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三 ◎洞庭山观音庵佛如

类别:子部 作者:清•佚名 书名:梵林绮语录三种

    太湖汪洋三万六千顷,七十二峰沉浸其间。洵东南一大观也。湖中耸峙者,为东西两山,即所谓洞庭山,有东洞庭西洞庭之名。两山皆有尼庵,东山尤多,屡思往游,俗事烦冗,未得其暇。已酉秋,长白司马摄太湖篆,因事往访,事毕而返,略有暇晷,因便道游之,放舟叶巷村,停泊大水桥。舍舟而陆,从新庙盘折而上,跻莫厘最高峰。遥望湖中,烟波缥缈,峰峦杂沓。向东而行,山石荦确,足为之茧,腰为之折矣!继于后山观音庵小憩,庵尼照例饷客以茶,并果品也。尼庵规则,凡有客至,老尼献茶,必有一二年轻者在侧应酬,如僧寺之有支宾者然。向者涉历尼庵,几于千篇一律,是日观音庵,亦照此例。有二尼出,一不过十龄,一则年约二九,问其名,曰佛如。风流蕴藉,谈吐颇不俗,作俗家装束,所衣虽寻常机器布,而清洁无纤垢,峨眉螓首,蝉鬓鸦鬟,商量姿色,亦在十分以上焉。余以山中风土人情问,佛如告余曰:“洞庭山人最善弋利,稍有资财者,往往出贾于外,风雅好事,殊鲜其人。故胜迹名区,绝少点缀,并无园林池馆花木之胜。居民善艺植,卢橘杨梅诸果,较他处特佳。多捆载贩诸远近,亦以利所在也。今已交秋令,诸果尽剥落,惟盘中安期巨枣,为家园中物。碧螺青茶,亦山中产,请试尝之。”视杯中茶,果作沈碧色,尝之而甘芳;枣大于常,恐河鱼患,不敢食。坐谈良久,佛如所言,无不头头是道。余因尚欲领略山色,遂即与辞。濒行时,佛如又曰:“洞庭山色绝佳,然居人闭户不游,山中佳处,问之且不知。”真如频伽诗所云“始觉住山人亦俗,关门让与别人看”者。此去从万松丛中盘旋而下,疏篁拥翠,曲径通微。有华表兀立者,为吴中潘氏墓。道折而西行,为俞坞村。再涉前岭,即如君所言离大水桥泊舟处不远矣。如其言,果见丹崖碧嶂,环绕参差。约十里许,即达舟所,以所见证所闻,诚一一不爽也。回舟已薄暮,力疲甚,挑灯暖酒,思日间事,寻绎佛如所言,听其摹绘山人之性质,承其指点山行之路径,又能诵频伽诗,当非寻常比邱比,有足以钦迟者矣。归舟迫促,恨不能重接清谈。而其一生来历,又无人可以问讯。既不知其前因之如何,又不知其后果之如何?只此一面之缘,可幸亦可惜已。


如果你对梵林绮语录三种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
重要声明:典籍《梵林绮语录三种》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