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吐血

类别:子部 作者:不详 书名:叶天士医案精华

    积瘀在络。动络血逆。今年六月初。时令暴热。热气吸入。首先犯肺。气热血涌。强降其血。血药皆属呆滞。而清空热气。仍蒙闭于头髓空灵之所。诸窍闭塞。鼻窒 肉。出纳之气。都从口出。显然肺气郁蒸。致脑髓热蒸。脂液自下。古称烁物消物莫如火。但清寒直泄中下。清空之病仍然。议以气分轻扬。无取外散。专事内通。医工遇此法。则每每忽而失察。

    连翘 牛蒡子 通草 桑叶 鲜荷叶汁 青菊花叶 生石膏

    以毒药熏疮。火气逼射肺金。遂令咳呛痰血。咽干胸闷。诊脉尺浮。下焦阴气不藏。最虑病延及下。即有虚损之患。姑以轻药。暂渐清上焦。以解火气。

    杏仁 绿豆皮 冬瓜子 苡仁 川贝 兜铃

    脉数涩小结。痰血经年屡发。仍能纳食应酬。此非精血损怯。由乎五志过动。相火内起肝胆。操持郁勃。皆令动灼。致络血上渗混痰火。必静养数月方安。否则木火劫烁。胃伤减食。病由是日加矣。

    丹皮 薄荷梗 菊花叶 黑栀 淡黄芩 生白芍 郁金 川贝

    虚不肯复谓之损。纳食不充肌肤。卧眠不能着左。遇节令痰必带血。脉左细右劲数。是从肝肾阴血之伤。延及气分。倘能节劳安逸。仅能带病永年。损症五六年。无攻病之理。脏属阴。议平补足三阴法。

    人参 山药 熟地 天冬 五味 女贞

    内经分上下失血为阴络阳络。是腑络取胃。脏络论脾。今饮食甚少。柔腻姑缓。上下交病。治在中焦。其午火升烦嗽。亦因血去阳伤。以胃药从中镇补。使生气自充也。

    人参 茯苓 白术 炙草 扁豆 白芍 山药

    向有失血。是真阴不旺。夏至阴生。伏天阳越于表。阴伏于里。理宜然矣。无如心神易动。暗吸肾阴。络脉聚血。阳触乃溢。阴伏不固。随阳奔腾。自述下有冲突逆气。血涌如泉。盖任脉为担任之职。失其担任。冲阳上冲莫制。皆肾精肝血不主内守。阳翔为血溢。阳坠为阴遗。腰痛足胫畏冷。何一非精夺下损现症。经言精不足者。补之以味。药味宜取质静填补。重着归下。莫见血以投凉。勿因嗽以理肺。若此治法。元海得以立基。冲阳不来犯上。然损非旬日可复。须寒暑更迁。凝然不动。自日遂安适。调摄未暇缕悉也。

    人参 炒熟地 鲜河车胶 茯苓 炒黑枸杞子 北五味 沙苑 紫石英

    早晨未进饮食。咳逆自中焦上冲。有欲呕之象。虚里左胁呼吸牵引震动。背部四肢寒冷。入暮心腹热灼。而舌上干辣。夫阳虚外生寒。阴虚生内热。阳属腑气。主乎外卫。阴属脏真。主乎内营。由络血大去。新血未充。谷味精华。不得四布。知味容纳。而健运未能自然。胁右少舒。全系胃络。下焦阴精损伤。中焦胃阳不振。夏至初阴不主来复。交节络血再动。总是既损难以骤复之征。大意下焦阴阳宜潜宜固。中焦营卫宜守宜行。用药大旨如此。至于潜心涤虑。勿扰情志。再于子午。参以静功。俾水火交。阴阳偶。是药饵以外工夫。皆培植生气之助。幸留意焉。

    养营汤去黄 远志

    操持怫郁。五志中阳动极。失血咳呛有年。皆由性情内起之病。草木难以奏安。今形色与脉。日现衰惫。系乎生气克削。虑春半以后。地气升。阳气泄。久病伤损。里真少聚。冬春天冷主藏。总以摄补足三阴脏。扶持带病延年。就是人工克尽矣。人参 炒白芍 熟地炭 五味 建莲 炙草

