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君奭第二一

类别:经部 作者:不详 书名:尚书

    周公若曰:“君奭!弗吊天降丧于殷(1),殷既坠厥命(2),我有周既受。我不敢知曰:厥基永孚于休(3)。若天棐忱(4),我亦不敢知曰:其终出于不祥。

    “呜呼!君已曰(5):‘时我(6),我亦不敢宁于上帝命(7),弗永远念天威越我民(8);罔尤违(9),惟人。在我后嗣子孙(10),大弗克恭上下,遏佚前人光在家(11),不知天命不易(12),天难谌(13),乃其坠命(14),弗克经历(15)。嗣前人,恭明德,在今。’

    “予小子旦非克有正(16),迪惟前人光施于我冲子(17)。又曰(18):‘天不

    可信。’我道惟宁王德延(19),天不庸释于文王受命(20)。”

    公曰:“君奭!我闻在昔成汤既受命,时则有若伊尹(21),格于皇天(22)。在太甲(23),时则有若保衡(24)。在太戊(25),时则有若伊陟、臣扈(26),格于上帝;巫咸乂王家(27)。在祖乙(28),时则有若巫贤(29)。在武丁(30),时则有若甘盘(31)。

    “率惟兹有陈(32),保乂有殷,故殷礼陟配天(33),多历年所(34)。天惟纯佑命(35),则商实百姓王人,罔不秉德明恤(36),小臣屏侯甸(37),矧咸奔走(38)。惟兹惟德称(39),用乂厥辟(40),故一人有事于四方,若卜筮罔不是孚(41)。”

    公曰:“君奭!天寿平格(42),保乂有殷,有殷嗣(43),天灭威(44)。今汝永念,则有固命(45),厥乱明我新造邦(46)。”

    公曰:“君奭!在昔上帝割申劝宁王之德(47),其集大命于厥躬(48)?惟文王尚克修和我有夏(49);亦惟有若虢叔,有若闳天,有若散宜生,有若泰颠,有若南宫括(50)。

    “又曰(51):无能往来(52),兹迪彝教(53),文王蔑德降于国人(54)。亦惟纯佑秉德(55),迪知天威,乃惟时昭文王迪见冒(56),闻于上帝,惟时受有殷命哉!

    “武王惟兹四人尚迪有禄(57)。后暨武王诞将天威(58),咸刘厥敌(59)。惟兹四人昭武王惟冒,丕单称德(60)。

    “今在予小子旦,若游大川,予往暨汝奭其济(61)。小子同未在位(62),诞无我责收(63),罔勖不及(64)。耉造德不降我则(65),鸣鸟不闻(66),矧曰其有能格 (67)?”

    公曰:“呜呼!君肆其监于兹(68)!我受命无疆惟休,亦大惟艰。告君,乃猷裕我,不以后人迷(69)。”

    公曰:“前人敷乃心(70),乃悉命汝(71),作汝民极(72)。曰:‘汝明勖偶王(73),在亶乘兹大命(74),惟文王德丕承,无疆之恤(75)!’”

    公曰:“君!告汝,朕允保奭(76)。其汝克敬以予监于殷丧大否(77),肆念我天威(78)。予不允惟若兹诰(79),予惟曰:‘襄我二人,汝有合哉(80)?’言曰(81):‘在时二人。’天休兹至(82),惟时二人弗戡(83)。其汝克敬德,明我俊民(84),在让后人于丕时(85)。

    “呜呼!笃棐时二人,我式克至于今日休(86)?我咸成文王功于!不怠丕冒(87),海隅出日,罔不率俾(88)。”

    公曰:“君!予不惠若兹多诰(89),予惟用闵于天越民(90)。”

    公曰:“呜呼!君!惟乃知民德亦罔不能厥初(91),惟其终。祗若兹(92),往敬用治(93)!”

    【注释】

    (1) 吊:善。不善于天,指纣王。

    (2) 坠:丧失。

    (3) 基:开始。孚:通保。《说文》说:“古文孚从古文保,保亦声。”

    (4) 若:顺。棐忱:棐,辅佐。忱,诚信。谓以诚信者为辅助。

    (5) 君:指召公。

    (6) 时:通恃,依靠。我:我们。

    (7) 宁:安于。

    (8) 越:和。

    (9) 尤:过失。违:违误。

    (10) 在:考察。《释诂》:“在,察也。”

    (11) 遏:止,抑止。佚:失,消失。光:光美,光辉。

    (12) 不易:不容易。

    (13) 谌:信。

    (14) 其:将要。

    (15) 经历:长久。

    (16) 旦:周公名。有正:有所改正。

    (17) 迪:语首助词。施:延。冲子:童子,指后辈。

    (18) 又曰:公又说。《墨子•非命中》引“天不可信”为召公的话。

    (19) 道:《汉石经》作迪,语助词。宁王:文王。

    (20) 庸释:舍弃。

    (21) 时:当时。若:此,这个。伊尹:成汤的大臣。

    (22) 格:嘉,嘉许。《史记•燕世家》引作假,《中庸》释文:“假,嘉也。”

