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一 阴症阳症辨 计三十一门 吐症

类别:子部 作者:清·陈士铎 书名:辨证玉函

    大凡吐症,多是胃气之伤,然而胃气不同,有阴阳之别。如吐而有声或痛者,阳症也;倘吐而无声又纯是清水,或今日饮食而明日尽情吐出者,乃阴症也;或腹中不痛,或遇寒即发,无非阴症。倘辨之不清,妄自用药,必致杀人。我亦更传一法,以辨阴阳之殊,亦看舌之滑与燥而已矣。大约阳症口必渴,而舌必燥;阴症口不渴,而舌且滑也。治之法,阳症之吐用方,名为引火止吐汤。此方之妙,妙在茯苓至一两。盖火势之上冲,由于水道之下闭,用茯苓以健胃,又利水下行,黄连止心火,余俱调和得法,自然火不逆而水下通,又何至吐逆之生耶。至于阴虚作吐,实为难治,不比阳吐,一剂便可奏功也。盖阴虚而吐,乃肾中之火虚也,肾火既衰,则脾无火养,食留脾中,成为阴寒世界,下不能化,自然上涌而吐矣。法当温补命门之火,使火生水中,然后土生火内,方用济火神丹。服后即用饭压之。一剂轻,二剂更轻,十剂愈,三十剂全愈矣。

    盖阴病之吐,其来非一日矣。不大补之,则阴不能生,而阳不能化。或求速效,再加人参三钱于方中,可减十分之二,然终不若原方之妙。盖病是纯阴,不必再借阳药。况方中原有白术,阳药在其中矣,又何必更用参之多事哉。人不知生病之重,惟求速愈,或改用吾方,或别求治病,未必不反害之也。

    引火止吐汤

    黄连一钱 茯苓一两 白术五钱 陈皮一钱 神曲一钱 麦冬一钱 人参二钱 砂仁一粒 霍香五分 生姜三片 水煎服。

    济火神丹

    肉桂三钱 熟地一两 山萸五钱 五味二钱 茯苓五钱 山药一两 肉果二枚 白术一两 芡实五钱 水煎服。


如果你对辨证玉函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
重要声明:典籍《辨证玉函》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