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六 ◎东粤稻种不一

类别:子部 作者:清·李调元 书名:南越笔记

    东粤稻种不一。一曰香粳,粒小而性柔,甚香。其红者曰香红莲。一曰珍珠稻,粒圆而白。最早者曰六十日种,六十日而熟,一曰蝉鸣稻。又有西风早、光早、乌早。最迟者曰芮稻,二月种至十月熟。曰界稻,十一月种至四月熟,界在两年,亦曰三时稻。其出于徐闻、阳春、澄迈者,曰香稻。出番禺者曰斜禾,与吉贝、茶豆、胡麻杂植丘阜间,名曰种斜。粒白而长,亦绝香。而从化有赤黏、白黏、黄黏、花黏、薯梁黏、鹧鸪黏。深水莲糯,则有黄、白、红、麻四种。粳有余杭粳、赤粳,宜作糍饵,皆谷品之良者。

    其生畲田者,曰山禾,亦曰山旱、曰旱合。藉火之养,雨露之糍,粒大而甘滑,所谓云子,亦曰山米也。当四五月时,天气晴霁,有白衣山子者,于斜崖陡壁之际,刂杀阳木,自上而下,悉燔烧,无遗根株,俟土脂熟透徐转,积灰以种禾及吉贝绵,不加灌溉,自然秀实。连岁三四收,地瘠乃弃,更择新者。所谓畲田也。而罗浮山上,神皋奥沃,瀑水流离四注,悉成天田,虽千仞之颠皆可稼。焚石本之,莳而不耘,岁且两收,此尤山田之美者。其生沙滩者,曰大禾。

    三四月间乘水节种之,潮而润至汐而膏留。莳得其强,则毛蟛蜞不食。八月花收,九月垂头,粒大而饭多。其田在海濒,弥望斥卤,自一沙至于八沙外沙,岁有蠃壤。三岁种草,四岁种禾。子田之利,常浮于其母,有肥母硗秋粮亦薄,此则水田之美者。

    凡粤之田,近海者虞潦,则有基围;近山者虞旱,则有水车,故凶荒之患常少。其大禾田岁一收,旱禾田岁种早黏、早糯则二收。晚收于九、十月,米得金气,多性热而功用不及。然大率以黏米为贵。黏米似粳而尖小长身,其种因闽人得于占城,故名占,亦曰籼。籼音仙,先熟而鲜明,故谓之籼。气味清芬,性温无毒,最可以和脾养胃。岭南之谷多黏,有青黏、黄黏、花黏、银黏、油黏,又有鼠牙、虎骨、冷水、抛犁、麻包锦、黄鱼串之目,而交黏为多。糯则有安南糯、斑鱼糯、白糯、黄糯、蕉糯、油糯、翻生糯、金包银糯十余种。而其性多变,苏子瞻言海南秫稻率三五岁一变,顷岁儋人最重铁脚糯。今岁乃变为马眼糯。草木性理有不可知者。岭南以黏为饭,以糯为酒,糯贵而黏贱,其价倍之。盖以其性善变,罕得佳实云。


如果你对南越笔记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
重要声明:典籍《南越笔记》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