    (23) 太甲:成汤的孙。

    (24) 保衡:伊尹。伊尹名衡,任太保之官,所以叫保衡。

    (25) 太戊:太甲的孙。

    (26) 伊陟、臣扈:都是太戊的贤臣。

    (27) 巫咸:太戊的大臣。

    (28) 祖乙:名滕,殷国的第七世贤王。

    (29) 巫贤:祖乙的贤臣。

    (30) 武丁:殷高宗。

    (31) 甘盘:武丁的贤臣。

    (32) 率:语首助词。有陈:有道,有道之臣。《汉书•哀帝纪》注:“陈,道也。”

    (33) 殷礼陟配天:《尚书平议》:“谓殷人之礼死则配天而称帝也。《竹书纪年》凡帝王之终皆曰陟,此经陟字,义与彼同。”

    (34) 所:时。《公羊文十三年》注:“所犹时也。”

    (35) 纯佑:良佐,贤臣。命:教导。

    (36) 实:本当置于“罔不”的前面,为了强调,所以提前了。百姓:指异姓官员。王人:相同姓官员。恤:谨慎。

    (37) 屏:并,魏《三体石经》古文作并。侯甸:侯服、甸服的官员。

    (38) 矧:也。奔走:指教劳。

    (39) 惟德称:惟,以。称,举。谓以德被举出来。

    (40) 乂:通艾,辅助。《释诂》:“艾,相也。”辟:君王。

    (41) 一人:指国君。孚:信。

    (42) 寿:使……长寿。平格:平康,中正和平。

    (43) 有殷嗣:殷王世世继承下来。

    (44) 天灭威:灭,断绝。威,罚。谓上天断绝了惩罚。

    (45) 固命:定命。

    (46) 厥:语首助词。乱:治理。明:光大。

    (47) 割:通曷。为什么。申:重复。劝:劝勉。

    (48) 集:下,降下。

    (49) 惟:以。尚:尊重。修和:治理和协。有夏:中国。

    (50) 若:此。这些。虢叔、闳夭、散宜生、泰颠、南宫括:都是文王时的贤臣。

    (51) 又曰:有曰,有人说。

    (52) 往来:奔走出力。

    (53) 兹:通孜,勉力。彝:常。

    (54) 蔑:无。

    (55) 惟:以。

    (56) 时:是,这些人。昭:通诏,帮助。迪见:诞的合音,大。

    (57) 四人:郑玄说:“武王时,虢叔等有死者,馀四人也。”迪:通犹,还。有禄:活着。古代称死为无禄,生为有禄。

    (58) 暨:与,和。诞:大。将:奉行。

    (59) 咸:遍。刘:杀。

    (60) 丕:大。单:尽。称:称赞。

    (61) 其济:谋求渡过。其,通基,谋。济,渡水。

    (62) 小子:周公谦称。同未:恫昧,无知。

    (63) 诞:语首助词。收:通纠,纠正。

    (64) 不及:不够。

    (65) 耉造德:老成有德,指召公。造,成。则:法则。

    (66) 鸣鸟:指凤凰。《白虎通》说:“凤凰者,禽之长也。上有明主太平,乃来居广都之野。”

    (67) 矧:何况。格:嘉。

    (68) 肆:今。监:看。

    (69) 告:请,请求。猷裕:教导。以:使。

    (70) 前人:指武王。敷:布,表明。乃:其。

    (71) 悉:详尽。

    (72) 极:标准,表率。

    (73) 明勖:都是努力的意思。偶:通耦,辅助。《广雅》:“耦,侑也。”

    (74) 亶:诚心。乘:承受。

    (75) 惟:思。恤:忧患。

    (76) 允:信任。保:太保,召公担任太保的官。

    (77) 以:与。否:困穷,苦难。

    (78) 肆:长。威:罚。

    (79) 允:语助词。惟:只。

    (80) 襄:除。合:合志。

    (81) 言曰:周公代召公答复。

    (82) 兹:通滋,益,更加。

    (83) 戡:胜,胜任。

    (84) 明:显,显用,选拔。

    (85) 在:终。让:通襄,帮助。时:承受。

    (86) 笃:信。棐:不是。式:语助词。

    (87) 我:我辈。咸:共同。于:乎。《吕览•审应篇》:“然则先生圣于?”高注:“于,乎也。”冒:勉力。

    (88) 海隅:海边。海边出口,指荒远的地方。俾:顺从。

    (89) 惠:通惟。

    (90) 闵:忧虑。越:与,和。

    (91) 德行为。能:善。

    (92) 若:善。兹:此。指完成文王功业。

    (93) 往:勤劳。《广雅•释诂》:“往,劳也。”用:以。

    【译文】

    周公这样说:“君奭!商纣王不敬重上天,给殷国降下了大祸,殷国已经丧失了福命,我们周国已经接受了。我不敢认为王业开始的时候,会长期保持休美。顺从上天,任用诚信的人为辅佐,我也不敢认为王业的结局会出现不吉祥。

