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下 伤温辨论

类别:子部 作者:清·陆廷珍 书名:六因条辨

    夫湿乃重浊之邪,其伤人也最广。考《难经》、《金柜》有伤湿、中湿、风湿、湿温之名。殆伤则伤其表,表者,乃阳明之表,肌内也,四肢也;中则中其内,内者,乃太阴之内,脾阴也,湿土也。故伤表则肢节必痛,中里则腕腹必闷。及湿与风搏,而周身痛楚,湿与热合,而烦闷热蒸,都甚于夏秋。

    盖江南地卑气湿,沿江濒海,雾露风潮,较别处尤甚,且易感染。故医者,亦不务伤寒,专事湿温。

    然比之伤寒,尤为琐屑,更难调治。所谓能医大江南之病者,思过半矣。矧其症,不独夏秋,四时兼有。其湿之盛者,犹有微热恶寒,身痛、舌白、胸痞、溺赤等症可凭,若湿之微者,依然外无痛楚,内不烦扰,但觉倦怠嗜卧,脉证缓弱,一如虚损。

    斯候也,误补之则湿遽化热而病反增剧,误消之则湿留正损而更觉难堪。又要分别阳湿阴湿,阳湿者,胃热恒多,即为湿热,阴湿者,脾阳必衰,即为湿寒。更审其伤内伤外,伤内者,脾土必虚,《内经》所谓卑隘之土,易于聚湿,胸腹必满,气机必滞;伤外者,阳气必亏,河间所谓表虚之体,易于着湿,肢体必重,关节必痛,伤内者,理脾为主;伤外者,宜气为先。阳湿者,主以苦辛;阴湿者,主以苦温。俱当以淡渗佐之。茍能明其阴阳,分其内外,临机应变,神而明之,庶不愧为医中之司命焉。


如果你对六因条辨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
重要声明:典籍《六因条辨》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