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闲居,曾参侍。孔子曰:“参乎,今之君子,唯士与大夫之言可闻也。至于君子之言者,希也。于乎,吾以王言之,其不出户牖而化天下。”曾子起,下席而对曰:“敢问何谓王之言?”孔子不应,曾子曰:“侍夫子之闲也,难对,是以敢问。”孔子又不应。曾子肃然而惧,抠衣而退,负席而立。有顷,孔子叹息,顾谓曾子曰:“参,汝可语明王之道与?”曾子曰:“非敢以为足也,请因所闻而学焉。”子曰:“居,吾语汝。夫道者,所以明德也。德者,所以尊道也。是以非德道不尊,非道德不明。虽有国之良马,不以其道服乘之,不可以道里。虽有博地众民,不以其道治之,不可以致霸王。是故昔者明王内修七教,外行三至,七教修然后可以守,三至行然后可以征。明王之道,其守也则必折冲千里之外,其征则必还师衽席之上。故曰内修七教,而上不劳;外行三至,而财不费。此之谓明王之道也。”曾子曰:“不劳不费之谓明王,可得闻乎?”孔子曰:“昔者帝舜左禹而右皋陶,不下席而天下治,夫如此,何上之劳乎。政之不平,君之患也,令之不行,臣之罪也。若乃十一而税,用民之力,岁不过三日,入山泽以其时,而无征,关讥市●,皆不收赋,讥呵也讥异服识异言及市?皆不赋税古之法也此则生财之路,而明王节之,何财之费乎?”曾子曰:“敢问何谓七教?”孔子曰:“上敬老则下益孝,上尊齿则下益悌,上乐施则下益宽,上亲贤则下择友,上好德则下不隐,上恶贪则下耻争,上廉让则下耻节,此之谓七教。七教者,治民之本也。政教定,则本正也。凡上者,民之表也,表正则何物不正。是故人君先立仁于己,然后大夫忠而士信,民敦俗璞,璞悫愿貌男悫而女贞,六者,教之致也。布诸天下四方而不怨,纳诸寻常之室而不塞,等之以礼,立之以义,行之以顺,则民之弃恶,如汤之灌雪焉。”曾子曰:“道则至矣,弟子不足以明之。”孔子曰:“参以为姑止乎?又有焉。昔者明王之治民也,法必裂地以封之,分属以理之,然后贤民无所隐,暴民无所伏。使有司日省而时考之,进用贤良,退贬不肖,然则贤者悦而不肖者惧。哀鳏寡、养孤独、恤贫穷、诱孝悌、选才能。此七者修,则四海之内,无刑民矣。上之亲下也,如手足之于腹心。下之亲上也,如幼子之于慈母矣。上下相亲如此,故令则从,施则行,民怀其德,近者悦服,远者来附,政之致也。夫布指知寸,布手知尺,舒肘知寻,斯不远之则也。周制,三百步为里,千步为井,三井而埒,埒三而矩,此说里数不可以言井井自方里之名疑此误五十里而都封,百里而有国,乃为福积资求焉,恤行者有亡。是以蛮夷诸夏,虽衣冠不同,言语不合,莫不来宾。故曰无市而民不乏,无刑而民不乱。田猎罩弋,罩掩网弋缴射非以盈宫室也。征敛百姓,非以盈府库也。惨怛以补不足,礼节以损有余,多信而寡貌。其礼可守,其言可覆,其迹可履。如饥而食,如渴而饮。民之信之,如寒暑之必验。故视远若迩,非道迩也,见明德也。是故兵革不动而威,用利不施而亲,万民怀其惠,此之谓明王之守,折冲千里之外者也。”曾子曰:“敢问何谓三至?”孔子曰:“至礼不让而天下治,至赏不费而天下士悦,至乐无声而天下民和。明王笃行三至,故天下之君,可得而知,天下之士,可得而臣,天下之民,可得而用。”曾子曰:“敢问此义何谓?”孔子曰:“古者明王,必尽知天下良士之名,既知其名,又知其实,又知其数,及其所在焉。然后因天下之爵以尊之,此之谓至礼不让而天下治。因天下之禄以富天下之士,此之谓至赏不费而天下之士悦。如此,则天下之民,名誉兴焉,此之谓至乐无声而天下之民和。故曰:‘所谓天下之至仁者,能合天下之至亲也。所谓天下之至明者,能举天下之至贤者也。’此三者咸通,然后可以征。是故仁者莫大乎爱人,智者莫大乎知贤,贤政者莫大乎官能。有土之君,修此三者,则四海之内,供命而已矣。夫明王之所征,必道之所废者也,是故诛其君而改其政,吊其民而不夺其财。故明王之政,犹时雨之降,降至则民悦矣。是故行施弥博,得亲弥众此之谓还师衽席之上。”言安安而无忧
