    臣严幸得蒙恩更生,冀因缘先姑,当充后宫。”由是选后入太子宫。时年十三。

    奉承阴后,傍接同列,礼则修备,上下安之。遂见宠异,常居后堂。

    显宗即位,以后为贵人。时后前母姊女贾氏亦以选入,生肃宗。帝以后无子,

    命令养之。谓曰:“人未必当自生子,但患爱养不至耳。”后于是尽心抚育,劳

    悴过于所生。肃宗亦孝性淳笃,恩性天至,母子慈爱,始终无纤介之间。后常以

    皇嗣未广,每怀忧叹,荐达左右,右恐不及。后宫有进见者,每加慰纳。若数所

    宠引,辄增隆遇。永平三年春,有司奏立长秋宫,帝未有所言。皇太后曰:“马

    贵人德冠后宫,即其人也。”遂立为皇后。

    先是数日,梦有小飞虫无数赴着身,又入皮肤中而复飞出。即正位宫闱,愈

    自谦肃。身长七尺二寸,方口,美发。能诵《易》,好读《春秋》、《楚辞》,

    尤善《周官》、《董仲舒书》。常衣大练,裙不加缘。朔望诸姬主朝请,望见后

    袍衣疏粗,反以为绮縠,就视,乃笑。后辞曰:“此缯特宜染色,故用之耳。”

    六宫莫不叹息。帝尝幸苑囿离宫,后辄以风邪露雾为戒,辞意款备,多见详择。

    帝幸濯龙中,并召诸才人,下邳王已下皆在侧,请呼皇后。帝笑曰:“是家志不

    好乐,虽来无欢。”是以游娱之事希尝从焉。

    十五年,帝案地图,将封皇子,悉半诸国。后见而言曰:“诸子裁食数县,

    千制不已俭乎?”帝曰:“我子岂宜与先帝子等乎?岁给二千万足矣。”时楚狱

    连年不断,囚相证引,坐系者甚众。后虑其多滥,乘间言及,恻然。帝感悟之,

    夜起仿偟,为思所纳,卒多有所降宥。时诸将奏事及公卿较议难平者,帝数以

    试后。后辄分解趣理,各得其情。每于侍执之际,辄言及政事,多所毗补,而未

    尝以家私干。故宠敬日隆,始终无衰。

    及帝崩,肃宗即位,尊后曰皇太后。诸贵人当徙居南宫,太后感析别之怀,

    各赐王赤绶,加安车驷马,白越三千端,杂帛二千匹,黄金十斤。自撰《显宗起

    居注》,削去兄防参医药事。帝请曰:“黄门舅旦夕供养且一年,既无褒异,又

    不录勤劳,无乃过乎!”太后曰:“吾不欲令后世闻先帝数亲后宫之家,故不著

    也。”

    建初元年,帝欲封爵诸舅,太后不听。明年夏,大旱,言事者以为不封外戚

    之故,有司因此上奏,宜依旧典。太后诏曰:“凡言事者皆欲媚朕以要福耳。昔

    王氏五侯同日俱封,其时黄雾四塞,不闻澍雨之应。又田蚡、窦婴,宠贵横恣,

    倾覆之祸,为世所传。故先帝防慎舅氏,不令在枢机之位。诸子之封,裁令半楚、

    淮阳诸国,常谓‘我子不当与先帝子等’。今有司奈何欲以马氏比阴氏乎!吾为

    天下母,而身服大练,食不求甘,左右但着帛布,无香薰之饰者,欲身率下也。

    以为外亲见之,当伤心自敕,但笑言太后素好俭。前过濯龙门上,见外家问起居

    者,车如流水,马如游龙,仓头衣绿褠,领袖正白,顾视御者,不及远矣。故

    不加谴怒,但绝岁用而已,冀以默愧其心,而犹懈怠,无忧国忘家之虑。知臣莫

    若君,况亲属乎?

    吾岂可上负先帝之旨,下亏先人之德,重袭西京败亡之祸哉!”固不许。

    帝省诏悲叹,复重请曰:“汉兴,舅氏之封侯,犹皇子之为王也。太后诚存

    谦虚,奈何令臣独不加恩三舅乎?且卫尉年尊,两校尉有大病,如令不讳,使臣

    长抱刻骨之恨。宜及吉时,不可稽留。”

    太后报曰:“吾反复念之,思令两善。岂徒欲获谦让之名,而使帝受不外施

    之嫌哉!昔窦太后欲封王皇后之兄,丞相条侯言受高祖约,无军功,非刘氏不侯。

    今马氏无功于国,岂得与阴、郭中兴之后等邪?常观富贵之家,禄位重叠,犹再

    实之木,其根必伤。且人所以愿封侯者,欲上奉祭祀,下求温饱耳。今祭祀则受

    四方之珍,衣食则蒙御府余资,斯岂不足,而必当得一县乎?吾计之孰矣,勿有

    疑也。夫至孝之行,安亲为上。今数遭变异,谷价数倍,忧惶昼夜,不安坐卧,

    而欲先营外封,违慈母之拳拳乎!吾素刚急,有匈中气,不可不顺也。若阴阳调

    和,边境清静,然后行子之志。吾但当含饴弄孙,不能复关政矣。”

