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下 趺蹶手指臂肿转筋狐疝蛔虫病脉证治第十九

类别:子部 作者:清·尤在泾 书名:金匮要略心典

    师曰。病趺蹶。其人但能前不能却。刺 入二寸。此太阳经伤也。

    人身经络。阳明行身之前。太阳行身之后。太阳伤。故不能却也。太阳之脉。下贯 内。刺之所以和利其经脉也。 、足肚也。

    病患常以手指臂肿动。此人身体 者。藜芦甘草汤主之。

    湿痰凝滞关节则肿。风邪袭伤经络则动。手指臂肿动。身体 者。风痰在膈。攻走肢体。陈无择所谓痰涎留在胸膈上下。变生诸病。手足项背。牵引钓痛。走易不定者是也。藜芦吐上膈风痰。甘草亦能取吐。方虽未见。然大略是涌剂耳。(李氏)转筋之为病。其人臂脚直。脉上下行。微弦。转筋入腹者。鸡屎白散主之。

    肝主筋。上应风气。肝病生风。则为转筋。其人臂脚直。脉上下行微弦。经云。诸暴强直。皆属于风也。转筋入腹者。脾土虚而肝木乘之也。鸡为木畜。其屎反利脾气。故取治是病。且以类相求。则尤易入也。

    鸡屎白散方

    鸡屎白为散。取方寸匕。以水六合。和温服。

    阴狐疝气者。偏有小大。时时上下。蜘蛛散主之。

    阴狐疝气者。寒湿袭阴。而睾丸受病。或左或右。大小不同。或上或下。出没无时。故名狐疝。

    蜘蛛有毒。服之能令人利。合桂枝辛温入阴。而逐其寒湿之气也。

    蜘蛛散方

    蜘蛛(十四枚熬焦) 桂枝(半两)

    上二味为散。取八分一匕。饮和服。日再。蜜丸亦可。

    问曰。病腹痛有虫。其脉何以别之。师曰。腹中痛。其脉当沉若弦。反洪大。故有蛔虫。

    腹痛脉多伏。阳气内闭也。或弦者。邪气入中也。若反洪大。则非正气与外邪为病。乃蛔动而气厥也。然必兼有吐涎心痛等证。如下条所云。乃无疑耳。

    蛔虫之为病。令人吐涎心痛。发作有时。毒药不止者。甘草粉蜜汤主之。

    吐涎。吐出清水也。心痛。痛如咬啮。时时上下是也。发作有时者。蛔饱而静。则痛立止。蛔饥求食。则痛复发也。毒药。即锡粉、雷丸等杀虫之药。毒药者。折之以其所恶也。甘草粉蜜汤者。诱之以其所喜也。白粉即铅白粉。能杀三虫。而杂于甘草、白蜜之中。诱使虫食。甘味既尽。毒性旋发。 而虫患乃除。此医药之变诈也。

    甘草粉蜜汤方

    甘草(二两) 白粉(一两) 白蜜(四两)

    上三味。以水三升。先煮甘草。取二升。去滓。内粉蜜。搅令和。煎如薄粥。温服一升。瘥即止。

    蛔厥者。当吐蛔。令病者静而复时烦。此为脏寒。蛔上入其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 烦者。蛔闻食臭出。其人当自吐蛔。蛔厥者。乌梅丸主之。

    蛔厥。蛔动而厥。心痛吐涎。手足冷也。蛔动而上逆。则当吐蛔。蛔 安而复动。则病亦静而复时烦也。然蛔之所以时安而时上者何也。虫性喜温。脏寒则虫不安而上膈。虫喜得食。脏虚则蛔复上而求食。故以人参、姜、附之属。益虚温胃为主。而以乌梅、椒、连之属。苦酸辛气味。以折其上入之势也。

    乌梅丸方

    乌梅(三百个) 细辛(六两) 干姜(十两) 黄连(一斤) 当归 川椒(各四两)附子(炮) 桂枝 人参 黄柏(各六两) 上十味。异捣筛。合治之。以苦酒渍乌梅一宿。去核。蒸之五升米下。饭熟。捣成泥。和药令相得。内曰中。与蜜杵二千下。丸如梧子大。先食饮服十丸。日三服。稍增至二十丸。禁生冷滑臭等物。


如果你对金匮要略心典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
重要声明:典籍《金匮要略心典》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