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二十七 血病诸候(凡九论)

类别:子部 作者:隋·巢元方 书名:诸病源候论

    一、吐血候

    夫吐血者,皆由大虚损及饮酒、劳损所致也。但肺者,五脏上盖也,心肝又俱主于血。

    上焦有邪,则伤诸脏,脏伤血下入于胃,胃得血则闷满气逆,气逆故吐血也。

    但吐血有三种:一曰内衄,二曰肺疽,三曰伤胃。内衄者,出血如鼻衄,但不从鼻孔出,是近心肺间津出,还流入胃内。或如豆汁,或如衄血,凝停胃里,因即满闷便吐,或去数升乃至一斗是也。肺疽者,言饮酒之后,毒满便吐,吐以后有一合二合,或半升一升是也。

    伤胃者,是饮食大饱之后,胃内冷,不能消化,则便烦闷,强呕吐之,所食之物与气共上冲蹙,因伤损胃口,便吐血,色鲜正赤是也。

    凡吐血之后,体恒,KT KT 然,心里烦躁,闷乱纷纷,颠倒不安。

    寸口脉微而弱,血气俱虚,则吐血。关上脉微而芤,亦吐血。脉细沉者生,喘咳上气,脉数浮大者死。久不瘥,面色黄黑,无复血气,时寒时热,难治也。

    《养生方》云:思虑伤心,心伤则吐衄,发则发焦也。

    二、吐血后虚热胸中痞口燥候

    吐血之后,脏腑虚竭,荣卫不理,阴阳隔绝,阳虚于上,故身体虚热,胸中痞,则口燥

    三、呕血候

    夫心者,主血;肝者,藏血。愁忧思虑则伤心,恚怒气逆,上而不下则伤肝。肝心二脏伤,故血流散不止,气逆则呕而出血。

    四、唾血候

    唾血者,由伤损肺所为。肺者,为五脏上盖,易为伤损,若为热气所加,则唾血。唾上如红缕者,此伤肺也;胁下痛,唾鲜血者,此伤肝。

    关上脉微芤,则唾血。脉沉弱者生,牢实者死。其汤熨针石,别有正方,补养宣导,今附于后。

    《养生方·导引法》云:伸两脚,两手指着足五指上,愈腰折不能低着。若唾血,久疼长伸两脚,以两手捉足五指七遍。愈腰折不能低仰,若唾血、久疼、血病。久行,身则可卷转也。

    五、舌上出血候

    心主血脉而候于舌,若心脏有热,则舌上出血如涌泉。

    六、大便下血候

    此由五脏伤损所为。脏气既伤,则风邪易入,热气在内,亦大便下血,鲜而腹痛。冷气在内,亦大便血下,其色如小豆汁,出时疼而不甚痛。

    前便后下血者,血来远;前下血后便者,血来近。远近者,言病在上焦、下焦也。令人面无血色,时寒时热。

    脉浮弱,按之绝者,下血。

    七、小便血候

    心主于血,与小肠合。若心家有热,结于小肠,故小便血也。

    下部脉急而弦者,风邪入于少阴,则尿血。尺脉微而芤,亦尿血。

    《养生方》云:人食甜酪,勿食大酢,必变为尿血。

    八、九窍四肢出血候

    凡荣卫大虚,腑脏伤损,血脉空竭,因而恚怒失节,惊忿过度,暴气逆溢,致令腠理开张,血脉流散也,故九窍出血。

    喘咳而上气逆,其脉数有热,不得卧者死。

    九、汗血候

    肝藏血,心之液为汗。言肝心俱伤于邪,故血从肤腠而出也。


如果你对诸病源候论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
重要声明:典籍《诸病源候论》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