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上 四十一、防暑论

类别:子部 作者:明·孙一奎 书名:医旨绪余

    生生子曰:欲防夏之伤暑者,在于冬之藏精也。暑者,火令也,人与天地,同一橐 ,故天地之气有升降,人之气亦随之。夏月六阳之气尽出于地,人之腹亦地也,气浮于外,腹中虚矣。虚而劳动不常,则病生焉。况人不善摄生者多,于冬月阳气潜藏之时,斫丧过甚,精气虚竭。精气者,天真本然之气也,积此为来春发生之本,本一虚竭,则生元绝矣。《经》曰:冬不藏精者,春必病温,夏必煎厥。人有春末夏初,患头痛体热,食少自汗,怠惰嗜卧者,此注夏病也,仲景谓:“春夏剧,秋冬瘥”者是也。暑为盛夏火令之极,阳气既浮,阴血又竭,几何不病?苟或摄养不当,动劳失矩,气血复耗,神将何根据,于是卒暴僵仆、迷闷霍乱之症迭出不已。孙真人教人以五月常服生脉散,盖谓脉者,气血之先;气血者,人之神也。火令热伤元气,以人参能补天真之元气也。五味收敛浮散之气,不使飞越,又能滋肺补肾,庶免二脏真阴枯竭。以门冬复脉通心,生津润燥。三味和协,同为补剂,名曰生脉散,是亦救其冬不藏精之失也。虽然,施于体浓未病之先,力则易为,若禀弱既病者,抑亦难矣,故善防暑月之病者,不若保肾水于冬月未病之先也。东垣论暑,兼脾胃虚弱而言,甚为详悉,丹溪载夏月伏阴在内,戒用燥热,《玉机微义》与载籍间所载暑病,尤班班焉,皆当细玩,学人能潜心贯而通之,无余蕴矣。


如果你对医旨绪余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
重要声明:典籍《医旨绪余》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