    时,新平主家御者失火,延及北阁后殿。太后以为己过,起居不欢。时当谒

    原陵,自引守备不慎,惭见陵园,遂不行,初,太夫人葬,起坟微高,太后以为

    言,兄廖等即时减削。其外亲有谦素义行者,辄假借温言,赏以财位。如有纤介,

    则先见严恪之色,然后加谴。其美军服不轨法度者,便绝属籍,遣归田里。广平、

    巨鹿、乐成王车骑朴素,无金银之饰,帝以白太后,太后即赐钱各五百万。于是

    内外从化,被服如一,诸家惶恐,倍于永平时。乃置织室,蚕于濯龙中,数往观

    视,以为娱乐。常与帝旦夕言道政事,乃教授诸小王,论议经书,述叙平生,雍

    和终日。

    四年,天下丰稔,方垂无事,帝遂封三舅廖、防、光为列侯。并辞让,愿就

    关内侯。太后闻之,曰:“圣人设教,各有其方,知人情性莫能齐也。吾少壮时,

    但慕竹帛,志不顾命。今虽已老,而复‘戒之在得’,故日夜惕厉,思自降损。

    居不求安,食不念饱。冀乘此道,不负先帝。所以化导兄弟,共同斯志,欲令瞑

    目之日,无所复恨。何意老志复不从哉?万年之日长恨矣!”廖等不得已,受封

    爵而退位归第焉。

    太后其年寝疾,不信巫祝小医,数赖绝祷祀。至六月,崩。在位二十三年,

    年四十余。合葬显节陵。

    贾贵人,南阳人。建武末选入太子宫,中元二年生肃宗,而显宗以为贵人。

    帝既为太后所养,专以马氏为外家,故贵人不登极位,贾氏亲族无受宠荣者。及

    太后崩,乃策书加贵人王赤绶,安车一驷,永巷宫人二百,御府杂帛二万匹,大

    司农黄金千斤,钱二千万。诸史并阙后事,故不知所终。

    章德窦皇后讳某,扶风平陵人,大司空融之曾孙也。祖穆,父勋,坐事死,

    事在《窦融传》。勋尚东海恭王彊女沘阳公主,后其长女也。家既废坏,数呼

    相工问息耗,见后者皆言当大尊贵,非臣妾容貌。年六岁能书,亲家皆奇之。建

    初二年,后与女弟俱以选例入见长乐宫,进止有序,风容甚盛。肃宗先闻后有才

    色,数以讯诸姬傅。及见,雅以为美,马太后亦异焉,因入掖庭,见于北宫章德

    殿。后性敏给,倾心承接,称誉日闻。明年,遂立为皇后,妹为贵人。七年,追

    爵谥后父勋为安成思侯。后宠幸殊特,专固后宫。

    初,宋贵人生皇太子庆,梁贵人生和帝。后既无子,并疾忌之,数间于帝,

    渐致疏嫌。因诬宋贵人挟邪媚道,遂自杀,废庆为清河王,语在《庆传》。

    梁贵人者,褒亲愍侯梁竦之女也。少失母,为伯母舞阴长公主所养。年十六,

    亦以建初二年与中姊俱选入掖庭为贵人。四年,生和帝。后养为己子。欲专名外

    家而忌梁氏。八年,乃作飞书以陷竦,竦坐诛,贵人姊妹以忧卒。自是宫房惵

    息,后爱日隆。

    及帝崩,和帝即位,尊后为皇太后。皇太后临朝,尊母沘阳公主为长公主,

    益汤沐邑三千户。兄宪,弟笃、景,并显贵,擅威权,后遂密谋不轨,永元四年,

    发觉被诛。

    九年,太后崩,未及葬,而梁贵人姊嫕上书陈贵人枉殁之状。太尉张酺、司

    徒刘方、司空张奋上奏,依光武黜吕太后故事,贬太后尊号,不宜合葬先帝。百

    官亦多上言者。帝手诏曰:“窦氏虽不遵法度,而太后常自减损。朕奉事十年,

    深惟大义,礼,臣子无贬尊上之文。恩不忍离,义不忍亏。案前世上官太后亦无

    降黜,其勿复议。”于是合葬敬陵。在位十八年。

    帝以贵人酷殁,敛葬礼阙,乃改殡于承光宫,上尊谥曰恭怀皇后,追服丧制,

    百官缟素,与姊大贵人俱葬西陵,仪比敬园。

    和帝阴皇后讳某,光烈皇后兄执金吾识之曾孙也。后少聪慧,善书艺。永元

    四年,选入掖庭,以先后近属,故得为贵人。有殊宠。八年,遂立为皇后。

    自和熹邓后入宫,爱宠稍衰,数有恚恨。后外祖母邓朱出入宫掖。十四年夏,

    有言后与朱共挟巫蛊道,事发觉,帝遂使中常侍张慎与尚书陈褒于掖庭狱杂考案

    之。朱及二子奉、毅与后弟轶、辅、敞辞语相连及,以为祠祭祝诅,大逆无道。

    奉、毅、辅考死狱中。帝使司徒鲁恭持节赐后策,上玺绶,迁于桐宫,以忧死。

    立七年,葬临平亭部。父特进纲自杀。轶、敞及朱家属徙日南比景县,宗亲外内

    昆弟皆免官还田里。永初四年,邓太后诏赦阴氏诸徙者悉归故郡,还其资财五百

    余万。

    和熹邓皇后讳绥,太傅禹之孙也。父训,护羌校尉;母阴氏,光烈皇后从弟

    女也。后年五岁,太傅夫人爱之,自为剪发。夫人年高目冥,误伤后额,忍痛不

    言。左右见者怪而问之,后曰:“非不痛也,太夫人哀怜为断发,难伤老人意,

    故忍之耳。”六岁能《史书》,十二通《诗》、《论语》。诸兄每读经传,辄下

    意难问。志在典籍,不问居家之事。母常非之,曰:“汝不习女工以供衣服,乃

    更务学,宁当举博士邪?”后重违母言,昼修妇业,暮诵经典,家人号曰“诸生”。

    父训异之,事无大小,辄与详议。

    永元四年,当以选入,会训卒,后昼夜号泣,终三年不食盐菜,憔悴毁容,

    亲人不识之。后尝梦扪天,荡荡正青,若有钟乳状,乃仰嗽饮之。以讯诸占梦,

    言尧梦攀天而上,汤梦及天而咶之,斯皆圣王之前占,吉不可言。又相者见后

    惊曰:“此成汤之法也。”家人窃喜而不敢宣。后叔父陔言:“常闻活千人者,

    子孙有封。兄训为谒者,使修石臼河,岁活数千人。天道可信,家必蒙福。”初,

    太傅禹叹曰:“吾将百万之众,未尝妄杀一人,其后世必有兴者。”

    七年,后复与诸家子俱选入宫。后长七尺二寸,姿颜姝丽,绝异于众,左右

    皆惊。八年冬,入掖庭为贵人,时年十六。恭肃小心,动有法度。承事阴后,夙

    夜战兢。接抚同列,常克己以下之,虽宫人隶役,皆加恩借。帝深嘉爱焉。及后

    有疾,特令后母兄弟入视医药,不限以日数。后言于帝曰:“宫禁至重,而使外

    舍久在内省,上令陛下有幸私之讥,下使贱妾获不知足之谤。上下交损,诚不愿

    也。”帝曰:“人皆以数入为荣,贵人反以为忧,深自抑损,诚难及也。”每有

    宴会,诸姬贵人竞自修整,簪珥光采,礻圭裳鲜明,而后独着素,装服无饰。其

    衣有与阴后同色者,即时解易。若并时进见,则不敢正坐离立,行则偻身自卑。

    帝每有所问,常逡巡后对,不敢先阴后言。帝知后劳心曲体,叹曰:“修德之劳,

    乃如是乎!”后阴后渐疏,每当御见,辄辞以疾。时帝数失皇子,后忧继嗣不广,

    恒垂涕叹息,数选进才人,以博帝意。

    阴后见后德称日盛,不知所为,遂造祝诅,欲以为害。帝尝寝病危甚,阴后

    密言:“我得意,不令邓氏复有遗类!”后闻,乃对左右流涕言曰:“我竭诚尽

    心以事皇后,竟不为所祐,而当获罪于天。妇人虽无从死之义,然周公身请武王

    之命,越姬心誓必死之分,上以报帝之恩,中以解宗族之祸,下不令阴氏有人豕

    之讥。”即欲饮药,宫人赵玉者固禁之,因诈言属有使来,上疾已愈。后信以为

    然,乃止。明日,帝果廖。

    十四年夏,阴后以巫蛊事废,后请救不能得,帝便属意焉。后愈称疾笃,深

    自闭绝。会有司奏建长秋宫,帝曰:“皇后之尊,与朕同体,承宗庙,母天下,

    岂易哉!唯邓贵人德冠后庭,乃可当之。”至冬,立为皇后。辞让者三,然后即

    位。手书表谢,深陈德薄,不足以充小君之选。是时,方国贡献,竞求珍丽之物,

    自后即位,悉令禁绝,岁时但供纸墨而已。帝每欲官爵邓氏,后辄哀请谦让,故

    兄骘终帝世不过虎贲中郎将。

    元兴元年,帝崩,长子平原王有疾,而诸皇子夭没,前后十数,后生者辄隐

    秘养于人间。殇帝生始百日,后乃迎立之。尊后为皇太后,太后临朝。和帝葬后,

    宫人并归园,太后赐周、冯贵人策曰:“朕与贵人托配后庭,共欢等列,十有余

    年。不获福祐,先帝早弃天下,孤心茕茕,靡所瞻仰,夙夜永怀,感怆发中。今

    当以旧典分归外园,惨结增叹,燕燕之诗,曷能喻焉?其赐贵人王青盖车,采饰

    辂,骖马各一驷,黄金三十斤,杂帛三千匹,白越四千端。”又赐冯贵人王赤绶,

    以未有头上步摇、环佩,加赐各一具。

    是时新遭大忧,法禁未设。宫中亡大珠一箧,太后念,欲考问,必有不辜。

    乃亲阅宫人,观察颜色,即时首服。又和帝幸人吉成,御者共枉吉成以巫蛊事,

    遂下掖庭考讯,辞证明白。太后以先帝左右,待之有恩,平日尚无恶言,今反若

    此,不合人情,更自呼见实核,果御者所为。莫不叹服,以为圣明。常以鬼神难

    征,淫祀无福。乃诏有司罢诸祠官不合典礼者。又诏赦除建武以来诸犯妖恶,及

    马、窦家属所被禁锢者,皆复之为平人。减大官、导官、尚方、内者服御珍膳靡

    丽难成之物,自非供陵庙,稻粱米不得导择,朝夕一肉饭而已。旧太官汤官经用

    岁且二万万,太后敕止,日杀省珍费,自是裁数千万。及郡国所贡,皆减其过半。

    悉斥卖上林鹰犬。其蜀、汉釦器九带佩刀,并不复调。止画工三十九种。又御

    府、尚方、织室锦绣、冰纨、绮縠、金银、珠玉、犀象、玳瑁、雕镂玩弄之物,

    皆绝不作。离宫别馆储峙米糒薪炭,悉令省之。又诏诸园贵人,其宫人有宗室同

    族若羸老不任使者,令园监实核上名,自御北宫增喜观阅问之,恣其去留,即日

    免遣者五六百人。

    及殇帝崩,太后定策立安帝,犹临朝政。以连遭大忧,百姓苦役,殇帝康陵

    方中秘藏,及诸工作,事事减约,十分居一。

    诏告司隶校尉、河南尹、南阳太守曰:“每览前代外戚宾客,假借威权,轻

    薄讠詷,至有浊乱奉公,为人患苦。咎在执法怠懈,不辄行其罚故也。今车

    骑将军骘等虽怀敬顺之志,而宗门广大,姻戚不少,宾客奸猾,多干禁宪。其明

    加检敕,勿相容护。”自是亲属犯罪,无所假贷。太后愍阴氏之罪废,赦其徙者

    归乡,敕还资财五百余万。永初元年,爵号太夫人为新野君,万户供汤沐邑。

    二年夏,京师旱,亲幸洛阳寺录冤狱。有囚实不杀人而被考自诬,羸困舆见,

    畏吏不敢言,将去,举头若欲自诉。太后察视觉之,即呼还问状,具得枉实,即

    时收洛阳令下狱抵罪。行未还宫,澍雨大降。

    三年秋,太后体不安,左右忧惶,祷请祝辞,愿得代命。太后闻之,即谴怒,

    切敕掖庭令以下,但使谢过祈福,不得妄生不祥之言。旧事,岁终当飨遣卫士,

    大傩逐疫。太后以阴阳不和,军旅数兴,诏飨会勿设戏作乐,减逐疫侲子之半,

    悉罢象橐驼之属。丰年复故。太后自入宫掖,从曹大家受经书,兼天文、算数。

    昼省王政,夜则诵读,而患其谬误,惧乖典章,乃博选诸儒刘珍等及博士、议郎、

    四府掾史五十余人,诣东观雠校传记。事毕奏御,赐葛布各有差。又诏中官近臣

    于东观受读经传,以教授宫人,左右习诵,朝夕济济。及新野君薨,太后自侍疾

    病,至乎终尽,忧哀毁损,事加于常。赠以长公主赤绶、东园秘器、玉衣绣衾,

    又赐布三万匹、钱三千万。骘等遂固让钱、布不受。使司空持节护丧事,仪比东

    海恭王,谥曰敬君。太后谅闇既终,久旱,太后比三日幸洛阳,录囚徒,理出死

    罪三十六人,耐罪八十人,其余减罪死右趾已下至司寇。

    七年正月,初入太庙,斋七日,赐公卿百僚各有差。庚戌,谒宗庙,率命妇

    群妾相礼仪,与皇帝交献亲荐,成礼而还。因下诏曰:“凡供荐新味,多非其节,

    或郁养强孰,或穿掘萌牙,味无所至而夭折生长,岂所以顺时育物乎!传曰:

    ‘非其时不食。’自今当奉祠陵庙及给御者,皆须时乃上。”凡所省二十三种。

    自太后临朝,水旱十载,四夷外侵,盗贼内起。每闻人饥,或达旦不寐,而

    躬自减彻,以救灾厄,故天下复平,岁还丰穰。

    元初五年,平望侯刘毅以太后多德政,欲令早有注记,上书安帝曰:

