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一 内消(七)

类别:子部 作者:明·王肯堂 书名:证治准绳·疡医

    痈疽之证,发无定处,欲令内消,于初起红肿结聚之际,施行气活血解毒消肿之药是也。当审浅深大小,经络处所,形脉虚实,如发于脑背腰项臀 者,皆太阳经也,宜黄连、羌活。背连胁处,为近少阳,宜柴胡并宜败毒散、仙方活命饮。形实脉实者,宜漏芦汤、内疏黄连汤、追毒丸等疏利之。气虚者参 为主,血虚者芎归为主,佐以消毒之药,随分野以引经药,行至病所。六经分野上有痈疽,其五经各随本经,标本寒温,气血多少,以行补泻。惟少阳一经,虽曰气多血少,而气血皆不足也,治与气虚血虚同法。

    凡栝蒌、射干、穿山甲、金银花、夏枯草、蟾酥、连翘、地丁、黍粘子、木鳖子之类,为内消之药;仙方活命饮、内消丸、柞木饮子、牛胶饮子、车螯散、返魂丹、消毒饮为内消之方,众皆知之。殊不知补泻虚实,平治寒温,使气血各得其常,则可内消也。其外用紫葛汤淋洗,及用散涂膏贴者,亦使气血和平,而肿热消退也。薛新甫曰:疮疡之证,当察经之传受,病之表里,人之虚实而攻补之。假如肿痛热渴,大便秘结者,邪在内也,疏通之。肿 作痛,寒热头疼者,邪在表也,发散之。 肿痛甚者,邪在经络也,和解之。微肿微痛,而不作脓者,气血虚也,补托之。漫肿不痛,或不作脓。或脓成不溃者,气血虚甚也,峻补之。色黯而微肿痛,或脓成不出,或腐肉不溃者,阳气虚寒也,温补之。若泥其未溃,而概用败毒,复损脾胃,不惟肿者不能成脓,而溃者亦难收敛,七恶之证蜂起,多致不救。丹溪先生云:肿疡内外皆壅,宜以托里表散为主,如欲用大黄,宁无孟浪之非。溃疡内外皆虚,宜以托里补接为主,如欲用香散,末免虚虚之失,治者审之。


如果你对证治准绳·疡医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
重要声明:典籍《证治准绳·疡医》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