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摄生类 七、不治已病治未病

类别:子部 作者:明·张介宾 书名:类经

    (素问四气调神论 连前篇)

    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此承前篇而言圣人预防之道,治于未形,故用力少而成功多,以见其安不忘危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兵,不亦晚乎!(渴而穿井,无及于饮,斗而铸兵,无济于战,诚哉晚矣,而病不早为之计者,亦犹是也。观扁鹊之初见齐桓侯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深。后五日复见曰∶君有疾,在血脉,不治将深。又五日复见曰∶君有疾,在肠胃间,不治将深。而桓侯俱不能用。再后五日复见,扁鹊望颜而退走曰∶疾之居腠理也,汤熨之所及也;在血脉,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酒醪之所及也;其在骨髓,虽司命无奈之何矣。后五日桓侯疾作,使人召扁鹊,而扁鹊已去,桓侯遂死。夫桓侯不早用扁鹊之言,及其病深而后召之,是即渴而穿井,斗而铸兵也。故在圣人则常用意于未病未乱之先,所以灾祸不侵,身命可保。今之人多见病势已成,犹然隐讳,及至于不可为,则虽以扁鹊之神,亦云无奈之何,而医非扁鹊,又将若之何哉?嗟夫!祸始于微,危因于易,能预此者,谓之治未病,不能预此者,谓之治已病,知命者其谨于微而已矣。)


如果你对类经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
重要声明:典籍《类经》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