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部第十五卷 草之四 甘蕉

类别:子部 作者:明·李时珍 书名:本草纲目

    (《别录》下品)

    【释名】芭蕉(《衍义》)、天苴(《史记注》)、芭苴。

    时珍曰∶按陆佃《埤雅》云∶蕉不落叶,一叶舒则一叶焦,故谓之焦。俗谓干物为巴,巴亦蕉意也。《稽圣赋》云∶竹布实而根苦,蕉舒花而株槁。芭苴乃蕉之音转也。蜀人谓之天苴。曹叔雅《异物志》云∶芭蕉结实,其皮赤如火,其肉甜如蜜,四、五枚可饱人,而滋味常在牙齿间,故名甘蕉。

    【集解】弘景曰∶甘蕉本出广州。今江东并有,根叶无异,惟子不堪食耳。

    恭曰∶甘蕉出岭南者,子大味甘;北间者,但有花无实。

    颂曰∶今二广、闽中、川蜀皆有,而闽广者实极甘美可啖,他处虽多,而作花者亦少,近时中州种之甚盛,皆芭蕉也。其类亦多,有子者名甘蕉,卷心中抽干作花。初生大萼,似倒垂菡萏,有十数层,层皆作瓣,渐大则花出瓣中,极繁盛。红者如火炬,谓之红蕉。白者如蜡色,谓之水蕉。其花大类象牙,故谓之牙蕉。其实亦有青黄之别,品类亦多,最甘美,曝干可寄远,北土得之以为珍果。其茎解散如丝,闽人以灰汤练治,纺绩为布,谓之蕉葛。

    宗 曰∶芭蕉三年以上即有花,自心中抽出,一茎止一花,全如莲花,瓣亦相似,但色微黄绿,中心无蕊,悉是花叶也。花头常下垂,每一朵自中夏开,直至中秋后方尽,凡三叶开则三叶脱落也。

    时珍曰∶按万震《南州异物志》云∶甘蕉即芭蕉,乃草类也。望之如树株,大者一围余。叶长丈许,广尺余至二尺。其茎虚软如芋,皆重皮相裹。根如芋魁,青色,大者如车毂。花着茎末,大如酒杯,形色如莲花。子各为房,实随花长,每花一阖,各有六子,先后相次,子不俱生,花不俱落也。蕉子凡三种,未熟时皆苦涩,熟时皆甜而脆,味如葡萄,可以疗饥。一种子大如拇指,长六、七寸,锐似羊角,两两相抱者,名羊角蕉,剥其皮黄白色,味最甘美。一种子大如鸡卵,有类牛乳者,名牛乳蕉,味微减。一种子大如莲子,长四、五寸,形正方者,味最弱也。并可蜜藏为果。又顾 《海槎录》云∶海南芭蕉常年开花结实,有二种∶板蕉大而味淡;佛手蕉小而味甜。通呼《虞衡志》云∶南中芭蕉有数种∶极大者凌冬不凋,中抽一干,长数尺,节节有花,花褪叶根有实,去皮取肉,软烂如绿柿,味极甘冷,四季恒实。土人以饲小儿,云性凉,去客热,谓之蕉子,又名牛蕉子。以梅汁渍,曝干压扁,味甘酸有微霜,名芭蕉干。一种鸡蕉子,小于牛蕉,亦四季实。一种芽蕉子,小于鸡蕉,尤香嫩甘美,惟秋初结子。一种红蕉花,叶瘦,类芦箬,花色正红,如榴花,日拆一两叶,其端各有一点鲜绿尤可爱,春开至秋尽犹芳,俗名美人蕉。一种胆瓶蕉,根出土处特肥饱,状如胆瓶也。

    鲁诸地,无米谷,惟种芭蕉、椰子,取实代粮也。

    【气味】甘,大寒,无毒。

    恭曰∶性冷,不益人。多食动冷气。

    【主治】生食,止渴润肺。蒸熟晒裂,舂取仁食,通血脉,填骨髓(孟诜)。生食,破血,合金疮,解酒毒。干者,解肌热烦渴(吴瑞)。除小儿客热,压丹石毒(时珍)。

    根 【气味】甘,大寒,无毒。恭曰∶寒。

    颂曰∶甘蕉、芭蕉,性相同也。

    【主治】痈肿结热(《别录》)。捣烂敷肿,去热毒。捣汁服,治产后血胀闷(苏恭)。主黄胆(孟诜)

    头风游风(大明)。

    【附方】旧四,新六。

    发背欲死∶芭蕉根捣烂涂之。(《肘后方》)

    一切肿毒∶方同上。

    赤游风疹∶方同上。

    风热头痛∶方同上。

    风虫牙痛∶芭蕉自然汁一碗,煎热含嗽。(《普济方》)

    天行热狂∶芭蕉根捣汁饮之。(《日华子本草》)

    消渴饮水,骨节烦热∶用生芭蕉根捣汁,时饮一、二合。(《圣惠方》)

    血淋涩痛∶芭蕉根、旱莲草各等分。水煎服,日二。(《圣惠方》)

    产后血胀∶捣芭蕉根绞汁,温服二、三合。

    疮口不合∶芭蕉根取汁,抹之良。(《直指方》)

    【气味】甘,冷,无毒。

    【主治】头风热,止烦渴,及汤火伤。梳头,止女人发落,令长而黑(大明)

    病,涎作晕闷欲倒者,饮之取吐,极有奇效(苏颂)。

    【附方】新一。

    小儿截惊∶以芭蕉汁、薄荷汁煎匀,涂头顶,留囟门,涂四肢,留手足心勿涂,甚效。

    (《邓笔峰杂兴》)

    叶 【主治】肿毒初发,研末,和生姜汁涂之(时珍,《圣惠方》)。

    【附方】新一。

    消或破,皆无痕也。(《仁斋直指方》)

    花 【主治】心痹痛。烧存性研,盐汤点服二钱(《日华》)。


如果你对本草纲目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
重要声明:典籍《本草纲目》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