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逼则反兵;走则减势,紧随勿迫。累其气力,消其斗志,散而
后擒,兵不血刃。需,有孚,光。
【注释】需:指易经的需卦。《杂卦传》:“需,不进也。”这里指不
进逼敌人。有孚: 《六十四卦经解•需》中说:“孚,卵孚也。……鸟之孚
卵,皆如其期不失,故转训为信。”这里指让敌人相信。光:光明。这里指
战局前途光明。
【译文】如果把敌人逼得无路可走,它就会拼命反扑。让敌人逃跑则可
以消减它的气势。对逃跑之敌要紧紧跟随,不能过于逼迫,借以消耗其体力,
瓦解其斗志。等到敌人士气低落、军心涣散时再去捕获它,这样就会避免不
必要的流血牺牲。总之,不进逼敌人,并让其相信这一点,就能赢得光明的
战争结局。
【讲解】此计的最早表达是在《老子》第三十六章:“将欲歙之,必固
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
老子这句话体现出卓越的辩证思想。后世对此多有发挥。 《鬼谷子》指出:
“去之者纵之,纵之者乘之。”《太平天国•文书》说:“欲擒先纵,欲急
姑缓,待其懈而击之,无不胜者。”欲擒故纵,亦写作“欲擒姑纵”,意思
是为了捉住敌人,事先要放纵敌人。这是一种放长线钓大鱼的计谋。
一般来说,一时纵敌,百日之患。但是,在特殊情形之下,纵敌不仅无
害,反而有益。在敌人被打败但尚有一定实力时,不要急于进攻,防止敌人
垂死挣扎,拼命反扑,给我方造成不应有的损失。这就是兵法上常说的“穷
寇勿迫”。正确的做法应当是放纵敌人虚留生路,让敌人看到一线希望,思
想麻痹,然后伺机歼灭。
诸葛亮七擒孟获的故事是欲擒故纵计谋的典型应用。诸葛亮对孟获的数
次放纵,目的是使盂获心悦诚服,永无反叛之意。当然纵敌须有节有度。项
羽在鸿门宴上放走刘邦,后来被刘邦逼死乌江;明朝建文帝放走燕王朱棣,
最后被朱棣夺得了皇位。这是历史上纵敌不当致使国破家亡的血淋淋的事
实,后人不可不察。因此,纵敌不是放任不管、放虎归山,而是战略上的必
要放松,以防狗急跳墙。纵敌的最终目的是擒敌。“纵”是手段,“擒”是
目的,手段是为目的服务的。
运用此计要铭记以下三点:
(1)跑累了再抓。对于刚刚逃跑的敌人,不要急于追赶,而要让他们继
续逃跑。等到敌人跑得精疲力尽、毫无反抗能力之时,我们再动手去抓,可
谓手到擒来。
(2)养肥了再杀。养猪是为了吃肉,所以在杀猪之前,要千方百计地把
猪养肥。舍不得精饲料,养不出肥膘猪。急于杀猪,则其肉必瘦。养肥了再
杀需要忍耐的功夫。对于自己的宿敌和潜在之敌宜采取这一策略。
(3)吹大了再扎。捧杀犹如吹气球,等到气球吹得足够大时再扎破它,
才会发出震耳的声响。在爆炸声中,被捧杀的对象身败名裂。历史上许多“笑
面虎”对付地位高、权势大的政敌多用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