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夏禹

类别:集部 作者:王嘉(东晋) 书名:拾遗记

    【原文】

    尧命夏鲧治水,九载无绩。鲧自沉于羽渊,化为玄鱼,时扬须振鳞,横修波之上,见者谓为“河精”。羽渊与河海通源也。海民于羽山之中,修立鲧庙,四时以致祭祀。常见玄鱼与蛟龙跳跃而出,观者惊而畏矣。至舜命禹疏川奠岳,济巨海则鼋鼍而为梁,逾翠岑则神龙而为驭,行遍日月之墟,惟不践羽山之地,皆圣德之感也。鲧之灵化,其事互说,神变犹一,而色状不同。玄鱼黄能,四音相乱,传写流文,“鲧”字或“鱼”边“玄”也。群疑众说,并略记焉。

    录曰:书契之作,肇迹轩史,道朴风淳,文用尚质。降及唐、虞,爰迄三代,世祀遐绝,载历绵远。列圣通儒,忧乎道缺。故使玉牒金绳之书,虫章鸟篆之记,或秘诸岩薮,藏于屋壁;或逢丧乱,经籍事寝。前史旧章,或流散异域。故字体与俗讹移,其音旨随方互改。历商、周之世,又经嬴、汉,简帛焚裂,遗坟残泯。详其朽蠹之余,采捃传闻之说。是以“己亥”正于前疑,“三豕”析于后谬。子年所述,涉乎万古,与圣叶同,擿文求理,斯言如或可据。《尚书》云:“尧殛鲧于羽山。”《春秋传》曰:“其神化为黄能,以入羽渊。”是在山变为能,入水化为鱼也。兽之依山,鱼之附水,各因其性而变化焉。详之正典,爰访杂说,若真若似,并略录焉。禹铸九鼎,五者以应阳法,四者以象阴数。使工师以雌金为阴鼎,以雄金为阳鼎。鼎中常满,以占气象之休否。当夏桀之世,鼎水忽沸。及周将末,九鼎咸震:皆应灭亡之兆。后世圣人,因禹之迹,代代铸鼎焉。禹尽力沟洫,导川夷岳。黄龙曳尾于前,玄龟负青泥于后。玄龟,河精之使者也。龟颔下有印,文皆古篆,字作九州山川之字。禹所穿凿之处,皆以青泥封记其所,使玄龟印其上。今人聚土为界,此之遗像也。

    禹凿龙关之山,亦谓之龙门。至一空岩,深数十里,幽暗不可复行,禹乃负火而进。有兽状如豕,衔夜明之珠,其光如烛。又有青犬,行吠于前。禹计可十里,迷于昼夜。既觉渐明,见向来豕犬变为人形,皆着玄衣。又见一神,蛇身人面。禹因与语,神即示禹八卦之图,列于金版之上。又有八神侍侧。禹曰:“华胥生圣子,是汝耶?”答曰:“华胥是九河神女,以生余也。”乃探玉简授禹,长一尺二寸,以合十二时之数,使量度天地。禹即执持此简,以平定水土。蛇身之神,即羲皇也。

    录曰:夫神迹难求,幽暗罔辨,希夷彷佛之间,闻见以之衒惑。若测诸冥理,先坟有所指明。是以彭生假见于贝丘,赵王示形于苍犬,皆文备鲁册,验表齐、汉。远古旷代,事异神同。衔珠吐烛之怪,精灵一其均矣。若夫茫茫禹迹,杳漠神源,非末俗所能推辨矣。观伏羲至于夏禹,岁历悠旷,载祀绵邈,故能与日月共辉,阴阳齐契。万代百王,情异迹至,参机会道,视万龄如旦暮,促累劫于寸阴。何嗟鬼神之可已,而疑羲、禹之相遇乎!

    【译文】

    尧指派鲧治水,九年洪水不息,毫无成效。鲧就自溺于羽渊,变作黑鱼。黑鱼有时扬起触须,振动鳞甲,横游波涛之上,看见的人称它为“河精”。羽渊和河海相通。后来海边上的人在羽、山上修建稣庙,四季按时去祭祀,经常看见黑鱼和蛟龙出没,围观者无不惊惧。到舜指派禹疏通河道、祭奠山神时,大禹横渡沧海,奄毫为之作桥梁,翻越翠岑,神龙为之线坐骑,走遍天涯海角,只是不踏羽山之地,这些都是先圣感化的结果。关于鲜的灵魂变化的事其说不一,然而神灵的幻化万变不离其宗,只不过变化的颜色、形状不同罢了。玄鱼与黄熊四字,“玄”与“黄”两声柑同、“鱼”与‘熊”两韵旁转,再经过辗转传抄,“鲜’字或许应该写作‘蛾’。疑点尚多,众说纷纭,一并略记如上。