    臣闻《易》载羲、农而皇德著,《书》述唐、虞而帝道崇,故虽圣明,必书

    功于竹帛,流音于管弦。伏惟皇太后膺大圣之姿,体乾坤之德,齐踪虞妃,比迹

    任、姒。孝悌慈仁,允恭节约,杜绝奢盈之源,防抑逸欲之兆。正位内朝,流化

    四海。及元兴、延平之际,国无储副,仰观乾象,参之人誉,援立陛下为天下主,

    永安汉室,绥静四海。又遭水潦,东州饥荒。垂恩元元,冠盖交路,菲薄衣食,

    躬率群下,损膳解骖,以赡黎苗。恻隐之恩,犹视赤子。克已引愆,显扬仄陋。

    崇晏晏之政,敷在宽之教。兴灭国,继绝世,录功臣,复宗室。追还徙人,蠲除

    禁锢。政非惠和,不图于心,制非旧典,不访于朝。弘德洋溢,充塞宇宙;洪泽

    丰沛,漫衍八方。华夏乐化,戎狄混并。丕功著于大汉,硕惠加于生人。巍巍之

    业,可闻而不可及;荡荡之勋,可诵而不可名。古之帝王,左右置史;汉之旧典,

    世有注记。夫道有夷崇,治有进退。若善政不述,细异辄书,是为尧、汤负洪水

    大旱之责,而无咸熙假天之美;高宗、成王有雉雊迅风之变,而无中兴康宁之功

    也。上考《诗》、《书》,有虞二妃,周室三母,修行佐德,思不逾阈。未有内

    遭家难,外遇灾害,览总大麓,经营天物,功德巍巍若兹者也。宜令史官著《长

    乐宫注》、《圣德颂》,以敷宣景耀,勒勋金石,县之日月,摅之罔极,以崇陛

    下烝烝之孝。

    帝从之。

    六年,太后诏征和帝弟济北、河间王子男女年五岁以上四十余人,又邓氏近

    亲子孙三十余人,并为开邸第,教学经书,躬自监试。尚幼者,使置师保,朝夕

    入宫,抚循诏导,恩爱甚渥。乃诏从兄河南尹豹、越骑校尉康等曰:

    吾所以引纳群子,置之学官者,实以方今承百王之敝,时俗浅薄,巧伪滋生,

    《五经》衰缺,不有化导,将遂陵迟,故欲褒崇圣道,以匡失俗。传不云乎: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今末世贵戚食禄之家,温衣美饭,乘坚驱良,

    而面墙术学,不识臧否,斯故祸败所从来也。永平中,四姓小侯皆令入学,所以

    矫俗厉薄,反之忠孝。先功既以武功书之竹帛,兼以文德教化子孙,故能束修,

    不触罗网。诚令儿曹上述祖考休烈,下念诏书本意,则足矣。其勉之哉!

    康以太后久临朝政,心怀畏惧,托病不朝。太后使内人问之。时宫婢出入,

    多能有所毁誉,其耆宿者皆称中大人,所使者乃康家先婢,亦自通中大人。康闻,

    诟之曰:“汝我家出,尔敢尔鸦!”婢怒,还说康诈疾而言不逊。太后遂免康官,

    遣归国,绝属籍。

    永宁二年二月,寝病渐笃,乃乘辇于前殿,见侍中、尚书,因北至太子新所

    缮宫。还,大赦天下,赐诸园贵人、王、主、群僚钱、布各有差。诏曰:“朕以

    无德,托母天下,而薄祐不天,早离大忧。延平之际,海内无主,元元厄运,危

    于累卵。勤勤苦心,不敢以万乘为乐,上欲不欺天愧先帝,下不违人负宿心,诚

    在济度百姓,以安刘氏。自谓感彻天地,当蒙福祚,而丧祸内外,伤痛不绝。顷

    以废病沉滞,久不得侍祠,自力上原陵,加咳逆唾血,遂至不解。存亡大分,无

    可奈何。公卿百官,其勉尽忠恪,以辅朝廷。”三月崩。在位二十年,年四十一。

    合葬顺陵。

    论曰:对后称制终身,号令自出,术谢前政之良,身阙明辟之义,至使嗣主

    侧目,敛衽于虚器,直生怀懑,悬书于象魏。借之仪者,殆其惑哉!然而建光之

    后,王柄有归,遂乃名贤戮辱,便孽党进,衰斁之来,兹焉有征。故知持权引谤,

    所幸者非己;焦心恤患,自强者唯国。是以班母一说,阖门辞事;爱侄微愆,髡

    剔谢罪。将杜根逢诛,未值其诚乎!但蹊田之牛,夺之已甚。

    译文:

    夏朝、殷商以前的各代,有关后妃的制度,文献记载简略。

    《周礼》记载做君王的立后,有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女御,以备在后宫内的职司。

    王后在宫闱居于正位,与天王一样尊贵。

    夫人则可以坐着讲论妇人应守的礼仪,九嫔掌管教授妇德、妇言、妇容、妇功等四德,世妇则主掌丧葬、祭祀、以及服侍宾客,女御掌管安排帝王安歇之事。

    颁布官职分派任务,各人有各人掌管的事。

    女史以赤管笔,记录后妃们的功过。

    居常符合有仆妇随从保护的旧训,行动时环佩发出声响。

    举进贤才来辅佐君王,哀伤同情窈窕淑女,不滥用自己的美色。

    所以龙传述宣明对妇女的教化,修成妇女应遵守的规则,闺房之中敬肃雍和,邪谄徇私之事得以杜绝。

    所以周朝康王未按时早朝,有诗人咏叹《关雎》进行讽谏;周宣王失礼而晚起,王后姜氏请求责罚自己的罪过。

    到周室束迁洛邑以后,礼序缺损凋零。

    诸侯超越名分为所欲为,规矩制度没有章法。

    齐桓公宠幸如夫人的有六人,晋献公把从骊戎娶来的女子骊姬立为正妃,结果齐桓公死后五个儿子因争王位而作乱,晋献公听信语言,太子申生遇难而死。

    于是到战国时期,风纪法度每况愈下,君王恣情纵欲,后宫没有礼制,以下语上,以至于国破身亡之事,数也数不清。

    这固然是轻视礼教放松戒备,也是看重女色而轻视道德的结果。

    秦朝兼并六国而得天下,更是骄傲自大,所得七国芙女都充入后宫,后妃的爵位有八种。

    汉室兴起,因循秦的称号,而对后宫妇女的制度没有重新整理。

    高祖刘邦与侍姬亲热不回避臣下,孝文帝临幸宠姬时与皇后不相回避。

    然而选纳姬妾还算简约,装饰观赏的器物都不太奢华。

    自从武帝、元帝之后,一代一代地增加淫乐之费,乃至后宫有佳丽三千,品爵增多至十四级。

    宠幸妖艳之色有毁国政的征兆,外戚乱国的迹象,前代史书的记载已经很详细了。

    到光武中兴之时,改变奢华雕饰为简朴,六宫的称号,只有皇后、贵人。

    贵人授予金印紫绶,俸禄不过粟谷敷十斛而已。

    又设置美人、宫人、采女三个等级,却都没有爵位官品,按年按季赏赐物品保证充足供给而已。

    汉朝的制度常常是就着在八月间征收赋税时,派遣中大夫与掖庭丞以及专门负责相看挑选的人,到洛阳乡下观察良家童女,挑选年纪在十三岁以上、二十岁以下,姿色端正秀丽,合乎标准的女子,用车载回后宫,再选择观察,看她是否合格,合格的纔进而侍奉皇帝。

    所以明察审慎地依礼聘娶,是为了认真地访求贤淑聪明的人。

    明帝遵循先皇之旨,官内礼教多有修整,选拔嫔妃册立皇后,一定首先看重她们的美德,后宫内说的话没有泄露出门外的,权力没有因宠溺而私相授受的,可以说矫正那些弊习了。

    假使在此基磋上设置对外戚的禁律,把它编着在《甲令》里,改正关于后妃的制度,留给后世子孙,难道不是美事吗!虽然皇帝自己有节制,而对后宫外戚的防备不力,所以自孝章皇帝以下,渐渐用色授职,对善于以色事人的嫔妃特别优宠,于是忘记了身边的黑色蠹虫会使国家倾败。

    自古以来虽然有皇帝幼小时局艰难,王家多事的情况,却一定要委任主管大臣并要求他们有所成就,同时选择忠贤之士,没有专用妇女,断送国家的。

    只有秦国芈太后开始代替君王管理国事,因此她的弟弟穰侯魏冉的权力比秦昭王还大,他家的富有也超过嬴氏秦国。

    漠代依然继承其错误,知道其中的弊端而不改。

    柬漠皇帝的世系多次断绝,权力归于女主,从宫外迎立的有四位皇帝,临朝听政的有六位太后,她们没有一个不是在帷幕中定策,把权力交给自己的父兄,贪图皇帝年幼以便自己长期把持政权,压制贤明之士以便独施淫威。