【译文】
孔于在家闲居,弟子曾参在身边侍候。孔于说:“曾参啊,当今身居高位的人,只能听到大夫们那些处理政事遵守法纪的言论,而国君治理国家的道理,很少听到了。咦!我若把国君治国的理论讲给居高位的人听,他们不出门户枕能教化天下了。”
甘参谦恭地站起来,走下坐席问孔子。“请问先生,什么走国君治国成鱿功业的道理?"孔子不回答。曾参又说:“正好赶上先生您闲居,我自己又不明白,所以大胆向您请教。”孔于又不回答,甘参紧米起来,提起衣徐退下去,靠着瑞站在那里。
过了一会儿,孔子叹息了一声,回头对甘参说。“甘参啊!大概可以同你谈谈古代明君的治国之过吧?' ' 甘参回答道:“我不敢认为自己有了足够的知识能听佳您谈治国的道理,只是想通过听您的谈论来学习。”孔予说:“你坐下来,我讲给你听。所谓透,是用来移明德行的;德,是用来羊崇道义的。所以没有德行,道义不能被孚崇;没有遗义,德行也无法发扬光大。即使有一国之内最好的马匹,如果不能按照利马的特点驾取它,训练它驾牟,’那么它也不会行进在道路上。国君即使有广大的国土和众多的百性,不用恰当的方法来治理,也不能在诸侯中称雄。所以,古代圣明的国君在国内实行‘七教,,对国外实行‘三至’。‘七教,修成,鱿可以以此守御自己的国家;实行‘三至’,鱿能够以此征伐不义的国家。古代圣明的国君的治国原列是这样的:守御自己的国家,一定能使千里之外敌军战车受挫,使敌人不敢前来,征伐不义的国家,一定毫不费力枕能使军队凯旋。所以说,在国内实行了‘七教,,国君就不会因政事而烦劳,对外实行了‘三至’,就不会因外交事务而劳民伤对。这就是所谓的古代圣明国君的治国方法。”
曾参问道:“国君不为政事而奔忙,国家不劳民伤对,能达到这样施政效果的国君就是圣明的国君,其中的道理可以讲给我听听吗?”
孔于说:“古代舜有两个得力的巨子禹和奉峋,有了这两个人辅位,舜不下坐席天下就治理好了。能够这样,国君还有什么烦劳呢?国家政局不安,是国君的最大忧患,国君的命令得不到有效的执行,是巨子的罪过。知果不向百性横征幕效,田税取十分之一爱惜民力,每年让百挂服投不超过三天;按季节让百挂入山林、湖泊渔猎而不滥征捐枕,在交易场所不难收斌枕:这些摇役梢悦本来是国家的生对之道,但圣明的国君会控制使用这些鼓对手段,这样一来,还会浪费什么民力对力呢?" 首参问:“请问什么是七教呢?”
孔子回答。“位居上位的人冬敬年长者,那么百性会更加讲孝道;位居上位的人严格遵从长幼之别,那么百挂鱿会做到弟弟更加顺从兄长;居上位者乐善好施,那么百挂也就会更仁慈宽厚,居上位者亲近贤良的人,那么百挂就会择良友而交,居上位者注重德行,那么百挂就不会隐瞒情况。居上位者僧恶贪婪的行为,那么百挂就会以争利为取;居上位者讲康洁谦让,那么百性枕会以不讲礼节为肚,这就是所谓的七种教化。这七种教化,是治理百挂的根本,政治教化有这样的基本原则,那么治民的根本就是正确的。凡是身居上位的人,都是百性的表率,表率正,那么还有什么不正呢?所以说,国君首先自己能先做到仁,大夫也就会以国君为表率做到忠于国君,士也就能做到讲信义,百挂忠厚、民风浮朴,男于诚实谨侠、女于忠贞不贰,这六个方面,是教化所造成的结果。这样的教化散布于天下四方而不会产生怨恨的情绪,用来治理普通的家庭而不会遗到拒绝。用礼来划分人的等级羊卑,用道义立身处世,用顺从礼法的原则行事,那么百挂放弃恶行鱿像热水灌洗积雪一样容易了。”
甘参又说:“这样的治国方法确实是最好的,只是我没有能力进一步深入理解它。”