    脉坚。形瘦久咳。失血有年。食物厌恶。夜寝不适。固以培本为要。所服七味八味汤丸。乃肝肾从阴引阳法。服之不效。此液亏不受桂附之刚。当温养摄纳其下。兼与益胃津以供肺。

    早服 熟地 柏子仁 杞子 五味 胡桃肉 牛膝 苁蓉 茯苓 蜜丸

    晚服 人参 麦冬 五味 炙草 茯苓 山药 鲜莲子

    半月前恰春分。阳气正升。因情志之动。厥阳上燔。致咳震动络中。遂令失血。虽得血止。诊右脉长大透寸部。食物不欲纳。寐中呻吟呓语。由至阴损及阳明。精气神不相交合矣。议敛摄神气法。

    人参 茯神 五味 炙草 枣仁 龙骨 金箔

    血大去。则络脉皆空。其伤损已非一腑一脏之间矣。秋分寒露。天气令降。身中气反升越。明明里不肯收摄。虚象何疑。今诊脉弱濡涩。肢节微冷。气伤上逆。若烟雾迷离。熏灼喉底。故作呛逆。大旨以上焦宜降宜通。下焦宜封宜固。得安谷崇土。再商后法。

    人参 炒黑杞子 炒黑牛漆 茯神 炒山药 生苡仁

    忧思怫郁。五志气火内燔。加以烟辛泄肺。酒热戕胃。精华营液。为热蒸化败浊。经云。阳络伤则血外溢。盖胃络受伤。阳明气血颇富。犹勉强延磨岁月。至于阳明脉络日衰。斯背先发冷。右胁酸痛。而咳吐不已。胃土愈惫。肝木益横。厥阳愈逆。秽浊气味。无有非自下泛上。大凡左升属肝。右降属肺。由中焦胃土既困。致有升无降。壅阻交迫。所以着左卧眠。遏其升逆之威。且烦蒸热灼。并无口渴饮水之状。病情全在血络。清热滋阴之治。力量不能入络。兹定清养胃阴为主另进通络之方。肝胆厥阳少和。冀其涎少胁通。积久沉 。调之非易。

    桑叶 丹皮 苡仁 苏子 钩藤 郁金 降香 桃仁

    有年冬藏失司。似乎外感热炽。辛散苦寒。是有余实症治法。自春入夏。大气开泄。日见恹恹衰倦。呼吸喉息有声。胁肋窒板欲痛。咯呛紫血。络脉不和。议以辛补通调。不致寒凝燥结。冀免关格上下交阻之累。

    柏子仁 细生地 当归须 桃仁 降香 茯神

    先有骨痛鼓栗。每至旬日必吐血碗许。自冬入夏皆然。近仅可仰卧。着右则咳逆不已。据说因怒劳致病。都是阳气过动。而消渴舌翳。仍纳谷如昔。姑以两和厥阴阳明之阳。非徒泛泛见血见嗽为治。

    石膏 熟地 麦冬 知母 牛膝

    脉数左坚。当夏四月。阳气方张。陡然嗔怒。肝阳勃升。络血上涌。虽得血止。而咳逆欲呕。眠卧不得欹左。此肝阳左升太过。木失水涵。阴亏则生热。是皆本体阴阳迭偏。非客邪实火可清可降之比。最宜恬澹无为。安静幽闲。经年不反。可望转偏就和。但图药治。难减损怯矣。经云。胃咳之状。咳逆而呕。木犯胃土贯膈。即至冲咽入肺。肺衰。木反刑金。从内经甘缓以制其急。

    米炒麦冬 糯稻根须 女贞子 茯神 生甘草 南枣肉

    血去胃伤。当从中治。况五年前劳怒而得病。肝木无不克土。医者温补竞进。气壅为胀。至夜咽干无寐。食物不思。杳不知味。为呕为咳。全是胃阳升逆。经云。胃不利则卧不安。而阳不潜降。似属浊气胶痰有形之物。阻挠升降而然。古人有二虚一实。当先治实。以开一面之文。余从胃病为主。制肝救中。理气清膈。乃不足中有余。圆通之治。此机勿得乱治。

    人参 枳实 半夏 杏仁 甘草 竹茹 生姜 大枣

    脉左弦。右小濡。据病源起于忧郁。郁勃久而化热。蒸迫脉络。血为上溢。凝结成块者。离络留而为瘀也。血后纳食如昔。是腑络所贮颇富。况腑以通为用。血逆气亦上并。漉漉有声。皆火气旋动。非有形质之物。凡血病五脏六腑皆有。是症当清阳之络为要。致于病发。当治其因。又不必拘执其常也。