    秉持朝政,对她们来说,任重道远,获得的利益大灾祸也来得快。

    她们自身被贬幽禁而死于云台,家属父兄也绳捆索绑被关押在监狱。

    灭亡的一个接一个,翻车的在路上连续不绝。

    尽管如此,她们还是不停地向造条路上走去,一定要到被火烧得焦头烂额的时候,最后使国运衰落,社稷沦亡。

    《诗经》、《尚书》所感叹的事,与此大略相同。

    所以考察列举她们的事迹,据此写成《皇后本纪》。

    虽然成败乏事各有不同,而同是正式被封为皇后的,并列在这一篇中。

    那些靠私恩追尊为后的,不是当时所尊奉的,则随着其它事附记。

    皇后亲属别的事迹,各自依其列传。

    其余不见纪传的,则顺带着记在此纪中,来庚续《汉书,外戚传》。

    光武郭皇后名圣通,真定柬县人。

    郭姓是真定郡的大姓。

    其父郭昌,曾将田宅财产敷百万让与其异母同父的弟弟,人们都称赞他的义行。

    任真定郡功曹官。

    娶真定恭王的女儿为妻,名号为郭主,生下郭皇后和儿子郭况。

    郭昌早逝。

    郭主虽是诸侯王家之女,而喜好礼仪并生洒节俭,有人母的风范德行。

    更始二年春,光武攻打王郎,到真定,因而娶了她,并对她多有宠爱。

    到光武即帝位时,立她为贵人。

    建武元年,郭贵人生下了皇子刘强。

    皇帝喜欢其弟郭况为人小心谨慎,他年纪刚到十六岁,就拜为黄门侍郎。

    建武二年,立郭贵人为皇后,立刘强为皇太子,封郭况为绵蛮侯。

    因为郭况身为皇后之弟所以地位尊贵,宾客聚集。

    郭况为人谦恭,礼贤下士,颇得良好声誉。

    建武十四年,升职为城门校尉。

    其后,皇后因为得到的宠爱稍有衰减,心中多怀有怨恨之情。

    建武十七年,终于被废为中山王太后,进升皇后所生的次子右翊公刘辅为中山王,把常山郡增入中山国。

    徙封郭况大的封地,焉阳安侯。

    皇后的堂兄郭竟,因为任骑都尉时跟从光武帝征伐有功,封焉新邮侯,官职做到柬海相。

    郭竟的弟弟郭匡被封为发干侯,官职升到太中大夫。

    皇后的叔父郭梁,死得较早,身后没有儿子。

    郭梁的女婿南阳陈茂靠皇帝的恩泽封为南襁侯。

    建武二十年,中山王刘辅又徙封为沛王,郭氏为沛太后。

    郭况升迁为大鸿胪。

    皇帝多次到他的住所,聚集公卿诸侯以及亲戚们举办宴会,赏赐金钱缣帛的丰盛没有人能比得上,在京城里号称郭况家为金穴银窟。

    建武二十六年,郭氏的母亲郭主死去,皇帝亲临致哀送葬,百官聚集,派遣使者迎接郭昌的灵柩,与郭主合葬一处,追赠郭昌阳安侯印绶,谧号为思侯。

    建武二十八年,郭氏死去,安葬在北陵。

    皇帝怜惜郭氏,诏令郭况的儿子郭璜娶清阳公主为妻,任用郭璜为郎官。

    显宗即位为皇帝,郭况与皇帝的舅舅阴识、阴就都任为特进,多次受到皇帝的赏赐,所得到的恩宠都很优厚。

    对待阴识、阴就、郭况的礼数,每件事都一定平等。

    永平二年,郭况死去,皇帝的赠赐十分优厚,并且亲临丧礼,谧号为节侯,儿子郭璜为他的继承人。

    丞和三年,肃宗皇帝向北巡狩,路过真定.会见诸位郭姓亲戚,就地朝见祝寿,带进歌舞之人助兴,饮酒极尽欢畅。

    以牛、羊、猎三牲俱全祭祀郭主冢墓,赏赐粟万斛,金钱五十万。

    永元初年,郭璜任长乐少府,他的儿子郭举任侍中,兼射声校尉。

    到大将军窦意被诛的时候,郭举因为是实宪的女婿有谋逆之罪,所以父子双双下狱而死,家属被迁徙到合浦郡,宗族当官为郎的人,全部被免去官职。

    新郭侯郭竟最初为骑将,因跟从征伐有功,拜为柬海相。

    永平年问死去,他的儿子郭嵩继承父业;郭嵩死去之后,追罚他与楚王刘英之事有牵连之罪,封国被废除。

    建初二年,章帝继封郭嵩的儿子郭勤为伊亭侯,郭勤身后没有儿子,封国被废除。

    发干侯郭匡,官职到太中大夫,建武三十年死去,儿子郭勋继承父业;郭勋死后,他的儿子郭骏继承其业,在永平十三年时,亦因受楚王刘英之事牵连犯罪,失去封围。

    建初三年,恢复封郭骏焉观都侯,死后没有儿子,封国被废除。

    郭氏被封侯的共三人,封国都断绝。

    论曰:事物的兴衰,情况的起伏,都有固然的道理。

    而尊崇衰替失去复来最厉害的,一定只是因为被宠爱所迷惑吗?当后妃服侍皇帝于枕席之间,接受皇帝恩宠的时候,即使有邪心恶行,却没有不把它看作美德的。

    待到君主转移爱意,把对她的私宠分给了别人,即使她心地善良容貌美丽,却愈加使君主感到丑陋。

    宠爱上升时,其地位之高整个天下都不足以容纳;失去欢爱,她的九服以内的亲属无处逃命安身。

    造真是志士沉溺不拔,君王抑扬褒贬的关键之处,役有人能回避。

    郭皇后因色衰失宠被贬,心怀怨恨成为过失,而皇帝仍然加恩给她安排了别馆,增加对其乡党亲族的恩宠。

    至于郭后所生原太子柬海恭王刘强,虽处境尴尬,但按照礼的原则主动辞去太子之位,甘愿到封地作诸侯王,使后人看不出厚薄进退中的矛盾,不也是比古人更为光彩吗!光烈阴皇后名丽华,是南阳新野县人。

    起初,光武到新野县,听说她很美丽,心里十分喜爱她。

    后来光武到达长安,看见执金吾车骑队伍甚为盛大壮观,因而叹道:“仕宦为官当作执金吾,迎娶妻室当得阴丽华。”更始元年六月,终于在宛当成里娶阴氏为妻,当时阴氏十九岁。

    刭光武担任司隶校尉,将西去洛阳任职,让阴氏还归新野家中居住。

    到邓奉起兵的时候,她的兄长阴识是邓奉手下的将军,她也随同家属移徙到清阳,住在邓奉家。

    光武即位为皇帝以后,令侍中傅俊前往迎接她,与湖阳、宁平主诸位宫人一起到洛阳,封她为贵人。

    皇帝因为阴氏性格娴雅宽仁,想要给她皇后尊位,她坚决推辞,因为郭氏已有儿子,始终不肯接受,所以就立了郭皇后。

    建武四年,她随从光武征伐彭宠,在元氏生下儿子显宗。

    建武九年,有强盗劫杀阴氏的母亲邓氏和弟弟阴欣,皇帝为此感到很悲伤,就下诏给大司空说:“我在微贱之时,婺阴氏为妻,因为领兵马四处征伐,于是各自离别。

    所幸都脱离兵乱虎口之险。

    因为阴贵人有母仪之美,应该立为皇后,然而她坚决推辞,不敢承当,这纔列于嫔妃之位。

    我嘉许她守义谦让,应许对她的诸位兄弟给予封赏。

    还没有来得及给他们爵位封国,而她家遭逢祸患,母子同时殡命,使我心中怜悯伤感。

    《诗经?小雅》说:‘担惊受怕的时候,我和你共同承担。

    安享快乐的时候你却抛弃了我。

    ’诗人的告诫,可以不谨慎吗?将要给他们追封爵位和谧号:追封贵人的父亲阴陆为宣恩哀侯,其弟阴欣为宣义恭侯,让其弟阴就承袭哀侯后业。

    趁着尸柩还停留在堂上,派太中大夫拜授印绶,就如同在国的列侯的礼仪。

    死者的魂魄如果有灵,对这种恩宠和荣耀会感到欣慰的吧!”建武十七年,废掉皇后郭氏而立阴贵人为皇后。

    皇帝下诏书给三公说:“皇后心怀怨恨,多次违反教令,不能安抚其它皇子,在训诲皇子时经常在不同的地方,亲疏有别。

    宫门之内,如见鹰鹳样的凶狠之人。

    既没有《关雎》所歌颂的后妃之德,却有高祖吕后、宣帝霍后之风,怎么能够把幼小孤弱的孩童托付给她,让她来恭敬地承担国家祭祀呢。

    现在派遣大司徒戴涉、宗正吉持节,命她上交皇后玺绶。

    阴贵人是乡里良家之女,在我微贱之时嫁给了我,正家《诗经,豳风,柬山》里所歌咏的‘自我不见,至今已经三年了’。

    应该由她来奉宗庙祭祀,为天下之母。

    主管人员要详细查考旧的典章,择时加上皇后尊号。

    这种异常的事情,不是国家好的福瑞,不得上寿庆贺。”皇后在位为人恭谦勤俭,很少嗜欲,不喜欢笑闸戏谵。

    她的性格仁义孝道,富于怜悯慈爱之心。

    七岁时父亲就没有了,虽然已过敷十年,但是谈及父亲没有不流涕的。

    皇帝看见,常常为之叹息。

    显宗即皇帝位以后,尊阴皇后为皇太后。

    永平三年冬天,皇帝随从太后到达章陵,在旧宅居安排酒宴,聚集阴氏、邓氏故旧诸家子孙,都给予赏赐。

    永平七年,阴氏死去,她在后位二十四年,享年六十岁,与光武帝合葬于原陵。

    孝明皇帝生性对母亲孝顺敬爱,对父母追慕思念不已。

    永平十七年正月,应当拜谒原陵,夜裹梦见先帝和太后有如还活着时一样快乐。

    醒来以后,悲伤得不能入睡,马上查找历书,知道第二天是吉日,于是率领百官及旧客上陵拜谒。

    那一天,有甘露降在原陵树上,皇帝令百官采集甘露来奉献先帝的宗庙。

    众人散去之后,皇帝从席前伏身在御床上,凝视太后镜匣中的遗物,触景生情,悲伤流涕,命令换掉这些化妆用具。

    左右群臣无不悲泣,而不能仰视。

    明德马皇后名字失载,是伏波将军马援的小女儿。

    少年时父母都逝世。

    其兄名客卿聪明颖惠而早天,他的母亲蔺夫人因悲痛伤心而引发疾病,神志恍惚。

    皇后当时只有十岁,办理家事,管束仆人,内外之事咨询禀报,她处理起来如同成人一样。

    起初,别人都不知道这种情况,听说以后,都表示惊异和赞叹。

    马皇后曾经长时间地患病,太夫人让人给她占卜,卜筮者说:“道女子虽然是有病的样子,但是她必将大贵,其兆不可说出。”后来又叫来相面的人给女儿们占卜,相面的人见到马皇后,大惊说:“我必将对此女称臣。

