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九 针刺类 八、阴阳虚实补泻先后

类别:子部 作者:明·张介宾 书名:类经

    阴盛而阳虚,先补其阳,后泻其阴而和之;阴虚而阳盛,先补其阴,后泻其阳而和之。(此以脉口人迎言阴阳也。脉口盛者,阴经盛而阳经虚也,当先补其阳、后泻其阴而和之。人迎盛者,阳经盛而阴经虚也,当先补其阴、后泻其阳而和之。何也?以治病者皆宜先顾正气,后治邪气。盖攻实无难,伐虚当畏,于此节之义可见。用针用药,其道皆然。)三脉动于足大趾之间,必审其实虚。虚而泻之,是谓重虚,重虚病益甚。(三脉动者,阳明起于大趾次趾之间,自厉兑以至冲阳皆是也;厥阴起于大趾之间,自大敦以至太冲皆是也;少阴起于足心,自涌泉以上太溪皆是也。三者皆在大趾之后,故曰动于足大趾之间也。虚而泻之,故病益甚。)凡刺此者,以指按之,脉动而实且疾者疾泻之,虚而徐者则补之,反此者病益甚。(泻虚补实,是为反也。)其动也,阳明在上,厥阴在中,少阴在下。(阳明行足跗之上,厥阴行足跗之内而在二经之中,少阴行足跗之下也。)

    补须一方实,深取之,稀按其 ,以极出其邪气;(同前《终始篇》。补当作刺。刺法虽多,其要惟二,则补泻而已。一者因其方实,故当深取之,勿按其 ,欲以出其邪气,此泻法也。 ,委、伟二音,针瘢也。)一方虚,浅刺之,以养其脉,疾按其 ,无使邪气得入。(一者因其方虚,故当浅刺之以养其血脉,疾按其穴以拒其邪气,此补法也。)邪气来也紧而疾,谷气来也徐而和。(邪气,病气也。谷气,元气也,即胃气也。此虽以针下之气为言,然脉气之至亦如此。)

    脉实者,深刺之,以泄其气;脉虚者,浅刺之,使精气无得出,以养其脉,独出其邪气。(诸篇皆言虚实,而未详虚实之辨;此言脉实则实,脉虚则虚,实则深刺之以泄其气,虚则浅刺之无伤精气,以养其脉而独出其邪气,庶补泻知其要矣。)


如果你对类经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
重要声明:典籍《类经》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