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卷 痫症

类别:子部 作者:明·秦景明 书名:幼科折衷

    【总括】六种惊痫阴与阳,胎狂六畜食留藏;痰迷胞络心神乱,至宝安神壮志汤。

    【脉法】脉弦为风痫,脉浮为阳痫,脉沉为阴痫。

    凡癫狂脉虚者可治,脉实者死。又小儿脉紧者是风痫,如雀啄者。风痫,又云惊风三次便为痫。虎口脉纹如弓反外者主痰热,夹惊,夹食,睡卧不稳,风痫之症。

    《内经》曰:巨阳之厥则首肿头重,足不能行,发为 仆,是盖阳气逆乱,故令人卒。然暴仆而不知人,气复则醒,此则痫之类也。小儿为风邪所伤,惊怪所触,乳哺失节,停滞经络,故成痫也。其候神气拂郁,瞪眼直视,面目牵引,口噤涎流,肚腹紧张,手足搐掣,似生似死,或声或默,或项背反张,或腰脊强直,但四肢柔软,发而时醒者为痫。若一身强硬,终日不醒,则为痉 矣。所谓六畜痫者,咽喉风痰所梗,声自如此,其理甚明,谓之六畜,特强名耳。

    又称五痫,病关五脏,当察五脏之色,观五脏之症,合之心中便了了矣,总之为惊、风、食三种治之。

    惊痫者,震骇恐惧,打坠积惊,其初惊叫犬啼,恍惚失魂是也。

    风痫者,汗出解脱,风邪乘虚,其初屈指如计数,有热生风是也。

    食痫者,食时得惊,停宿结滞,其初吐乳不哺,大便酸臭,或结成乳癖,先寒后热者是也。

    又有阴阳之别。阳病脉浮,面色光泽,病在六腑,身体有热,抽掣啼叫是也,易治;阴病脉沉,面色黯晦,病在五脏,身体无热,手足清冷,不抽掣啼叫是也,难治。或以仰卧属阳,覆卧属阴亦可参验。盖阳症不可用温,阴症不可用寒也。

    有狂痫者,亦属阳症。《难经》曰:重阳则狂。至长,成小儿才发时,妄言不食而歌,甚则逾墙上屋,弃衣而走,或一日或二日方醒,始因冒热感风,风热内蓄,久则风痰壅结,上迷心也。盖心乃神之舍,偶为邪热攻逼,则神失守而昏乱,名曰狂痫。当疏风化热,清心平肝,镇心下痰可也。

    痫症皆因神气未固,惊则神不守舍。或饮食失节,脾胃受伤,积为痰饮,以致痰迷心窍而作。治法当寻火寻痰而治,宜服镇惊清心之剂。如痰涎胶固者,此药未能驱逐。在上者用吐法,吐后方用前药,痰实在里者亦须下之。

    【补遗】

    癫痫即头眩也,痰在膈间则眩微不仆,痰溢膈上则眩甚仆倒于地而不知人,名曰癫痫。徐嗣伯曰:大人曰颠,小人曰痫,其是一疾也。但痫症中作声及醒时吐涎沫,醒后又再发,时作时止而不休为异耳。

    《内经》曰:人生而有癫疾者,名曰胎病,此得之在母腹中时,其母有所大惊,气上而不下,积气并居,故令子惊为颠疾。

    又《内经》曰:春脉者肝也,春脉太过,为病在外,善怒,忽眩冒而癫痰,脉来弦实而强为太过,甚则忽忽善怒,眩冒而癫痰。

    【附方】

    胎痫正发之剂 天将子 天麻 蝎梢 防风 辰砂 麝香 末之,乳汁调服。

    安心神之剂 菖蒲 石膏 犀角 人参 远志 茯苓 白苏子 甘草

    疏热解表清利之剂 独活 羌活 天麻 人参 荆芥 防风 川芎 甘草

    化风丹(治口噤身反目直吐涎) 人参 南星 天麻 羌活 独活 防风 川芎 荆芥 甘草

    铁粉丸(治痫发无时,吐沫心闷) 龙齿 轻粉 天麻 南星 没药 牛黄 麝香

    猪胆南星散 用南星一味,湿纸裹煨,研末,将雄猪胆汁调化,连服之。

    牛黄膏 南星 全蝎 蝉蜕 僵蚕 天麻 白附子 防风 麝香

    镇心丹 辰砂五钱为细末,用猪心血和匀,以蒸饼裹剂蒸熟,取出为丸,如桐子大,每服十丸,临卧时服。


如果你对幼科折衷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
重要声明:典籍《幼科折衷》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