    然而她虽然尊贵,却少有子息,若是养育别人生的孩子得力的话,,比自己亲生出孩子还要强。”起初,马援领兵攻打五溪蛮人,死在军中,虎贲中郎将梁松、黄门侍郎窦固等人趁机诬陷他,由此马家日益衰落,又多次被权贵们所欺侮。

    马氏堂兄马严十分忧心愤怒,禀告太夫人断绝了与窦氏的婚姻,请求将女儿进纳掖庭。

    于是便上书说:“我的叔父马援先逝去辜负皇恩未报,而妻子和孩子受到特殊恩惠得以保全,对陛下爱戴尊仰,像对待上天对待父亲一样。

    人之常情既然得以不死,就想追求祥福。

    我听说太子、诸王的妃子匹配尚未齐备,马援有三个女儿,大的十五岁,二的十四岁,小的十三岁,她们的仪容身材头发皮肤,在女子中都属上中以上的人才。

    而且都孝顺小心,文静温柔有礼教。

    希望派相工下来察看,从中选拔合格的人。

    如万一有幸入选,马援在黄泉之下也可得到安慰了。

    另外马援的姑姐妹都是成帝的妃子,葬在延陵。

    臣马严有幸蒙恩重获此生,希望凭借先姑的关系,让我的堂妹充入后宫。”于是把马后选入太子宫。

    当时她年纪为十三岁。

    侍奉阴皇后,接近周围的嫔妃,礼法完备,上上下下都和她处得很好。

    于是受到特殊宠爱,经常居住在后堂。

    明帝即位之后,立马皇后为贵人。

    当时马皇后前母姐姐的女儿贾氏也被选入后宫,生下章帝。

    明帝因为马皇后没有儿子,就让她来带养章帝。

    对她说:“人不一定要自己生儿子,怕的只是不精心爱护养育而已。”于是马皇后对章帝精心抚育,操劳的程度要超过对自己的亲生孩子。

    而章帝也是天性孝顺淳厚,感恩的本性出于自然,所以母慈子爱,始终没有一点矛盾隔阂。

    马皇后常常因为皇帝的子嗣不多,每每心怀忧虑,荐引左右侍奉皇帝的人,似乎惟恐有不及之时。

    后宫嫔妃有进见皇帝的人,她每每安慰接纳。

    如果多次得到皇帝的宠爱,总是提高对被宠爱的嫔妃的待遇。

    永平三年春,有关主管官员上奏想要立长秋宫,即确定皇后的人选,皇帝没有表示。

    皇太后说:“马贵人的德行在后官当中是数第一的,就立她吧。”于是就立她为皇后。

    在被立为皇后的前几天,她梦见有无数只小飞虫飞来落在她的身上,钻入她出皮肤又飞出来。

    她成为皇后以后,愈加谦逊恭敬。

    她身高七尺二寸,方口,一头美发。

    能够背诵《易经》,喜好读《春秋》、《楚辞》,最喜欢《周礼》和《董仲舒书》。

    时常身穿粗帛,衣裙都不加边。

    初一和十五众姬公主前来朝见,速远看去皇后袍衣粗疏,反而以为是精细的丝绸,靠近了看,纔笑了。

    皇后借口说:“这种丝织品特别适宜染色,因此纔穿用。”嫔妃们听了,无不叹息。

    皇帝经常出宫到苑囿离宫,马皇后总是提醒皇帝风云变化注意健康,说的话和表达出的意思诚恳周备,大多被皇帝仔细采纳。

    皇帝到濯龙园中,把众才人都召集来,下邳王以下的人都在一旁,请求唤出皇后一同游乐。

    皇帝笑着说:“她生性志趣不喜欢游乐,即使来了,也没有欢乐。”因此皇帝的出游娱乐之事她很少随从。

    丞平十五年,皇帝查案地图。

    准备封给皇子,封给他们的封地都只有其它诸侯国一半大。

    皇后晋见之后说道:“诸位皇子的封地纔只有几个县,从制度上说不是过分节俭了吗?”皇帝说:“我的儿子怎么好与先帝的儿子相等呢?每年得到的供应二千万就足够了。”当时楚王英的案件连年不断,囚犯互相指证牵连,因罪被捕的人极多。

    皇后担心此案牵连的人过多过滥,乘机说到此事,心中悲恻。

    皇帝有所感悟,夜间起来徘徊,思索皇后所献纳的话,终于有很多人得到宽宥。

    当时各位将领上言奏事以及公卿大臣公开讨论难以评定的,皇帝多次试让皇后来评论。

    皇后则分析其中的旨趣道理,对各种意见都能推求其真实情况。

    每当服侍皇帝的时候,总要谈到国家政事,对皇帝决策多有辅助补益,而不曾以自家私事求皇帝。

    所以皇帝对她的宠爱和尊敬日益加深,始终不衰。

    到明帝驾崩,章帝即位,尊马皇后为皇太后。

    诸贵人应当迁徙到南宫居住,太后感念离别之情,各赐予她们诸侯王赤绶,另加安车驷马,白越布三干端,杂色帛二干匹,黄金十斤。

    亲自撰写《显宗起居注》,削去其中她的哥哥马防参管医药事务的内容。

    章帝请求她说:“黄门舅马防朝夕侍奉将近一年,既没有褒扬显异之举,又不记录他的勤劳,不是太过分了吗!”太后回答说:“我不愿意嘻后世之人听到先帝多次亲近后官家属的事情,所以不著录呀。”建初元年,汉章帝想给几个舅舅封爵,太后不允许。

    第二年夏天,大旱成灾,议论事情的人认为是役有封外戚的缘故,有关官员为此上奏皇帝,认为应该依从以前的典章制度。

    太后下诏说:所有议论事情的人都是想要献媚讨好我来求得好处而已。

    昔日漠成帝时曾给王太后的五个弟弟同一天封侯,那时黄雾弥漫,并没有听说有时雨的瑞应。

    另外田吩、窦婴这些外戚,倚仗着尊宠和高贵,恣意横行,遭受倾败覆灭之祸,这已经是为世人广为传说的了。

    所以明帝在世时就对外戚的事情小心提防,不让他们占据重要的地位。

    在给自己的儿子封国晴,只让他们拥有楚、淮阳等封国的一半大小,常常说“我的儿子不应当和先帝的儿子一样”。

    现在有关官员为什么想要拿现在的外戚比先帝的外戚呢!我是天下之母,但身着粗帛,吃饭不求甘美,身边的侍从人员也穿着普通布帛的衣服,没有香囊之类的饰物,这是想以自己的行动来给下面的人做表率。

    本以为外戚们看到此种情况,应当忧心自诫,可他们只是笑着说太后一向喜好俭朴。

    以前在遇濯龙园时,看到来问候起居的外戚们,携带的仆从众多,可说是车如流水,马如游龙,奴仆穿着绿色臂衣,衣领衣袖色泽正白,回头看看给我赶车的御者,比他们差远了。

    故意不对他们表示谴责愤怒,只是断绝他们一年的费用而已,希望以此默默地让他们内心感到惭愧,而他们却还是松懈懒惰,没有忧国忘家的想法。

    了解大臣没有谁能比得上君主,何况是亲属呢?我怎么可以上负先帝的意旨,下损我马氏祖先的德行,而重蹈西京败亡之祸呀!坚决不允许给外戚封爵。

    皇帝看到太后的诏书悲伤感叹,又重新请求说:“汉朝兴起之时,舅氏亲族封侯,犹如皇子封王一样。

    太后诚心保持谦虚,怎能让儿臣偏偏不对三位舅舅加以恩赏呢?况且担任卫尉的舅父年纪已大,另两位担任校尉的舅舅也是身患重病,如果出现不可讳言的情况,将使巨长怀刻骨铭心的遣憾。

    应趁着他们都健在的好时机给予封赏,而不可拖延。”太后回答说:“我反复考虑过此事,想使之两全其美。

    难道只是想要获得谦让之名声,而使皇帝受到不对外戚施恩封爵的嫌疑吗!昔日窦太后想要封王皇后的哥哥王信为侯,丞相条侯说受高祖之约规定,没有军功的,不是刘氏家族不能封侯。