孔子说。“你以为这些就够了呜?还有呢皿古代圣明的国君治理百性,按照国家法规,一定要把土地分封下去,派官吏来治理。这样,赞良的人不会枚理没,顽劣的基徒也没有地方来躲截,派主管的官员经常去各地视察考核,提捉任用贤明优良的人材,昙免贬斤不成器的官吏。这样一来,赞良的人就会愉快,而品行差的官吏也就会害怕。怜悯无妻或丧妻的老年男子和无夫或丧夫的老年妇女,抚养幼年失父的孤儿和老年无子的人,同情贫困穷苦者,诱导百性孝敬父母羊重兄长,选拔有才能的人。一个国家做到这七个方面,那么天下也扰没有触犯法律的百性了。身居上位的人爱怜亲近百性,就像一个人的手足对自己的胸腹一样爱护,那么百性琴敬爱戴身居上位的人也会像年幼的孩于对待慈爱的母亲一样。身居上位的人和百挂能这样相爱相批,那玄拿居上位者的命令百性鱿会顺从,有什么措施也会乌上得到施行,百胜感怀他的德政,身边的人会对他心悦诚服,远方的人会来归附,这真是政治所达到的浪高境界。伸开指头可以知道寸的长短,伸开手能触道尺的长扳,展开时肴能知道寻有多长,这是身边的准则。周代的制度以三百步为一里,一千步见方为一井,三井合为一垮,三垮成为一拒,五十平方里的挂城可以建大城市,分封一百平方里可以建国都,这是谋求幸福、积系生活资料的基本条件。治国讲仁爱,所以偏远地方的少数民族,尽管衣冠不同,言语不通,却没有不来巨服朝拜的。所以说,百挂不通过交易能自给自足,没有严刊坡法的威叮而遵守铁序。田猎不是为了使猎物充盈宫室,而是为了除害;向百性征效斌枕也不是为了使国库充实,而是为了预备天灾兵祸。国君心肺广大,忧民之忧,拿出国库里的旅食服济贫困的百姓,用礼来防范淫逸节制侈康。多一些诚信少一些文饰,那么国君的礼法百性枕愿意信守,国君的话百挂就听,国君的行为鱿成为百性的表率。国君和百性的关系十分亲密,就像饥渴的人需要食物和水一样。百性信任国君,扰像相信四季的变化一定按寒署的运行一样。所以说百性觉得国君就在身边,不是因为离国君道路近,而是四海之内都散布了他圣明的教化。所以说不动用军队而自然有对天下的威傲力,不用对物爵赏来笼络臣民,巨民自然亲附他,百性都切身感受到他的恩息,这就是所谓的圣明国君守御国家的方法,也枕是在千里之外就能打致敌人的原因。”
曾参又问道:“可以问一下什么是‘三至’呜?" 扎子回答说。“最高的礼节不谦让,而天下治理得井井有条;录高的奖赏不耗费时物,而天下的士人都很高兴;最好的乐曲是没有声音的,而又能使天下的百性和睦相处。圣明的国君专心努力达到这三种极致,那么天下的国君就能知道他,天下的士人就可能成为他的臣子,天下的百性也就能为他所用。”
曾参问:“请问这是什么意思?”
孔子回答道:“古代赞明的国君一定知道天下所有贤良的人的名字,知道了他们的名字,又知道他们的实际才能、人数和这些人所在的地方,然后用天下的舟位封给他们,使他们得到羊崇,这就是所谓的最高的礼节不讲辞让而天下就能得到治理;按天下的官吏体禄使士人生活得到保障,这就是所谓的最高的奖赏不耗费时物而士人喜悦。能做到这两。点,天下百性枕会讲究名誉,赞良的人得到声芬,这鱿是所谓的最好的音乐没有声音而百挂关系和睦协调。所以说:天下最仁慈的国君,能使天下百性最亲睦和合;天下最圣明的国君,能任用天下最赞良的人材。这三个方面都做到了,然后才可以征伐外国。所以说仁慈美过于爱惜关怀百挂,聪明莫过于知道和任用赞人,政治贤明英过于官吏赞能。拥有挂土身居上位的国君达到这三点,那天下的人都会听从他的驱使了。圣明的国君征伐的国家,一定是礼法度弛的国家,所以要杀掉这样的国家的国君来改变这个国家的政治,慰问这个国家的百性而不劫掠他们的对物。所以说圣明国君的政治,就像降及时雨,降下百性就欢悦。所以,他的教化施行得越广泛,得到亲附的人也越多,这就是还师衽席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