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野味之逊于家味者,以其不能尽肥;家味之逊于野味者,以其不能有香也。家味之肥,肥于不自觅食而安享其成;野味之香,香于草木为家而行止自若。是知丰衣美食,逸处安居,肥人之事也;流水高山,奇花异木,香人之物也。肥则必供刀俎,靡有孑遗;香亦为人朵颐,然或有时而免。二者不欲其兼,舍肥从香而已矣。
野禽可以时食,野兽则偶一尝之。野禽如雉、雁、鸠、鸽、黄雀、鹌鹑之属,虽生于野,若畜于家,为可取之如寄也。野兽之可得者,惟兔、獐、鹿、熊、虎诸兽,岁不数得。是野味之中,又分难易。难得者何?以其久住深山,不入人境,槛阱①之入,是人往觅兽,非兽来挑人也。禽则不然,知人欲弋②而往投入,以觅食也,食得而祸随之矣。是兽之死也,死于人;禽之毙也,毙于己。食野味者,当作如是观。惜禽而更当惜兽,以其取死之道为可原也。
【注释】
①槛阱:槛,捕捉野兽的笼子;阱,捕捉野兽的陷阱。
{2}弋:系着绳子的箭,这里指人们想捕捉禽鸟的各种设置。
【译文】
野味不如家养动物的地方,在于肉不够肥;野味之所以比家养的动物的味道好,则是因为它香。家养动物之所以肥,是因为不用自己觅食,而安然等人喂养。野味之所以香,是因为以草木为家,行动自由。由此可见,丰衣美食,安居闲处,可以让人变肥;流水高山,奇花异木,可以使人香。被养肥的就一定会被屠宰,没有跑得掉的;香的东西也会被人吃掉,但是或许可以避免,二者不能兼有,就舍弃肥腻而选取香的吧。
野禽可以经常吃到,野兽则是偶然才能尝到。野禽像野鸡、大雁、斑鸠、鸽子、黄雀、鹌鹑等,虽然生在野外,就像养在家里一样,因为很容易得到,就像是寄养的一样。野兽中可以打到的只有兔、獐、鹿、熊、虎等野兽,一年猎不到几只。所以野味中,从捕猎的角度而言,又有难易的区别。为什么不容易得到呢?因为它们常年在深山里,很少到人住的地方,之所以掉到人的陷阱中,是人去找野兽,不是野兽自己送上门来。野禽就不同,知道人想用网抓捕它们,还要去投网,是为了觅食,食物得到了灾祸也就跟着到了。这样看来,野兽的死是因为人,而野禽的死是因为它们自己。吃野味的人,常常这样想,就该比珍惜野禽更珍惜野兽,因为它们死去的原因是可以谅解的。(保护野生动物不宜提倡捕杀食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