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赵城虎

类别:集部 作者:蒲松龄 书名:聊斋志异

    赵城妪,年七十余,止一子。一日入山,为虎所噬。妪悲痛,几不欲活,号啼而诉于宰。宰笑曰:“虎何可以官法制之乎?”妪愈号吡,不能制之。宰叱之,亦不畏惧。又怜其老,不忍加威怒,遂诺为捉虎。媪伏不去,必待勾牒出,乃肯行;宰无奈之,即问诸役,谁能往者。一隶名李能,醺醉,诣座下,自言:“能之。”持牒下,妪始去。隶醒而悔之;犹谓宰之伪局,姑以解妪扰耳,因亦不甚为意。持牒报缴,宰怒曰:“固言能之,何容复悔?”隶窘甚,请牒拘猎户。宰从之。隶集诸猎人,日夜伏山谷,冀得一虎,庶可塞责。月余,受杖数百,冤苦罔控。遂诣东郭岳庙,跪而祝之,哭失声。无何,一虎自外来。隶错愕,恐被嘎噬。虎入,殊不他顾,蹲立门中。隶祝曰:“如杀某子者尔也,其俯听吾缚。”遂出缧索絷虎项,虎帖耳受缚。牵达县署,宰问虎曰:“某子尔噬之耶?”虎领之。宰曰:“杀人者死,古之定律。且妪止一子,而尔杀之,彼残年垂尽,何以生活?倘尔能为若子也,我将赦之。”虎又颔之。乃释缚令去。

    媪方怨宰之不杀虎以偿子也,迟旦,启扉,则有死鹿;妪货其肉革,用以资度。自是以为常,时衔金帛掷庭中。妪从此致丰裕,奉养过于其子。心窃德虎。虎来,时卧檐下,竟日不去。人畜相安,各无猜忌。数年,妪死,虎来吼于堂中。妪素所积,绰可营葬,族人共瘗之。坟垒方成,虎骤奔来,宾客尽逃。虎直赴冢前,嗥鸣雷动,移时始去。土人立“义虎祠”于东郊,至今犹存。

    【译文】

    赵城有一个老妇人,七十多岁了,她只有一个儿子。有一天,儿子进山,被虎吃了。老妇人十分悲痛,几乎不想活了。她号哭着来到县衙把事情向县令做了投诉。那县令笑着对老妇人说:“对于老虎,怎么可以用官法来制裁它呢?”老妇人更加伤心,号眺大哭,谁也制止不住。县官叱责她,她也不怕。县官又怜惜她年老,不忍心再向她逞威发怒,就答应替她去捉那老虎。老妇人跪伏在大堂上,不肯离去,一定要等县官把捉拿罪犯的公文发出,才肯走。县官对她无可奈何,就问下边的衙役们:“你们谁能够去?!”一个衙役名叫李能,正巧喝醉了,走到县官座位前,自称能办这事。李能拿着公文走了,那老夫人才离开县衙。

    李能酒醒之后,就对自己揽下差事后悔了。却又想这大概是那县官做做样子,聊且摆脱老妇人搅扰罢了,因此也不太把这事放在心上,就拿着公文打算交回销差。县官大怒说:“原来你说能干这事,怎能容你反悔?”李能难堪极了,就请求县令发下公文准许他调集猎户。县令答应了他。李能集合猎人们,黑天白日埋伏在山谷中,希望捉住一只老虎,能马虎搪塞责任。

    一个月过去了,为这事,李能挨了几百棍子,含冤受苦也没有办法。于是他来到东郊的东岳庙,跪在神像前祷告,失声痛哭。工夫不大,有一只老虎从外面向神殿走来。李能惊得呆住了,害怕被老虎咬死吃掉。老虎进寺来,一点也不看别的,只是蹲立在殿门中间。李能祝告说;“如果杀害那人的是你,你就低头许我把你捆上。”随后就取出绳索捆在老虎的脖子上,老虎俯首帖耳地让他捆绑。李能把它牵到县衙里,县官问老虎说:“那个人,是你咬死的吗?”老虎点点头回答他。县官说:“杀人者要处以死刑,是从古以来定下的律条,而且老妇人只有―个儿子,却被你把他杀害了,她垂暮之年,如何生活?如果你能做她的儿子,我就赦免你。”老虎又点头答应了他,于是县令让人给它解开捆绑的绳索,让它走了。

    老妇人听说后,心中怨县令不杀了老虎来抵偿儿子性命。第二天早晨,刚一开门,就见门前有一条死鹿。老妇人把鹿的肉和皮卖了,用来贴补生活。从此之后,这种事经常发生。有时老虎还叼些金银丝帛,扔到院中。老妇人从此日子过得富足了。老虎对她的奉养,超过了她的儿子。老妇人心里暗暗感激老虎。老虎来,有时卧在檐下,整天不离开,人与兽之间相安无事,彼此全不猜疑忌讳。过了几年,老妇人死了,老虎来了,在屋里大声吼叫。老妇人平日所积攒的钱,可以宽宽绰绰地操办丧事,同族人一起把她埋葬了。坟刚堆起来,老虎急急跑来,送葬的宾客都吓得逃跑了,老虎一直走到坟前,大声号吼,声音像雷鸣一般,呆了老长时间才离开。当地人在东郊为老虎修建了一座“义虎祠”,直到今天还存在。


如果你对聊斋志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
重要声明:典籍《聊斋志异》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