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新着脉法心要 缓脉

类别:子部 作者:清·黄宫绣 书名:脉理求真

    缓则来去和缓,不疾不徐。凡虚濡微细,皆属缓类。不似濡脉之指下绵软,虚脉之瞥瞥虚大,微脉之微细而濡,弱脉之细软无力也。(语出张璐。又濒湖体状诗曰:缓脉阿阿四至通,柳梢袅袅 轻风;欲从脉里求神气,只在从容和缓中。李士材曰:缓以脉形宽缓得名,迟以至数不及为义。蔡氏曰:缓而和匀,不浮不沉,不大不小,不疾不徐,意思欣欣,悠悠扬扬,难以名状者,此真胃气脉也。若纯缓不兼,犹经所谓但弦无胃气则死。)缓为平人正脉,无事医治。若使缓而兼大,则为伤风;缓而兼细,则为湿痹;缓而兼涩,则为血伤;缓而兼滑,则为痰滞。尤必察其有力无力,以为区别。如使缓大有力,则为有余,其症必见燥热;缓软无力,则为不足,其症必见虚寒。岂可一见是缓,便指属虚,而不合症为之分别乎。(景岳曰:缓脉有阴有阳,其义有三:凡从容和缓,浮沉得中者,此自平人正脉。若缓而滑大者多实热,如内经所言者是也。缓而迟细者多虚寒,即诸家所言者是也。林之翰曰:缓脉须知主热。如脉长大而软,来去宽纵不前,即张太素所谓如丝在经,不卷其轴之谓,是曰纵缓,主于热也。)


如果你对脉理求真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
重要声明:典籍《脉理求真》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