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周文 【周郑交质】(隐公三年 《左传》)

类别:集部 作者:吴乘权、吴大职选编 书名:古文观止

    原文:

    郑武公、庄公为平王卿士①。王贰于虢②,郑伯怨王③。王曰:“无之。”故周郑交质④。王子狐为质于郑⑤,郑公子忽为质于周⑥。

    王崩,周人将畀虢公政⑦。四月,郑祭足帅师取温之麦⑧;秋,又取成周之禾⑨。周郑交恶⑩。

    君子曰:“信不由中⑾,质无益也。明恕而行⑿,要之以礼⒀,虽无有质,谁能间之⒁?茍有明信,涧溪沼沚之毛⒂,蘋蘩蕴藻之菜⒃,筐筥锜釜之器⒄,潢污行潦之水⒅,可荐于鬼神,可羞于王公⒆,而况君子结二国之信,行之以礼,又焉用质?《风》有《采蘩》、《采蘋》⒇;《雅》有《行苇》、《泂酌》(21),昭忠信也。”

    注 释:

    1、卿士:执掌国政的大臣。郑武公、庄公父子相继以诸候身份兼掌周王写实权。

    2、王贰于虢:周平王担心郑庄公权力过大,想分一部分权力给西虢公,以削弱郑庄公的实权。贰:两属,贰心。虢:指西虢公,也仕于周王朝。

    3、郑伯:郑庄公。怨:怨恨。

    4、交质:交换人质。古时为互相约束,共守承诺,互相以人为抵押品,叫做“交质”。充当“质”的人多为王子或世子。

    5、王子狐:周平王的儿子。

    6、公子忽:郑庄公的儿子,也称太子忽,后来即位,即郑昭公。

    7、畀(bì):给与。

    8、祭(zhài债)足:即前篇中的祭仲,郑国大夫。帅:率领。温:周地名,在今河南温县西南。

    9、成周:周地名,指周首都洛阳一带。禾:粮食作物。

    10、交恶(wù):互相憎恶仇视。

    11、中:内心。

    12、明:坦诚,开诚布公。恕:恕道 ,宽容待人。

    13、要(yāo):约束

    14、间(jiàn):离间

    15、沼:小池。沚:水中小洲。 毛:草

    16、蘋:浮萍。蘩,白蒿。蕴藻:水草。

    17、筥(jǔ):圆形的竹器。方形的竹器叫“筐”,圆形的叫“筥”。 锜(qí):有足的镬。釜:无足的镬。

    18、潢污:不流动的水,死水。行潦(háng lǎo):流动的水,活水。

    19、羞:意同“荐”,都是进献的意思。

    20、《风》:指《诗经·国风》

    21、《雅》:指《诗经·大雅》

    译文:

    郑国武公、庄公担任周平王的卿士。平王对虢公比较信任,打算把权力分一部分给虢公,于是郑庄公埋怨平王。平王说:“没有这回事啊!”因此,周和郑就交换人质。平王的太子狐就住在郑国作人质,庄公的公子忽在周作人质。

    平王死后,王室的人想把权力全部交给虢公。四月,郑国祭足领兵强收了王室所管的温地的麦子;秋天,又割走了成周的禾。从此周郑就互相怀疑猜疑了。

    君子说:“诚意不是发自内心,交换人质也没有用。能懂得将心比心地办事,并用礼来约束,虽然没有人质,又有谁能离间他们呢?如果确有诚意,那么,山溪、池沼、沙洲旁的野草,大苹、白蒿、聚藻之类的野菜,方筐、圆筥、鼎、釜等简陋器皿,停滞的死水,路旁的积水,都可进献鬼神,也可奉献王公。何况君子订立两国的信约,遵礼行事,又哪里用得着人质呢?《国风》中有《采蘩》、《采苹》,《大雅》中有《行苇》、《泂酌》,这四篇诗都是表彰忠信的呢。”

    赏析:

    周朝自平王东迁以后,王室渐衰,控制不了诸侯国,以致发生了与郑国交换人质的事件。本篇从“信”“礼”二字着眼,批评周、郑靠人质来维持关系,谈不到“信”,也谈不到上下之间的“礼”。称周郑为“二国”,就含有讽刺的意思。写周平王的虚词掩饰,郑国的强横,都能反映出那个时代的面貌。

    《周郑交质》说明,自春秋起始的东周,从平王东迁立国,就天下大乱礼崩乐坏,连姬姓的宗室诸侯也不再忠心辅佐。天子和诸侯的信用,要用交换人质来作保证,成了天大的笑话。郑庄公不循礼法开了先例,王纲已堕!郑庄公五霸之首的面目,已经是昭然天下。周平王的任用不一,也是引发矛盾的导火线,交质为的是重建信任再续交好。但是周平王死后,其孙年幼继位,手下的大臣又准备将权力交给虢公,就再次引起郑庄公不满。后来双方战事不断。除了本文所说的两次夺粮,后又有郑庄公来朝,但周桓王未与礼待,为此郑庄公恼怒了,竟将周天子名下的许田出卖给了鲁国。周王室怒而伐郑,但因为军事力量的不济而遭败绩,且桓王因此负伤。


如果你对古文观止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
重要声明:典籍《古文观止》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