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编 分野 二十七、〔齿〕

类别:子部 作者:明 · 沈子禄、徐师曾 书名:经络全书

    〔 附〕统属足少阴肾经(《灵枢》曰:足少阴气绝者,则骨枯。少阴者,冬脉也,伏阴而濡骨髓者也。故骨不濡,则肉不能着也。骨肉不相亲,则肉软却;肉软却,则齿长而垢,发无泽。发无泽者,骨先灭,戊笃已死,土胜水也。《素问》曰: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五八肾气衰,齿槁发堕。又曰:肾热者,色黑而齿槁。少阴终者,面黑色,齿长而垢,腹胀闭塞,上下不通而终矣。戴复庵曰:肾虚牙浮而痛,甚则憎寒恶热,全具如欲脱之状。宜安肾丸、八味丸、黑锡丹之类)。

    〔上 〕( ,齿根肉也。亦作龈)属足阳明胃经。(《灵枢》曰:足阳明之脉,循鼻外,入上齿中。《针经》曰:上齿痛,喜寒而恶热,取足阳明之原冲阳穴,在两足跗上五寸,骨间陷脉中。丹溪以谓当灸三里穴。

    三里者,足阳明之合穴也,在膝下外侧辅骨下三指地,离 骨外一指许,两筋间宛宛中。又曰:足阳明之入 遍齿者,名曰角孙,上齿龋取之。《素问》曰:邪客于足阳明之经。令人鼽衄。上齿寒,又缪传引上齿,齿唇寒痛,视其手背脉血者,去之。足阳明中趾爪甲上一 。李东垣曰:上 隶于坤土,乃足阳明胃脉之所贯络也。

    止而不动,故上 牙疼,宜升麻散)。

    〔下 〕属手阳明大肠经(《灵枢》曰:手阳明有入 遍齿者,名曰大迎,下齿龋取之。又曰:手阳明之脉,其支者贯颊,入下齿中。《针经》曰:下齿痛,喜热而恶寒,取手阳明之原合谷穴,在两手大指、次指岐骨间陷中。丹溪以为当灸三间穴。三间者,手阳明之俞穴也,在两手大指、次指本节后内侧骨上缝中,赤白肉际。

    王启玄曰:手阳明脉,贯颊入下齿,故手阳明脉中商阳、二间、三间、合谷、阳溪、偏历、温溜七穴,并主齿痛。李东垣曰:下 嚼物,动而不休,手阳明大肠之所贯络也,故下 牙疼,宜白芷散。张洁古曰:秦艽去下牙痛,及除本经风湿。薛新甫曰:大肠热而 肿痛,清胃散治之,重则调胃汤清之)。


如果你对经络全书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
重要声明:典籍《经络全书》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