    今天我马氏家族对国家没有功劳,怎么能与阴氏、郭氏这些中兴之时的皇后等同呢?常常看到富贵的人家,官禄爵位重叠,犹如再度结实的树,它的根必受损伤。

    况且人们之所以愿意封侯的原因,无非是想上奉祖宗祭祀,下求温饱罢了。

    现在外戚家祭祀所用的是接受四方贡献的珍品,衣食则承蒙有皇家府藏的余资,遭难道还不够,而必须要得到一县之封吗?我考虑这件事已经是深思熟虑,不要再有怀疑。

    所谓至孝的品行,应以安慰双亲为上。

    现在国家多次遭受变异之灾,粮价上涨数倍,使人昼夜忧虑惶恐,坐卧不安,而要先去营谋给外戚封侯,违背了慈母的拳拳之心呀!我一向刚直性急,有胸中之气,不可不顺。

    若是阴阳之气调和,边境清静无争,然后再行皇帝的志向。

    我将口含饴糖,逗弄小孙子,安度晚年,不能再关心国政了。

    当时新平主家的御者不慎失火,火势延及北合后殿。

    太后认为是自己的过失,起居不乐。

    当时正准备拜谒原陵,她自认守备不慎之过,愧见陵园,于是不肯动身前往。

    起初,马氏太夫人埋葬,起坟略微高了一些,太后为此说了话,其兄马廖等人立即把坟减削到合适的程度。

    她的外戚当中有谦虚朴素仁义品行的,她就给予好言褒奖,赏给财物官位。

    如有细微的差错,她的脸上先表现出严峻的神色,然后加以谴责。

    对于那些乘坐好车穿着华贵而不遵守法度的人,太后便断绝其属籍关系,遣返他回乡下种田。

    广平王、巨鹿王+乐成王所使用的车骑朴素,没有金银的装饰,皇帝把此事禀告太后,太后立即赐给他们钱每人五百万。

    于是官内宫外都归从教化,穿着如一,诸家皇亲国戚惶恐小心,其程度比永平时期倍加严重。

    于是便设置织布房,在濯龙园中植桑养蚕,并且多次前往观看,以此焉娱乐。

    太后还经常与皇帝朝夕谈论国家政事,以及教授诸位小王子,论说经书,叙述生平经历,使后宫终日和睦。

    建初四年,全国粮食丰收,边陲也没有战事,皇帝于是便封他的三位舅舅马廖、马防和马光为列侯。

    三人都推辞不受,愿意就任关内侯,领受爵号而不受封地。

    太后听说此事之后,说道:“圣人设置教化,各有不同的方式,这是因为知道人的性情没有人能使它整齐一致呀。

    在我年轻力壮的时候,只是羡慕古人青史留名,不顾生命的长短。

    现在虽然已经年老,还是遵循‘警戒贪得’的古训,不肯滥封亲戚,所以我日夜忧惧如同时刻面临危险,想着自己贬抑谦下。

    居住不要求安逸,膳食不追求饱足。

    希望能以这种做法,不辜负先帝的恩宠。

    我所以要教化劝导我的兄弟,共同遵守这一志向,是想使我在瞑目之时,不再有什么遗憾。

    哪里料到老来的志向还不肯听从呢?看来是一定要留下千年的长恨了!”她的哥哥马廖等人不得已,接受了封爵后又辞退爵位回家。

    太后在那年卧病在床,她不信巫术小医,多次敕令禁止祷告祭祀。

    到这一年的六月,太后逝世。

    她在皇后之位有二十三年,终年四十余岁。

    与明帝合葬在显节陵。

    贾贵人,是南阳郡人。

    建武末年被选入太子官,中元二年生下儿子章帝,明帝封她为贵人。

    章帝自幼为太后所养育,宫廷只以马氏家族为皇家外戚,所以贾贵人不能登上皇后之位,贾氏的亲族当中没有受恩宠获得殊荣的人。

    到太后逝世时,纔策书加赐贾贵人诸侯王赤绶,驷马安车一辆,永巷宫的官婢二百人,皇家库藏杂帛二万匹,大司农黄金千斤,钱二千万。

    各种史书都缺乏她以后生活的记载,所以不知道关于她的事迹的结果。

    章德窦皇后名字失载,扶风郡平陵县人,是大司空窦融的曾孙女。

    她的祖父窦穆,父亲窦勋,因获罪而死,有关的事情记载在《窦融传》中。

    窦勋娶了束海恭王刘强的女儿沘阳公主为妻,窦皇后是他的长女。

    家境已经衰败,多次请相工来卜问善恶祸福,看见皇后的相工都说她将大尊大贵,不是为臣作妾的容貌。

    六岁时她就很会写字,亲友家人都感到很奇怪。

    建初二年,皇后与她的妹妹一起按照选良家女的惯例被选入长乐宫,她举止有序,风度和容貌都很好。

    章帝先听说她有才气和姿色,就多次向傅母询问她的情况。

    到见到她时,认为她极其美丽,马太后也觉得她很不一般,因而择入掖庭,在北宫章德殿召见她。

    皇后天性聪明敏捷,专必做事,对她的称道赞誉名声一天比一天大。

    于是在第二年立她为皇后,封她的妹妹为贵人。

    建初七年,给她的父亲窦勋追封爵位谧号为安成思侯。

    皇后得到皇帝特殊的宠爱,由她一人在后宫中稳稳地占据着皇后的地位。

    起初,宋贵人生下皇太子刘庆,梁贵人生下和帝。

    皇后没有儿子,对她们都很嫉妒,多次在皇帝面前离间,渐渐的使皇帝疏远和嫌弃她们。

    趁势诬陷宋贵人使用巫祝骗取人欢心的邪术,于是宋贵人自杀身亡,刘庆也被废去太子,贬为清河王,详细情况记载在《清河王刘庆传》中。

    梁贵人,是襃亲愍侯梁竦的女儿。

    她在少年时就失去了母亲,被伯母舞阴长公主收养。

    在她十六岁时,也在建初二年与其二姊一起被选入掖庭为贵人。

    建初四年,生下儿子和帝。

    窦皇后养护和帝把他当作自己的儿子。

    窦皇后独擅外戚家的名义因而忌恨梁氏。

    建初八年,便写匿名信陷害梁竦,梁竦获罪被杀,梁氏姊妹因忧郁而死。

    自此以后后官因恐惧而没有人敢出声,皇帝对窦皇后的宠爱则日益加深。

    到章帝驾崩,和帝即位,尊寅皇后为皇太后。

    皇帝年幼,皇太后临朝听政,尊她的母亲沘阳公主为长公主,增加汤沐邑三千户。

    她的哥哥窦宪,弟弟窦笃、实景,都显赫尊贵起来,专擅权柄,到后来终于密谋不轨。

    永元四年,他们的阴谍被发觉因而都被诛除。

    永元九年,太后去世,还没有来得及安葬,梁贵人的姐姐梁妈上书皇帝陈述梁贵人受冤枉而死的情况。

    太尉张酣、司徒刘方、司空张奋一同上奏,要求皇帝依照光武帝降黜吕太后的旧例,贬去窦氏太后的尊号,不应该让她与章帝合葬。

    百官也多有为此事上奏皇帝的。

    皇帝亲手写下诏书说:“窦家的人虽然不遵守法度,但是太后经常对自己减省制约。

    我奉承大业已经十年,深入地思考大义,根据礼的原则,为人臣为人子的没有贬损尊上的条文。

    不忍心有乖于抚育之恩,不忍心有亏于母子之义。

    考查前代昭帝时有上官太后的父亲与燕王谋反被诛而她本人也没有被降黜,希望不要再议此事。”于是将太后与章帝合葬在敬陵。

    窦氏在后位十八年。

    皇帝因为梁贵人惨死,入殓安葬之礼不完备,于是改在承光宫停柩,上尊谧为恭怀皇后,追行服丧之制,百官身着素服,将她与她的姐姐大贵人一起葬在西陵,其安葬仪式比照章帝宋贵人。

    和帝的阴皇后名字失载,是光烈皇后的哥哥执金吾阴识的曾孙女。

    她在少年时期就聪明颖慧,喜好书法技艺。

    永元四年时,被选入掖庭,因为她是先皇后的至近亲属,所以被封为贵人。

    得到皇帝的特殊宠爱。

    永元八年,终于被立焉皇后。

    自从和熹邓后入宫以来,皇帝对她的爱宠渐渐衰减,因而她心里屡有怨恨之情。

    阴皇后的外祖母邓朱经常出入后宫掖庭。

    永元十四年夏,有人说阴皇后与邓朱使用巫师害人的妖术,其事被发觉,皇帝于是便使中常侍张慎与尚书陈褒在掖庭狱审讯考案。

    邓朱以及她的两个儿子邓奉、邓毅与阴皇后的弟弟阴轶、阴辅、阴敞供辞互相牵扯,审案的人认为以祭拜祈祷的方式诅咒别人,大逆不道。

    阴奉、阴毅、阴辅三个人被拷打死在狱中。

    皇帝派司徒鲁恭持节赐予皇后御策,要求上交皇后的玺绶,迁徙到桐宫居住,此后阴皇后忧郁而死。

    阴氏立为后有七年,死后安葬在临平亭部。

    她的父亲特进阴纲自杀身亡,弟弟阴轶、阴敞以及邓朱的家属全部迁徙到日南郡比景县,她的宗族亲属及其内外兄弟都被免官后遣送还乡。

    永初四年,邓太后下诏令赦免阴氏家族诸位被迁徙的人全部返还原郡,还给他们资财五百余万。

    和熹邓皇后名绥,是太传邓禹的孙女。

    她的父亲邓训,担任护羌校尉;母亲阴氏,是光烈皇后堂弟的女儿。

    邓皇后在五岁时,太傅夫人很喜欢她,亲自给她剪头发。

    夫人年老眼花,误伤了她的额头,她忍着疼痛不出声。

    旁边有看见的人奇怪地间她为什么,她说:“不是不痛呀,太夫人爱怜我为我剪发,难伤老人心意,所以纔忍住了。”她六岁时通太史籀所作《史书》,十二岁时能通晓《诗经》、《论语》。

    各位兄长每当读经传时,她总是虚心请教疑难问题。

    她的志向在经典书籍,不过问居家琐事。

    她的母亲常常责怪她,说:“你不学女红来供应穿着衣服之事,竟一改女儿家的本分努力学习经书,难道你要应举博士吗?”皇后很难违背母亲的教诲,因此白天修习女子的事,晚上诵读经典,家襄人送她外号叫她“诸生”。

    父亲邓训觉得她很不一般,遇事不论大小,都与她详细讨论。

    丞元四年,本当选入宫中,适逢她父亲邓训逝世,皇后昼夜哭泣,整整三年不吃盐菜,脸色憔悴,容貌被毁坏,以至于亲人都认不出她了。

    皇后曾经梦见自己摸着了天,见天体广大,颜色正青,天上仿佛有钟乳的样子,便仰面吮吸它。

    她以这个梦问占梦的人,他们说尧曾梦攀天而上,汤曾梦够到天并且舔舐天汁,道都是圣王在成为圣王之前的征兆,其吉祥不可言说。

    又有相面的人见到皇后吃惊地说:“这是成汤的骨法。”家裹人暗中欢喜而不敢宣扬。

    皇后的叔父邓陔说:“常听人说能救活千人牲命的人,其子孙必有封爵。

    我兄长邓训担任谒者,派人修治石臼河,每年救活数千人。

    天理可信,邓氏家族必将蒙受福瑞。”起初,太傅邓禹感叹说:“我领兵有百万之众,不曾妄杀一人,恐怕后世子孙中必有兴盛之人。”永元七年,皇后又与诸家女子一起被选入宫中。

