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七 阳痿论治

类别:子部 作者:清·林佩琴 书名:类证治裁

    (丸冷 茎缩 茎纵 强中 下疳附)

    男子二八而精通,八八而精绝。阳密则固,精旺则强,伤于内则不起。故阳之痿,多由色欲竭精,或思虑劳神,或恐惧伤肾,或先天禀弱,或后天食少。亦有湿热下注,宗筋弛纵,而致阳痿者。盖前阴为肝脉督脉之所经,经云:足厥阴之脉,入毛际,过阴器,抵少腹。又督脉起少腹以下骨中央,入系女子廷孔,循阴器。男子循茎下至篡。又为宗筋之所会。景岳云:阴阳总宗筋之会,会于气街,而阳明为之长。此宗筋为气血之孔道,而阳明实气血之化源,阳明衰则宗筋不振。故见症多肝肾主病云,伤色欲者须辨水衰火衰。水衰真阴亏乏,归肾丸、还少丹、地黄汤。火衰精气虚寒,右归丸、八味丸,甚者加人参、鹿茸,或加肉苁蓉、杞子。若火衰不甚,斫丧太过,补骨脂丸。伤思虑者,心脾郁结。阳事不举,归脾汤、炒香散。郁伤少阳,生气日索,加味逍遥散。伤恐惧者,胆虚精却,大补元煎加枣仁、鹿角胶。先天精弱者,房后神疲,固阴煎、秘元煎。胃虚食少者,水谷不充,精髓失旺,脾肾双补丸、七福饮、玉母桃。

    其湿热伤及肝肾,致宗筋弛纵,为阳痿者,如筋角近火则软,得寒则坚,宜滋阴八味丸,或龙胆泻肝汤。经谓: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也。然必脉症果系湿热,方用苦坚淡渗。若肝肾虚热,仍宜养肝滋肾,地黄汤加龟板、元参、天麦冬、五味子。又有心肾失交,梦泄致痿,远志丸加熟地、枣仁、白芍。劳伤筋骨,阳道痿弱,无比山药丸、大造固真丹。肾虚无子,精冷精滑,七宝美髯丹。通治阳事不起,如赞化血余丹、鹿茸地黄丸、三子丸、青娥丸等。此治法大概也。若夫元阳既伤,真精必损,必兼血肉温润之品缓调之,如斑龙丸、聚精丸、二至百补丸之类。纯用刚热燥涩之剂,恐有偏胜之害,其审而裁之可耳。

    〔丸冷〕阴痿弱而两丸冷,阴汗如水,溺有余沥,此肝经有湿。柴胡胜湿汤。肾脉强大,右尺尤盛,此相火盛而反痿。滋肾丸、地黄丸。有阴茎内缩,乃肝之筋受寒。四逆汤加参、桂。阴纵不收,肝之筋伤热。小柴胡汤加酒炒黄柏。又强中症,茎举不衰,精流不止,或由肝火太强,或由金石性发,宜泻火解毒。用知母、石膏、元参、生地、大豆、甘草等。夏子益奇疾方,治玉茎长硬不痿,精自出,捏之脆,痒如针刺,用补骨脂、家韭子各一两,研末。每服三钱,水煎,日三次。玉茎溃烂,谓之下疳,先用米泔水温洗,用炉甘石、乳香、血竭、黄连各一钱,轻粉五分,冰片一分。研末搽,立效。

    附方

    〔滋阴〕归肾丸 熟地(八两) 山药(炒) 萸肉 茯苓 当归 杞子 杜仲(盐水炒) 菟丝子(酒浸炒。

    各四两) 蜜丸

    〔益阴〕还少丹 见一卷中风。

    〔滋阴〕六味丸 见一卷中风。

    〔益火〕右归丸 见二卷虚损。

    〔益肾〕八味丸 见一卷中风。

    〔通补〕补骨脂丸 补骨脂(炒香) 菟丝子(酒蒸。各四两) 核桃肉(一两) 沉香(钱半)

    蜜丸盐汤下。

    〔心脾〕归脾丸 见二卷劳瘵。

    〔调郁〕妙香散 见二卷衄。

    〔畅肝〕加味逍遥散 见一卷火。

    〔填精〕大补元煎 见一卷中风。

    〔摄肾〕固阴煎 见二卷脱。

    〔摄肾〕秘元煎 见四卷三消。

    〔脾肾〕脾肾双补丸 人参 莲子 山药 山萸 五味 菟丝子 巴戟 砂仁 橘红 肉蔻 车前补骨脂 蜜丸。忌羊肉。

    〔双补〕七福饮 见三卷郁。

    〔扶脾〕玉母桃 冬白术(泔浸炒) 熟地(酒蒸杵) 何首乌(九蒸) 巴戟肉(甘草汁浸炒)

    杞子 等分蜜丸。

    〔滋阴〕滋阴八味丸 六味丸加知柏,俱盐水炒,各三两。

    〔泄热〕龙胆泻肝汤 见三卷诸气。

    〔安心〕远志丸 见四卷痫。

    〔补肾〕无比山药丸 见六卷腰痛。

    〔益精〕大造固真丹 补骨脂 杞子(各六两) 山药 菟丝子(各四两) 核桃肉 萸肉(各三两) 巴戟苁蓉 人参 鹿茸(各二两) 五味子 小茴香(各一两半) 熟地(十二两) 于术(六两) 紫河车(一具)

    蜜丸。酒下。

    〔补阳〕七宝美髯丹 赤白何首乌(各一斤。黑豆拌蒸) 茯苓(乳蒸) 牛膝(酒蒸) 当归杞子(酒浸) 菟丝子(酒浸。各半斤) 故纸(芝麻拌炒,四两) 蜜丸盐汤下。

    〔通治〕赞化血余丹 血余( 八两) 熟地(八两) 杞子 当归 鹿角胶 菟丝子 杜仲 巴戟 小茴香茯苓 苁蓉 核桃肉 何首乌(各四两) 人参随宜。

    〔填精〕鹿茸地黄丸 见本卷淋浊。

    〔通治〕三子丸 蛇床 五味 菟丝 蜜丸。

    〔补火〕青娥丸 见六卷腰痛。

    〔督脉〕斑龙丹 见本卷淋浊。

    〔益精〕聚精丸 见本卷淋浊。

    〔填精〕斑龙二至百补丸 鹿角胶 黄精 杞子 熟地 菟丝饼 金樱子 天冬 麦冬 牛膝 楮实龙眼肉 以上熬成膏,加炼蜜,调入后药末:鹿角霜 参 苓 地 萸 味 芡实 山药 知母 共十味为末,和前膏杵丸。

    〔驱湿〕柴胡胜湿汤 升 柴 羌 苓 泽 草 黄柏 龙胆草 归尾 麻黄根 防己 五味子 水煎。

    〔湿热〕滋肾丸 见一卷火。

    〔阴缩〕四逆汤 见一卷暑。

    〔和解〕小柴胡汤 见一卷温。


如果你对类证治裁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
重要声明:典籍《类证治裁》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