    “啊!您曾经说过:‘依靠我们自己,我们不敢安然享受上帝赐给的福命,不去永远顾念上天的威严和我们的人民;没有过错和违失,只在人。考察我们的后代子孙,很不能够恭敬上天,顺从下民,把前人的光辉限制在我们国家之内,不知道天命难得,不懂得上帝难信,这就会失去天命,不能长久。继承前人,奉行明德,就在今天。’

    “您的看法,我小子姬旦不能有什么改正,我想把前人的光辉传给我们的后代。您还说过:‘上天不可信赖。’我只想把文王的美德加以推广,上天将不会废弃文王所接受的福命。”

    周公说:“君奭!我听说从前成汤既已接受天命,当时就有这个伊尹得到上天的嘉许。在太甲,当时就有这个保衡。在太戊,当时就有这个伊陟和臣扈,得到上天的嘉许,又有巫咸治理王国。在祖乙,当时就有这个巫贤。在武丁,当时就有这个甘盘。

    “这些有道的人,安定治理殷国,所以殷人的制度,君王死后,他们的神灵都配天称帝,经历了许多年代。上天用贤良教导下民,于是,殷商异姓和同姓的官员们,确实没有人不保持美德,知道谨慎,君王的小臣和诸侯的官员,也都奔走效劳。这些官员是依据美德而被推举出来,辅助他们的君王,所以君王对四方施政,如同卜筮一样,没有人不相信。”

    周公说:“君奭!上天赐给中正和平的官员,安治殷国,于是殷王世世继承着,上天也不降给惩罚。现在您深长地考虑这些,就掌握了一定不移之命,将治好我们这个新建立的国家。”

    周公说:“君奭!过去上帝为什么一再嘉勉文王的品德,降下大命在他身上呢?因为文王重视能够治理、和谐我们中国的人,也因为有这个虢叔,有这个闳夭,有这个散宜生,有这个泰颠,有这个南宫括。

    “有人说:没有这些贤臣奔走效劳,努力施行常教,文王也就没有恩德降给国人了。也因为这些贤臣保持美德,了解上天的威严,因为这些人辅助文王特别努力,被上帝知道了,因此,文王才承受了殷国的大命啊。

    “武王的时候,文王的贤臣只有四人还活着。后来,他们和武王奉行上天的惩罚,完全消灭了他们的敌人。也因为这四人辅助武王很努力,于是天下普遍赞美武王的恩德。

    “现在我小子姬旦好象游于大河,我和你奭一起前往谋求渡过。我知识不广,却身居大位,你不督责、纠正我,就没有人勉力指出我的不够了。您这年高有德的人不指示治国的法则,连凤凰的鸣声都会听不到,何况说将又能被上天嘉许呢?”

    周公说:“啊!您现在应该看到这一点!我们接受的大命,有无限的喜庆,也有无穷的艰难。现在请求您,急于教导我,不要使后人迷惑呀!”

    周公说:“武王表明他的心意,详尽地告诉了您,要做老百姓的表率。武王说:‘您要努力辅助成王,在于诚心承受这个大命,考虑继承文王的功德,这会有无穷的忧患啊!’”

    周公说:“君奭!请求您,我所深信的太保奭。希望您能警惕地和我一起看到殷国丧亡的大祸,长久使我们不忘上天的惩罚。我不但这样告诉,我还想道:‘除了我们二人,您有志同道合的人吗?’您会说:‘在于我们这两个人。’上天赐予的休美越来越多,仅仅是我们两人不能胜任了。希望您能够敬重贤德,提拔杰出的人才,终归帮助我们后人去承受它。

    “啊!真的不是这两个人,我们还能达到今天的休美境地吗?我们共同来成就文王的功业吧!不懈怠地加倍努力,要使那海边日出的地方,没有人不顺从我们。”

    周公说:“君奭啊!我不这样多多劝告了,我们要忧虑天命和民心。”

    周公说:“啊!君奭!您知道老百姓的行为,开始时没有不好好干的,要看他的末尾。我们要搞好这件大事业,要勤劳恭敬地去治理啊!”


如果你对尚书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
重要声明:典籍《尚书》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