    她身高七尺二寸,姿色美丽,才貌出众,周围的人都很惊异。

    永元八年冬天,她进入掖庭为贵人,时年十六岁。

    她为人恭谦,做事严肃小心,行动有法度。

    侍奉阴皇后,日夜战战兢兢。

    在妃嫔当中待人接物,常常是克制自己降低身份,即使是官人佣工,她都能以恩相待。

    皇帝对她嘉奖爱惜。

    到她生病时,皇帝特令她母亲和兄弟进入官内照顾请医用药,而不限日期。

    她对皇帝说:“宫禁内是极重要的地方,而让外家之人长时间待在官内,上能使陛下蒙受宠幸偏私的讥讽,下使贱妾我受到不知足的怨谤。

    对陛下和我都不利,真不愿意如此。”皇帝说:“别人都以能多次进入官内为荣耀的事,贵人你却反而以此为忧,深深地自我抑制,这实在是别人难比得上的。”每当宫廷举办宴会,众姬贵人都竞相修饰打扮,佩戴的簪珥等珠宝首饰光彩夺目,衣着华丽鲜明,而她却独自身着素服,衣服没有装饰。

    她的衣服如果有与阴皇后的服装颜色相同的,就立即解下更换。

    若同时前往进见皇帝,则不敢正坐并立,行走时则弓着身体以示自卑。

    皇帝每当有问题,她常常迟疑犹豫然后回答,不敢先于阴皇后之前说话。

    皇帝知道她忧心曲体,感叹说:“修德之劳,竟是如此呀!”后来皇帝渐渐地疏远阴后,而每当召她进见时,总是借口有病来推辞。

    当时皇帝几次失去皇子,邓皇后为皇子不多,国家大业乏人继承而担忧,常常垂泪叹息,多次进选才人,以便让皇帝对才人更多的留意。

    阴皇后见对她的德行的赞誉越来越盛,而不知道该怎么办,于是便制造祝咒,想以此加害于她。

    皇帝曾经卧病在床病情极为危险,阴皇后秘密地对人说:“我要是执掌了大权,不叫邓氏再有一个人活在世上!”邓贵人听说以后,便流着眼泪对周围的人说:“我竭诚尽心来侍奉皇后,竟然不焉皇后所容,而应受上天的惩罚。

    女人虽然没有从死的道理,然而昔日武王有病,周公以自身为武王请命,越姬心中立誓一定焉楚昭王而死。

    今天我也要随皇帝而去,上以报皇帝的恩德,中以解除宗族覆灭的灾祸,下不让阴皇后受到像吕太后残害戚姬那样的讥讽。”邓贵人立即要饮药自尽,宫人趟玉坚决阻止她,谎称刚刚有使者来,说皇帝的病已治愈。

    她信以为真,纔不再想自杀。

    第二天,皇帝果然病愈了。

    永元十四年夏天,阴皇后因为巫蛊之事被废黜,邓贵人向皇帝求情救她却没有成功,皇帝便倾心于她。

    皇帝越是要接近她,她越是借口病重,深闭宫内不与皇帝接触。

    适逢有关主管官员奏议再建长秋宫立皇后,皇帝说:“皇后的尊贵,与朕相同,奉祀宗庙,母仪天下,难道容易吗!惟有邓贵人的德行为后庭之冠,可以当得起。”到了冬天,立邓贵人为皇后。

    她再三推辞谦让,然后即位。

    她亲手写了表章表示谢意,深入地陈述自己的德行浅薄,不足以充任皇后之选。

    当时,四方诸侯国进献贡物,互相比着寻求珍稀美好的东西,自从邓皇后即位以后,命令全部禁止,按年按季祇供给纸墨而已。

    皇帝每次要给邓氏家族成员封官赐爵,皇后总是哀求谦让,所以她的哥哥邓鹭在和帝一朝官职不过做到虎贲中郎将。

    元兴元年,和帝驾崩,长子平原王体弱多病,而其它皇子都夭折,前后有十几个人,后来出生的皇子就秘密寄养于民间。

    殇帝刚刚出生百日,皇后就迎立他为皇帝。

    尊邓皇后为皇太后,太后临朝听政。

    安葬和帝以后,宫人都回到各园,太后赐周贵人、冯贵人策书说:“我与贵人同为后妃,在后官中共享欢乐,十年有余。

    没有获得上天赐福保佑,先帝遇早地抛弃了天下,心中孤独寂寞,没有可瞻仰的,日夜怀念,感伤之情发自心中。

    现在应当按照旧制规定你们将要分别回到外园,悲痛之情在心,令人徒增哀叹,《燕燕》送别之诗,怎么能比喻得了呢?赐予贵人王青盖车,以彩色装饰辖车,黪马各一驷,黄金三十斤,杂帛三千匹,白越布四千端。”又赐予码贵人诸侯王赤绶,因她没有头饰垂珠、环佩,加赐各一具。

    这个时候刚刚遭受大丧之事,法禁还未设立。

    官中丢失一筐大珠,太后心想,若是进行追查拷问,必然会有冤枉无辜的人。

    于是便亲自检看宫人,观察他们的脸色和神情,偷盗大珠者即刻自首服罪。

    又有和帝的宠幸之人吉成,御者一起枉告吉成以巫术蛊惑人心,于是下交掖庭拷问,已经口供证人都清楚明白。

    太后想此人是先帝的左右侍从,皇帝对待他有恩,平日尚且没有不满的话,现在皇帝去世了反而像这样,不合乎人情事理。

    重新亲自将其唉来核实,果然是御者制造的冤情。

    没有人不对她的做法叹服,认为她非常圣明。

    她还常常认为鬼神之事难以相信,淫祀滥祭不会得到福佑,便下诏给有关主管官员罢免那些做事不合乎典则礼法的祠官。

    又下诏令赦免那些自从建武年问以来犯有妖恶之霏的人,以及马氏、窦氏的家属中被监禁的人,都恢复他们为平民。

    减少太官、导官、尚方和内者所供给的服饰、饮食、用具过分奢华难以置办的物品,除非是用于供奉陵庙祭祀之外,日常食用的稻粱米一律不得精挑细拣,早晚饭食有一种肉膳就可以了。

    过去掌管膳食饼饵的太官、汤官每年常用经费二万万,太后将此事戒禁停止,每日裁减奢侈享受所用的开支,从此每年减少花费数千万。

    以致郡和国的贡物,都减少一多半。

    将上林苑的鹰犬全部卖掉。

    那些由蜀郡、广漠郡进贡的金银绿饰的九带佩刀,都不再微调。

    取消画工三十九种。

    又令御府、尚方、织室的锦绣、冰鱿、绮毅以及金银器具、珠宝玉器、犀角象牙、玳瑁等雕刻加工成的玩赏之物,都不再制作。

    离宫别馆中蓄积的粮食薪炭,全部节省使用。

    又下诏令给各园贵人,她们的宫人中有的是宗室同族,如有羸老不能胜任差遣的,令园监核实,上报名册,亲自在北宫增喜观察阅询问他们,任凭其去留,当日解除服役遣回家中的就有五六百人。

    到殇帝驾崩,太后定下国家大策立长安侯刘祜为皇帝,太后仍然临朝听政。

    因为连续遭受和帝、殇帝去世的大忧,百姓苦其劳役,殇帝在康陵安葬,陪葬之物以及各项丧事,事事节约,是以往办丧事的十分之一。

    太后诏告司隶校嶎、河南尹、南阳太守说:“每当看到前代外戚宾客,依仗皇家的权威,轻薄浮夸,以致有搅乱公事,被人憎恨的。

    其过失在于执法怠懈不严,不立即执行应有的惩罚。

    现在车骑将军邓骂等人虽然怀有敬顺之志,但是宗门人多众广,姻戚不少,宾客奸猾狡诈,多有违犯法禁之事。

    应该明令加以整饬,不得互相包容庇护。”自此亲属外戚犯罪,没有宽宥的借口。

    太后怜悯阴氏因罪而被废黜,赦免那些因此遭受牵连而被迁徙的人返还故乡,敕令发还资财五百余万。

    永初元年,封太后之母堕旦爵号为新野君,以及万户之地。

    永初二年夏天,京城大旱,太后亲自到洛阳寺审理冤案。

    有囚徒实际上没有杀人而被刑讯逼迫承认杀人的,瘦弱困顿被人抬上来,他畏惧官吏不敢说出实情,将要离去时,抬起头来好像有话要诉说。

    太后仔细察看并发觉到这种情况,即刻叫回来察问,全都理清遭受冤枉的寅情,马上命令收捕洛阳县令下狱抵罪。

    太后返回还未到官襄,及时雨就大降下来。

    丞初三年秋天,太后身体欠安,周围的人忧虑和惶恐,都在祈祷祝告,愿以己命代之。

    太后听说以后,立即责备发怒,严厉告诫掖庭令以下各级,只能谢过祈祷福瑞,不得随意说些不祥之言。

    按旧例,在年终之时要用酒食款待那些有人接替可以回家的卫士,举行大规模的仪式驱逐疫鬼。

    太后因为阴阳之气不调,军队征战频繁,下诏举办宴会不要演戏作乐,参加驱逐疫鬼活动的人数减少一半,活动中全部取消大象、骆驼之类的动物。

    待到丰收之年再行恢复。

    太后自从进入宫掖之地,师从班昭学习经书,兼习天文、算数等。

    白天总理王政,夜晚则记诵阅读,担忧其中有谬误,恐怕有违背典章之处,于是便广泛选调刘珍等儒生及博士、议郎、四府掾史等五十余人,到束观校对传记文献。

    完成以后上奏,赏赐给他们不同数量的葛布。

    又下诏中官近臣在束观习读经传典籍,来教给宫人们,左右侍者都参加学习,诵读经传,从早到晚济济一堂,都在努力学留。

    到新野君去世前,太后亲自侍奉疾病,一直到新野君死去,太后忧伤悲哀,身体比以前更差了。

    新野君的丧事办得规格超过正常标准,赠给她畏公主赤绶、东园秘器、玉衣和绣被子,又赐布三万匹,钱三千万。

    邓鹭等人坚持推让不接受钱布赏赐。

    太后派司空持节办理丧事,其丧葬仪式比照东海恭王,谧号为敬君。

    太后居丧结束,久有大旱,太后连续三天到洛阳,审理囚徒,审理出死罪囚徒三十六人,剃去鬓须等轻罪八十人,其余减免死罪及犯有断右趾罪以下的囚徒移交司寇。

    丞初七年正月,太后开始进入太庙,行斋戒七天,赏赐公卿百官各级官吏不等。

    庚戌日,拜谒宗庙,率领命妇群妾来辅助祭祀的礼仪,太后与皇帝一起行交献之礼,亲自进献祭品,完成祭礼之后返回。

    太后因而下诏书说:“凡供献所用时鲜之物,多半不是在它正常收获时节取用的,或者加强营养,促使它勉强成熟,或者挖掘幼芽而采用,致使其没有味道还夭折作物的生长,这难道是顺应天时培育作物吗!文献上说:‘不是正常时节的作物不食用。