    枇杷叶 苡仁 茯苓 苏子 桑叶 丹皮 炒桃仁 降香末

    诊脉左手平和。尺中微动。右手三部。关前动数。尺脉带数。夜卧不寐。咳呛有血。昼日咳呛无血。但行走微微喘促。夫阴阳互为枢纽。隆冬天气藏纳。缘心烦劳神。五志皆动。阳不潜伏。当欲寐之时。气机下潜。触其阳气之升。冲脉升动。络中之血未得宁静。随咳呛溢于上窍。至于步趋言谈。亦助其动搏气火。此咳呛喘息失血。同是一原之恙。当静以制动。投药益水生金以制君相之火。然食味宜远辛辣热燥。凡上实者必下虚。薄味清肃上焦。正谓安下。令其藏纳也。愚见约方。参末俟裁。

    生扁豆 麦冬 川斛 上阿胶 小根生地 真北沙参

    脉细小如无。素多郁怒。经来即病。冬患胃痛。随有咯血不止。寒战面赤。惊惕头摇。显是肝阳变风。络血沸起。四肢逆冷。真气衰微。内经有肝病暴变之文。势岂轻渺。议用景岳镇阴煎法。制其阳逆。仍是就下之义。

    熟地灰 牛膝炭 肉桂 茯神 生白芍 童便

    水寒外加。惊气内迫。阴疟三年。继患嗽血。迄今七年。未有愈期。询及血来紫块。仍能知味安谷。参其疟伤惊伤。必是肝络凝瘀。得怒劳必发。勿与酒色伤损。乱投滋阴腻浊之药。恐胃气日减。致病渐剧。

    桃仁 鳖甲 川桂枝 归须 大黄 茺蔚子

    色苍肉瘦。形象尖长。木火之质。阴液最难充旺。春间咳嗽。虽系风温外邪。但既属阴亏。冬藏先已不固。因咳逆震动。浮阳上胃。清空自阻。用药宜取沉静质重。填阴镇阳方是。阅方辛气居半。与磁石相阻。苁蓉阴中之阳。亦非收摄。不效宜矣。

    大熟地 灵磁石 萸肉 五味子 牡丹皮 云茯苓 阿胶 怀山药 泽泻 龟板

    胁膈左右。懊 不舒。呕逆带血。凡人脏腑之外。必有脉络拘绊。络中乃聚血之地。中年操持。皆令耗血。血不和气。气攻入络。病状难以自明。宣通血分以和络。俾不致瘀着。可免噎膈反胃。

    新绛 青葱管 橘叶 桃仁 栝蒌仁 钩藤

    频年发失血症。嗽甚痰出。继以呕嗳。日晡寒热。夜深汗泄。据述医见血。投以郁金姜黄韭汁制大黄逐瘀下走。希图血止。此是有余治法。夫人禀阴阳。偏则致病。自内损伤。即是不足。脉左动数。尺不附骨。明明肾精肝血内夺。弱阴无能交恋其阳。冲阳上逆。吸气不入。是以咳嗽气升。旋必呕嗳浊涎粘沫。内经谓五脏六腑皆令人咳。奈何今人以咳治肺。见痰降浊清热。损者更损。殆不复藏阴府阳消长之机。杂药徒伐胃气。经年累月。已非暴病。填实下隙。须藉有情之属。

    人参 紫衣胡桃 紫石英 茯神 五味子 山萸肉 河车胶 秋石

    诊脉左数微弦。寸尺关虚数。阅五年前病原。左胁映背胀痛。不能卧席。曾吐瘀血。凝块紫色。显然肝郁成热。热迫气逆血瘀。虽经调理全愈。而体质中肝阴不充。肝阳已动。凡人身之气。左升主肝。右降主肺。今升多降少。阴不和阳。胃中津液。乏上供涵肺之用。此燥痒咳呛。吐出水沫。合乎经旨肝病吐涎沫矣。肝木必犯胃土。纳谷最少。而肢软少力。非嗽药可以愈病。此皆肝阳逆乘。实系肝阴不足。仲圣云。见肝之病。先理脾胃。俾土浓不为木克。原有生金功能。据述凡食鸡子。病必加剧。则知呆滞凝涩之药。皆与病体未合。

    北沙参 生扁豆 麦冬 玉竹 桑叶 生甘草 蔗浆

    脉右弦左濡。秋凉宿饮。上泛咳呛。入夜着枕欲寐。气冲胃脘。心悸震动。必欲起坐。仲景论脉篇。弦为饮。背寒为饮。当治饮。不当治咳。饮属阴邪。乘暮夜窃发。金匮法中每以通阳涤饮。与世俗仅以肺药疏降迥异。用小青龙减麻辛法。

    桂枝 五味子 干姜 茯苓 白芍 炙草 半夏


如果你对叶天士医案精华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
重要声明:典籍《叶天士医案精华》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