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序 佛引

类别:子部 作者:洪应明 书名:仙佛奇踪

    慨叹浊世机巧之心如浪遮天空,迷乱之情如云掩去明月。万姓堕入茫茫

    苦海,渺渺之中何处是岸。佛祖罗汉诸菩萨放出大光明,明光普照世上亿兆

    生灵。佛生慈悲怜悯心,存救苦救难之愿,先立“止”、“观”两法门,为

    众生拨开迷茫除掉心障,使人自视自己的本来面目。从古以来称佛法为苦海

    中的慈航宝筏,绝非虚妄的赞美。洪自诚先生幼年心向世上浮华虚名,晚年

    潜心向佛,于是他追尊诸佛菩萨的故往,著书传纪释者事迹,播流法性精神。

    书以“寂光境”为名,因从“止”法入,可得寂灭之界,从“观”法出,可

    生明察之光。本佛家的真谛,在声闻、缘觉、菩萨三乘法中,为世人指点出

    修行的方便法门。洪工真可称是佛门行慈悲之人。可是有人会说,洪氏此书

    在所不包的佛理中再立言辞,是不是多此一举,平地生波,怎能使人进入佛

    家的清净乐土呢?这话不确。求佛之人本身机缘有深有浅,并不一样。所以

    修行便有顿悟和渐悟的不同。最高者无所依托,从真空便可知悟法理,他们

    无需借助言辞和物相,当然也不以这本书为赘。但那些机缘还浅,认识在声

    闻乘水平上的人,还需要看到佛的具体善迹,才心向皈依;还需要听到佛理

    的教授,才能得到启发。他们还有待外部的帮助,不利用舟船,他们怎能跳

    出苦海而走向觉悟之岸呢?尽管如此,但一切实有都不能遮住本质的“无”,

    一切色相都不能影响本质的“空”。言辞的意思在于无言之处,具象的感受

    在于无象的地方。具有真识佛眼的读者,愿你们不要因读此书而生事理障。

    【原文】

    慨自识浪障空,迷云锁月,茫茫苦海,渺无津崖。世尊罗漠诸菩萨放大

    光明,普照河沙世界。用是兴慈发愿,首建止观二法,为群生祛迷剔障,今

    各自瞩本来。古称慈航宝筏语不虚已。洪生自诚氏幼慕纷华,晚栖禅寂。缘

    是溯诸佛菩萨而为之,传其神,纪其事。因以“寂光境”标焉。盖从止得寂,

    缘照生光,宜竺乾氏宗风,为世人开一方便法门。於三乘教中亦庶几哉真实

    行慈者。乃谭者又谓於所有中妄立名相,是谓平地生波,从何得入净乐国土。

    是不然,机有浅深,教有顿渐。大善知识悟般若真空,不落声闻,不堕色相,

    洵无藉此赘疣。彼初机小乘,睹善相而皈依,听法轮而悟入,不假以舟楫,

    谁为出迷途而登觉岸哉!虽然,有不障无,色不异空,言一无言也,相一非

    相也。具摩醯眼者,愿无生事理障。

    真宝居士冯梦祯题


如果你对仙佛奇踪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
重要声明:典籍《仙佛奇踪》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