    ’自现在起用于供奉祭祀陵庙及供宫内御用之物,都要等到相应的时节纔能奉上。”这一下所用之物一共省去二十三种。

    自从太后临朝听政以来,水灾和旱灾共有十年,周边外夷入侵,国内盗贼兴起不绝。

    每当听到有人挨饿,太后就通宵达旦睡不着觉,而亲自减少日常开销,以援救受苦受难的百姓,所以天下恢复太平,年景恢复丰收。

    丞初五年,平望侯刘毅认为太后多有德政,想使对她的功德早有记录,便上书给安帝说:下臣听说《易经》记载了庖羲氏和神农氏的功业,他们作为古代帝王的恩德天下着名,《尚书》记述了唐尧、虞舜的事迹,他们作为古代帝王的治国之道被后世尊崇,所以虽然有圣贤英明之德,也必须将功德写在竹帛上,谱成乐曲,得人演奏,纔能使功德彰显。

    臣下想皇太后身当大圣的姿质,体现天地的功德,她的事迹可与舜的妻子虞妃齐平,也可与文王的母亲任、武王的母亲姒相比。

    她心地孝悌仁慈、诚佶恭敬、勤俭节约,她主张杜绝奢侈自满的根源,防止抑制安逸贪婪的征兆。

    她正位于内朝,教化流布天下。

    到元兴、延平年间,漠室没有太子,她仰观天象,参考人们的称誉,援引陛下将陛下立为国家的君主,使漠室得到永久安定,使四海之地得到安抚平靖。

    又遭遇大水灾,东方六州闸饥荒。

    她施恩给广大民众,放赈的官吏在道路上往来奔走,她自己节衣缩食以身作则影响群臣,减省膳食,解下黪马,来供给黎民百姓。

    她对百姓同情的恩德,关注百姓如同照管婴儿。

    她克制自己,引过自责,提拔出身卑微的人,使他们地位显赫。

    她推崇温和的政治,广布宽容的教化。

    振兴被灭亡的国家,使已经断绝后代的入有继承者,记载有功之臣,恢复衰弱的宗室。

    她命令被迁徙的人返回故里,免除对他们的禁锢。

    治政如果不是仁爱祥和,则心里不去想;颁行的制度如有不符合旧有典章制度,则不在朝中广泛征求意见。

    她弘大的功德广为流布,充满整个宇宙;她宏大的恩泽丰美的雨露,漫衍四面八方。

    华夏之域乐意服从教化,戎、狄之地统一归胀。

    她伟大的功业在大汉的历史上彰明昭著,巨大的恩惠带给当今的百姓。

    崇高的功业,可闻而不可及;丰伟的功勋,可以称颂而无法用语言来表达。

    古时的帝王,设左右史官来记录言行;汉朝的旧制,每一代都有记录。

    道路必有平川有高山,治政也有前进有后退。

    倘若好的政治而不加以著述,却把那些细小奇事记载下来,这就是尧帝和商汤只负有洪水和大旱之责,而没有记载他们广大崇高的功绩;也就是殷王武丁和周成王有雉鸣和疾风之变,而没有殷道中兴和周初天下康宁的功绩。

    考查前代文献《诗经》、《尚书》,有关于有虞氏娥皇、女英二妃,周室姜螈、大任、大姒三母的事迹,她们都能自我修行辅佐德政,而不超越礼教。

    自古至今还没有内遭家难,外遇天灾,总揽朝政,经营万物,功德显赫如同太后这样的人。

    应该令史官着录《长乐宫注》、《圣德颂》,用以广泛宣扬其光辉荣耀,并且将她的功勋勒刻在金石上,让它像日月一样悬挂在天上,使之无限地推广延续,以此显示陛下淳厚之孝。

    皇帝同意了他的请求。

    丞初六年,太后诏令征调和帝的弟弟济北王、河闲王两位诸侯王的男孩女孩年龄在五岁以上的四十余人,加上邓氏近亲属的子孙三十余人,都为他们开辟了舍第,教他们学习经书,太后亲自监督考试。

    封年纪还小的,让人安排老师保姆,从早到晚进入官内,抚慰教导他们,对他们十分恩爱。

    于是下诏给其堂兄河南尹邓豹、越骑校尉邓康等人,对他们说:“我之所以招纳这些孩子,把他们放到学馆中去学习经书,实在是因为当今上承历代统治者的弊漏之处,目前风俗浅薄,巧诈虚伪滋生,《五经》教义衰微和缺损,如果不进行教化引导,最终将衰落下去,所以我想褒扬推崇圣人之道,以匡正堕落的风俗。

    经传上不是说过吗:‘整天吃得饱饱的,不把心思用在道义上,要想成就大事,太困难了呀!’现在末世贵族外戚等食俸禄的人,穿得暖吃得好,乘坐好车驱赶良马,而像面对墙壁一样不学无术,不知道善恶,这本来就是所以招致灾祸和衰败的原因。

    永平年中,曾为樊氏、郭氏、阴氏、马氏四姓外戚子弟设立学校都让他们入学,用来矫正世俗厉禁浅薄,使之返回到忠义孝顺之道。

    我的先祖已经凭着武功青史留名,同时又用文德教育子孙,所以能约束修整,不触犯刑律。

    假如能使儿荤对上遵循继承先辈美业,对下考虑我这诏书的本意,也就够了。

    勉励吧!”邓康因为太后长久地临朝听政,心里畏惧,便推托身体有病不来朝请。

    太后便使宫女前去慰问。

    当时宫婢出入宫禁,大多能对人有所诋毁或称誉,其中老资格有威望的人大家都称她焉中大人。

    这次太后派去的人本是邓康家先前的婢女,也自然与中大人相交往。

    邓康知道以后,辱骂她说道:“你是从我家出去的,你也敢逭样吗!”那个婢女很生气,回去说邓康诈称有病。

    还出言不逊。

    太后于是免去邓康的官职,遣返他回到封国,断绝其亲属关系。

    永宁二年二月,太后卧病在床病情逐渐加重,于是便乘辇车到前殿,召见侍中、尚书,趁便向北到太子新近修缮好的宫殿。

    返回以后,大赦天下,赏赐各园贵人、王子、公主、群臣百官钱和布匹按等级各有不同。

    下诏书说:“我以无德之身,寄身于天下之母的位置,而福薄不受上天保佑,过早地遭到和帝去世的不幸。

    在延平年问,国家没有君主,百姓连遭厄运,国家面临的危险超过累卵。

    当时我只有勤苦之心,不敢以有万乘之国为乐,对上想要不欺上天和有愧于先帝,对下不违背民众和辜负其心愿,诚心诚意地救助百姓,来使刘氏国家安定。

    自认为这样做会感动天地,应当蒙受福佑,然而两位皇帝和我的母亲相继亡故,伤痛不断。

    近来因为疾病没有好转,很长时间没能奉侍祭祀,自己勉强撑持着到原陵祭祀,加重了咳喘气逆以致吐血,于是到了不治的程度。

    生死大限,无可奈何。

    公卿百官,希望努力尽忠尽敬来辅助朝廷。”三月,太后去世。

    她在位二十年,终年四十一岁。

    与和帝合葬在顺陵。

    论曰:邓后行使皇帝权力到其终身,号令都是自己颁布的,她的政术与周公祇是摄政相比,差得很远,她的做法更缺乏应该把权力还给皇帝的道理。

    致使继承大业的君主在一旁侧目而视,恭恭敬敬,有皇帝之名而无皇帝之权;正直的儒生心怀愤怒,上书阙门,请求太后还政给天子。

    藉用皇帝的威仪,这种行为近于可疑[然而建光年乏后,虽然帝王的政权归还给了安帝,却又有那些名臣贤官被诬陷而遭侮辱甚至屠戮,近幸小臣结党营私,王朝衰败的到来,从邓太后称制时就有了征兆。

    因此知道邓后把持朝政便招致众人的讥谤,并不是她自身的幸运;她焦心忧患,奋发自强只是为了国家。

    因此经过了班昭一番解说,邓后就答允了邓鹭辞官退职的要求;她宠爱的侄子邓凤犯有微小的过错,其父邓鹭则剔去其妻与邓凤的头发以表示谢罪。

    或者杜根上书劝邓后归政遭到杀害,是因为没有得到太后的信任吧!但是杀死杜根有如农人牵着牛践踏了田地,就夺走他的牛一样,对他的处罚太过分了。


如果你对后汉书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
重要声明:典籍《后汉书》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