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四 下法

类别:子部 作者:明·吴又可 书名:广瘟疫论

    时疫下法与伤寒不同:伤寒下不厌迟,时疫下不厌早;伤寒在下其燥结,时疫在下其郁热;伤寒里证当下,必待表证全罢;时疫不论表邪罢与不罢,但兼里证即下;伤寒上焦有邪不可下,必待结在中、下二焦,方可下,时疫上焦有邪亦可下,若必待结至中、下二焦始下,则有下之不通而死者;伤寒一下即已,仲景承气诸方多不过三剂;时疫用下药至少三剂,多则有一、二十剂者。

    时疫下法有六:结邪在胸上,贝母下之,贝母本非下药,用至两许即解;结邪在胸及心下,小陷胸下之;结邪在胸胁连心下,大柴胡汤下之;结邪在脐上,小承气汤下之;结邪在当脐及脐下,调胃承气汤下之;痞满燥实,三焦俱结,大承气汤下之。此外又有本质素虚,或老人,久病,或屡汗、屡下后,下证虽具而不任峻攻者,则麻仁丸、蜜煎导法、猪胆导法为妙。

    下法之轻、重、缓、急,总以见证为主,详列于后。

    急下证:舌干,舌卷,舌短,舌生芒刺,舌黑,齿燥,鼻如烟煤,胸腹满痛,狂,昏沉,发热汗多,身冷,呃逆。

    当下证:舌黄,谵语,善忘,多言,协热利,头胀痛,烦,躁。

    缓下证:舌淡黄苔,微渴,大便闭,小便黄赤,潮热,齿燥。

    以上诸证,缓下者不下,则必渐重而为当下证。当下者缓下,则必加重而为急下证。急下者失下,则虽下之多不通,而致结热自下逆上,胀满直至心下,又逆上通过膈膜,有至胸满如石,咽喉锯响,目直视反白,或睛盲、瞳散,耳聋,九窍不通,虽有神丹,莫之能救矣。外更有蓄血、蓄水诸下法,前已散见诸条,兹再详列,以便翻阅。

    蓄水证:小便不利,大便微利。

    蓄血证:小便自利,大便黑。他若蓄水,蓄血在胸胁,不当下者,此不赘。


如果你对广瘟疫论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
重要声明:典籍《广瘟疫论》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