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谷老人曰:古人学书不尽临摹,张于壁间,观之入神,则下笔时自随人意。
书指曰:取古人之书,反覆熟观,闭目而索之,心中若有成字,然后举笔而追之,字成复细心比勘。
姜尧章曰:临书易失古人位置,而多得古人笔意。摹书易得古人位置,而多失古人笔意。临易进,摹易忘,经意与不经意也。
王承烈曰:虞七生平不临写,但心准目想而已。鄙夫于书翰亦惟虚神静思以取之。
唐太宗曰:吾临古人书,不学其形势,惟在其骨力。及得骨力,形势自生。
赵寒山曰:直临本文,勿临带笔。本文成熟,带笔自随,随正文出,自然节奏。
又曰:凡玩一帖,须字字经意,掩卷记忆。不能记忆,开卷更玩,必使全记不忘而后已。记忆乃字之先天,结构乃字之后天。
又曰:临仿拓本,要作真迹想。
又曰:致此心于彼时风气中,始不失汉、魏、晋、唐风规。
董宗伯曰:临帖如骤遇异人,不必相其耳目手足头面,当观其举止笑语、真精神流露处。
莫廷韩曰:赵承旨长于临摹,不求形似,而神气咄咄逼真。其生平于古人书法,心醉神解,不自知为二也。
丰道生曰:意前笔后者,熟记古迹,于字形大小、偃仰平直、疏密纤浓蕴藉于心,随物赋形,各得其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