    附录:以文字记事,首创于轩辕的臣子仓领。当时的世道古朴,民风淳厚,文风崇尚朴实。浴及唐、虞,以至夏、商、周三代,时间久远,记载的历史渊远流长。历代的圣人儒士,担心圣贤之道失传,因此,把古代典籍,远古文字,或者秘藏在高山荒野之中,或者隐蔽在屋室墙壁之内,或者世经丧乱,一些经典著作埋没于地下,一些古史章流散到外地。因此字体随着各地的习惯写法而发生讹变,宇音也随着方言的不同而改变声韵。经过商、周时代,再经过秦、汉时期,竹简、书帛几次焚办毁,至使遗书残缺殆尽,只好研究那些霉朽、虫蛀之后的典籍,采集那些流传下来的敌事。所以往往出现“己亥’写成“三豕”的现象,都因文字形近而传写’讹误之敌石王嘉记叙的事情,涉及到千年万代,与圣贤之言正相吻合,摘抄古文,探求道理,这些话或许可作依据。《 尚书》 记载:“尧在羽山处死鲧。”《 春秋传记载》 :“鲧死之后,他的灵魂变为黄熊,后来进入羽渊。’这是说鲧的灵魂在山上就变成黄熊,进水里就变为黑鱼。因为野兽依恋山林,鱼儿凭靠水渊,各因它们的习性而选取不同的环境。王嘉的文章能详细地引证经典,搜集野史杂说,但其中大部份属于似是而非,似非而是,一并略记于此。

    大禹准备铸造九个铜鼎,以其中五鼎预示阳问人事,用另外四鼎显示阴间情景。命令工匠用黄铜做阴鼎,用红铜做阳鼎。铜鼎中经,常装满水,用来占卜天地万物的吉凶。在夏维暴虐无道约时代,鼎里的水忽然沸腾起来;到了周朝将亡之际,九鼎又一起震动不停,这些部是显示灭亡的先兆。后世的圣人,沿袭禹的做法,代代铸造铜鼎。

    大禹竭尽全力治理洪水,疏导河流,铲平高山。当时,黄龙拖着尾巴在前面开渠,黑龟背负青泥在后边筑坝。黑龟就是河精派来力使者。龟的领下有印章,印章上的文字都是古糟书,字体取法九州山川的形状。大禹佗渠凿穴的池方,都用青泥封住缺口,标出地名。并命令黑龟在泥上加盖印章。现在的人谁土堤当地界,就是这种做法的延续。

    夏禹开凿龙关山,此山也称作龙门山,有一次大禹走进一个石窟,有几十里长,里面暗得寸步难行,大禹只好拿着火把往里走。突然,看到有一只形状象猪的野兽,口衔夜明珠,珠光象蜡烛一样亮。还有一条黑狗,在前面边走边叫。大禹括计走了约有十里远,也分不清是白天还是黑夜。不一会儿,觉得洞中逐渐亮了,这才看到刚才碰到的猪和狗都变成了人的形状,还穿着黑色的衣服。又看到一位神仙,长着蛇身人头。禹于是就和他攀谈起来。这位神仙就给禹看八卦图,’并把八卦图摆放到金版上。另有八个神仙在旁边侍立。大禹说:“华青生的圣子,就是您吗?”神仙回答说:a 华臀是九河仙女,是她生了我。”又拿出了玉制的书简交给禹。玉简长一尺二寸,这正应合了每日十二个时辰,又让禹用此简去测量天地。于是,禹才拿着这个玉简去划定天下山河。那位蛇身人面的神仙,原来就是伏羲天皇。

    附录:神仙的踪迹难以寻找,幽暗的阴界不灌犷易分辨,在那依稀、恍惚的地方,所见所闻都令人迷料、困惑。如果想探知幽冥中的道理,古代典籍中已有所陈述。因此,彭生在贝丘变猪显灵,赵王如意变狗复仇,这些事在鲁书、汉史上均有记载。远古时期,历时悠久,事件经过各不相同,神灵变化却很一致。口衔明珠,能吐烛光的神怪,和其它精灵一样变幻莫测。至于那遥远渺茫的大禹的事迹,幽深、缥缈的神仙境界,更不是浅薄的俗人所能推究、辨明的。看一看从伏羲直到夏禹,历时久远,记亭绵长,各代圣迹可与’日月齐辉,能与阴阳契合。千年万代的皇王,他们的经历虽然不同,然而事迹却很突出。他们都能体赎事物发展,领悟变化规律,把万年看作旦暮,把万代视如朝夕。我们有什么道理瞪叹鬼神是可信的,可是却怀疑伏羲和大禹的相遇呢!


如果你对拾遗记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
重要声明:典籍《拾遗记》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