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一·杂症 夏月伏阴辨

类别:子部 作者:清·何梦瑶 书名:医碥

    丹溪谓夏月炎暑盛行,人身内外皆热,其说甚的。乃张景岳谓,夏月伏阴,人身外热内寒,冬至伏阳,人身外寒内热。以夏至阴生,地上热而井水寒,冬至阳生,地上寒而井水温为证。其说似是而非。乃知有天时,而不知有地理者也。人身之气,与天地通,固从天时而变,亦随地势而移。既有东西南北之殊,岂无上下高深之别。

    人之身固在地上也,非在地中也。设夏时而身处井中,则不特内寒,即外亦寒矣。

    尚得如其说谓外热内寒耶?然则置身地上,不特外热,即内亦热,自可反观而见矣。

    试观浮瓜沉李,咽水饮冰,未尝畏冷,其情可见。冬月能如是乎?或曰:夏月汗多,汗多则亡阳,阳亡则阴生于内,谓之伏阴,非欤?曰:夏月汗多,是人皆然,岂皆亡阳乎?不过虚其津液耳。津液虚即阴虚,阴虚则阳愈炽,观小便之短而赤可知。不滋金水,而补火土,吾见其惑也。曰:古人于暑证,多用热剂,非欤?

    曰:此因证转虚寒乃然,不可一概混施也。问:夏月阳气外泄,冬月阳气五内,非欤?曰:阳外泄则汗出而内涸,故清润之品为宜;气内敛则化水而阴滋,故温热之剂可任。观夏月渴而小便短赤,冬月不渴而小便清长,则阳外泄者之内非冷,阳内藏者之中非热,不辨自明矣。


如果你对医碥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
重要声明:典籍《医碥》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