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杂述 书决疑论前

类别:子部 作者:明·李贽 书名:焚书

    经可解,不可解。解则通于意表,解则落于言诠。解则不执一定,不执一定即是无定,无定则如走盘之珠,何所不可。解则执定一说,执定一说即是死语,死语则如印印泥,欲以何用也?

    此书千言万语,只解得《心经》中“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两句经耳。经中又不曰“是故空中无色”乎?是故无色者众色之母,众色者无色之色,谓众色即是无色则可,谓众色之外别无无色岂可哉!由此观之,真空者众苦之母,众苦者真空之苦,谓真空能生众苦则可,谓真空不能除灭众苦又岂可哉!盖既能生众苦,则必定能除灭众苦无疑也。众苦炽然生,而真空未尝生,众苦卒然灭,而真空未尝灭。是以谓之极乐法界,证人此者,谓之自在菩萨耳。

    今以厌苦求乐者谓之三乘,则《心经》所云“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又云“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者,皆诳语矣。

    十法界以佛界与九界并称,岂可即以裟婆世界为佛界,离此裟婆世界遂无佛界耶?故谓裟婆世界即佛世界可也,谓佛世界不即此裟婆世界亦可也。盖厌苦,谁肯发心求乐?非喜于得乐,又谁肯发心以求极乐乎?极乐则自无乐,无乐则自无苦,无挂碍,无恐怖,无颠倒梦想。盖有苦,有挂碍,有恐怖,有颠倒,而见以为无也。盖有智有得,而见以为无得也。盖有因有缘,有苦有集,有灭有道,而强以为无苦、集、灭、道也。盖有空有色,有眼耳鼻舌身意,而强以为空中无色,无眼耳鼻舌身意也。故曰:“但有言说,皆无实义。”

    夫经,言教也。圣人不得已而有言,故随言随扫,亦恐人执之耳。苟知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则愿力慈悲尤相之大者,生死之甚者,而可藉之以为安,执之以为成佛之根本乎?凡有佛,即便有愿,即便有慈悲。今但恐其不见佛耳,不患其无佛愿,无慈悲心也。有佛而无慈悲大愿者,我未之见也。故有佛,即便有菩萨。佛是体,菩萨是用,佛是主人翁,菩萨是管家人;佛,是圣天子,菩萨是百执事。谁能离得?若未见佛而徒兴假慈悲,殆矣!


如果你对焚书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
重要声明:典籍《焚书》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