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脏腑证治 肾部(足少阴属脏)

类别:子部 作者:清·江涵暾 书名:笔花医镜

    肾者。天一之水。先天之本也。位北方故黑。其体常虚。处腰左右。介其中者。有命门火蒸化谷食。名曰真阳。肾水充足。自多诞育。享大寿。凡夙夜宣劳。耄而不倦者。皆肾气之固也。好色之流。先竭肾水。丧其本矣。瞳神下颏两腰。皆其部位。望气者觇之。肾无表症。皆属于里。

    肾之虚。脉左右尺常细软。其症为头痛。为耳鸣。为耳聋。为盗汗。为夜热。为健忘。为咳嗽。为喘。为吐血。为腰痛。为腿酸足软。为目视无光。为大便结。为小便不禁。为戴阳。为久痢久疟。

    头痛者。血不能充髓海也。六味地黄丸主之。耳鸣者。血虚火旺也。六味地黄丸加牛膝、知母主之。耳聋者。虚闭也。六味地黄丸加枸杞、人参、石菖蒲、远志主之。盗汗者。虚热也。生地黄煎、八珍汤加黄、北五味并主之。夜热者。虚火也。四物汤加丹皮、地骨、青蒿主之。健忘者。心肾不交也。归脾汤、十补丸主之。咳嗽者。虚火铄金也。六味地黄丸加白蜜、胡桃主之。喘者。水亏火炎也。知柏八味丸主之。吐血者。血虚血热也。生地黄汤主之。腰痛者。水不足也。六味地黄丸加杜仲、川续断主之。腿酸足软者。血不营筋也。十全大补汤主之。目视无光者。水不足也。六味地黄丸主之。大便结者。血虚液枯也。六味地黄丸加白蜜、胡桃主之。小便不禁者。肾气不约也。十补汤主之。戴阳者。阴火上亢。阴躁似阳躁也。金匮肾气丸主之。久痢久疟者。脾肾皆虚也。王母桃主之。

    肾无实症。

    肾之寒。肾之虚也。脉左右尺必迟沉。其症为命门火衰。为不欲食。为鸡鸣泄泻。为天柱骨倒。为蜷卧厥冷。为奔豚。

    命门火衰者。虚象百出。左归饮、右归饮主之。不欲饮食者。火力微也。八味地黄丸主之。鸡鸣泄泻者。肾虚也。加味七神丸主之。天柱骨倒者。督脉空也。右归饮主之。蜷卧厥冷者。火衰也。右归饮、理中汤并主之。奔豚者。肾气上冲也。奔豚丸主之。

    肾之热。水将涸也。伤寒门有之。而杂症罕见。左尺右尺必沉数。或浮而空。舌黑无液。其症为口燥咽干。为目不明。为小便不利。为小便浊。为小便出血。为大便秘。

    口燥咽干者。水涸也。大承气汤主之。目不明者。目无血养也。知柏八味丸主之。小便不利者。水少也。滋肾丸主之。小便浊者。湿热结于下焦也。萆 厘清饮主之。小便出血者。肾水热也。生地黄汤主之。大便秘者。液涸也。大承气汤主之。

    〔补肾猛将〕熟地、枸杞、淫羊藿、北五味〔次将〕生地、巴戟天、首乌、杜仲、龟板、女贞、豆皮、海参

    〔泻肾猛将〕猪苓〔次将〕泽泻、知母、赤苓、苡仁

    〔凉肾猛将〕朴硝、元明粉、苦参〔次将〕生地、丹皮、知母、滑石

    〔温肾猛将〕破故纸、鹿茸、鹿角胶〔次将〕山茱萸、菟丝子、大茴香、艾叶

    生地黄煎 治阴火盗汗。

    生地 当归 炙黄 麻黄根 浮小麦 炙草 黄连 黄芩 黄柏(各一钱)

    水煎服。

    王母桃 培补脾肾。

    炒冬白术 大熟地(各二两) 何首乌 炒巴戟 枸杞子(各一两)

    共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圆眼大。每用三四丸。饥时服。

    左归饮 壮水之剂。

    熟地(五钱) 山药 枸杞(各二钱) 茯苓(一钱五分) 山茱萸 炙草(各一钱)

    右归饮 补命门真火不足。

    熟地(五钱) 山药 枸杞 杜仲(各二钱) 山茱萸 肉桂 制附子 炙甘草(各一钱)

    八味地黄丸 治命门火衰。

    制附子 肉桂(各一钱) 大熟地(四钱) 山药 萸肉 茯苓(各一钱五分) 丹皮 泽泻(各一钱)

    加味七神丸 治肾虚鸡鸣泄泻。

    肉豆蔻 吴茱萸 广木香(各一两) 蒸茯苓 补骨脂(盐酒炒)车前子(蒸各二两) 土炒白术(四两)

    大枣煎汤为丸。每服三钱。

    滋肾丸 治下焦血热。用此滋阴化气。

    黄柏 知母(各二两) 肉桂(一钱)

    炼蜜为小丸。

    六味地黄汤 八珍汤 四物汤 十全大补汤 归脾汤 生地黄汤 金匮肾气丸 理中汤 大承气汤(以上诸方俱见卷一) 十补丸 萆 厘清饮(二方见心部) 奔豚丸(见肝部)知柏八味丸(见肺部)


如果你对笔花医镜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
重要声明:典籍《笔花医镜》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