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灵篇兮披瑞图,获白雉兮效素乌。范晔后汉书曰:永平十年,白雉所在出焉。东观汉记,章帝诏曰:乃者白乌神雀屡臻,降自京师也。嘉祥阜兮集皇都。发皓羽兮奋翘英,容洁朗兮于纯精。楚辞曰:砥室翠翘絓曲琼。王逸曰:翘,羽名。彰皇德兮侔周成。永延长兮膺天庆。韩诗外传曰:成王之时,越裳氏献白雉于周公。河图曰:谋道吉,谋德吉,能行此大吉,受天之庆也。
文选考异
注“田肯曰秦带河阻山”:袁本、茶陵本“田肯”作“娄敬”。案:二本非也,此所引高帝纪文,非娄敬传之“秦地被山带河”也。下注所云“ 娄敬已见上文”者,谓见西都奉春建策注。二本盖因下注致误。何、陈校皆据之改为“娄敬”,殊失之矣。凡二本有误,及何、陈校之非者,多不复出。附辨一二,以为举例,余准是求之。
前圣靡得言焉:袁本、茶陵本“ 得”下有“而”字。案:后汉书亦有。
注“震雷凭怒”:袁本“雷”作 “电”,是也。茶陵本亦误“雷”。
蹈一圣之险易云尔哉:茶陵本无 “哉”字,云五臣有“而已哉”字。袁本有“而已哉” 。案:袁用五臣也,失着校语,非。后汉书无“而已” 有“哉”,或尤依彼添耳。
至乎永平之际:袁本“乎”作“ 于”,茶陵本作“于”。案:后汉书作“于”,似“乎 ”字非也。
正雅乐:案:“雅”当作“予” 。后汉书作“予”。章怀注“正予乐”,谓依谶文改“ 太乐”为“太予乐”也。困学纪闻曰:文选李善注亦引 “太予”,五臣乃解为“正乐”。今本作“雅乐”,误,盖五臣本改为“雅”。王伯厚此说最是。善既引“太予”,则作“予”自甚明。袁本、茶陵本所载五臣铣注云:“雅乐,正乐也”其作“雅”亦甚明。各本所见正文,皆以五臣乱善而失着校语耳。凡如此例者,全书不少,详见每条下。
注“作乐名雅”:案:“雅”当作“予”,各本皆误。此因误改正文,又并误改注也。后汉书明帝纪章怀注所引正是“予”字。
注“会明帝改”:袁本“明”作 “昌”,“改”作“九”,是也。茶陵本误与此同。案:“会昌帝九”以四字为一句,何于此节注,不得其读,多所纷更。非,今不论。
注“正乐官曰太予乐官”:案: “正”下当有“太”字。各本皆脱。颜延之曲水诗序“ 太予协乐”注引此诏有,可证。
躬览万国之有无:袁本、茶陵本 “躬”作“穷”。案:后汉书亦是“穷”字。
于是皇城之内:袁本、茶陵本“ 于是”作“是以”,案:后汉书亦作“是以”。
注“毛诗传曰古有梁邹”:何校 “毛”改“鲁”,案:所校是也。章怀注所引正是“鲁 ”字。各本皆误。又张载魏都赋注引,亦可证。
览驷铁:袁本“驷铁”作“四驖 ”,茶陵本作“驷驖”。今案:袁、茶陵二本所载五臣铣注作“四驖”,其善注中作“驷铁”,必善“驷铁” ,五臣“四驖”,失着校语也。茶陵及此“驷”字未相乱,何云后汉书作“驖”。今考此与彼仍不必全同。而范书“驷驖”与善“驷铁”、五臣“四驖”互异,但当各依其本。
注“棽大枝条”:袁本、茶陵本 “条”下有“棽洒也”三字,是也。
注“寝或为侵”:袁本、茶陵本 “侵”作“祲”,是也。
雨师泛洒:袁本、茶陵本“泛” 作“泛”,案:后汉书作“泛”,或尤依彼改耳。
陈师按屯:茶陵本“按”作“案 ”云五臣作“按”。袁本作“按”,用五臣也。后汉书亦是“案”字。此以五臣乱善,非。
輶车霆激:袁本、茶陵本“輶” 作“轻”,后汉书亦是“轻”字。案:此尤因善注引毛诗“輶车”而改之。其实善下引传“轻也”,作“轻车 ”之注自通。二本无校语,未必非。善亦作“轻”,尤改盖非。
飞者未及翔:袁本、茶陵本“未 ”作“不”,下句同。案:后汉书此二字皆作“未”,或尤依之改耳。
注“大驾车八十一乘”:案:“ 车”上当有“属”字。各本皆脱。
注“永平三年正月”:案:“三 ”当作“二”。各本皆伪。
注“一天子乐”:何校“天子” 改“太予”,云后汉注引作“太予”,陈同,是也。各本皆伪。
注“左氏传曰子曰”:何校“子 ”上添“晏”字,陈同。案:上“曰”字当作“晏”。各本皆误。
而怠于东作也:袁本、茶陵本无 “也”字。案:后汉书有,或尤依彼添耳。下“翼翼济济也,而不知京、洛之有制也,而不知王者之无外也” 三“也”字同。
注“分命羲叔”:袁本“叔”作 “仲”,是也。茶陵本亦误“叔”。
注“织纴紃缯布也”:袁本、茶陵本“紃”作“织”,是也。
注“尚书传曰天下诸侯”:何校 “传”上添“大”字,是也。各本皆脱。
注“苏秦说孟尝君曰”:何校“ 孟尝君”改“秦惠王”。案:何校误也。章怀注所引亦是“孟尝君”。此齐策孟尝君将入秦章文。今本高注具存,姚宏跋战国策,曾指此条为今本所无,其失检与何正同,附订正之。
注“面气□”:何校“面”改“ 而”,陈同,是也。各本皆伪。
其诗曰:袁本、茶陵本“诗”作 “辞”。案:后汉书作“诗”。
注“率土之滨”:袁本“滨”作 “宾”,是也。茶陵本误与此同。案:说见后。
宝鼎见兮色纷缊:袁本、茶陵本 “缊”作“纭”。案:后汉书作“缊”。
注“太常其以初祭之日”:何校 “初”改“礿”,陈同,是也。各本皆伪。
嘉祥阜兮集皇都:何云后汉书无此句,陈同。案:各本皆有。袁、茶陵不着校语,今无可考也。凡疑而未能明者,俱载之,以俟再详,此其例也。
容洁朗兮于纯精:袁本、茶陵本 “纯”作“淳”,是也。案:后汉书亦是“淳”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