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颜色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双击滚屏 滚屏结束自动翻页

 

卷四 草部中 飞鸾草

类别:子部 作者:清·赵学敏 书名:本草纲目拾遗

    秋景 杂记∶飞鸾草生钱塘葛岭后山金鼓洞,洞在道士庖 之右,涉泉入洞,暗处仰见一线 天光,光中见有此草。形如飞鸾,有头有翅,有三尾,雪中开五色花,中抽一茎直上着花,叶状如金丝荷叶,草面绿而背银红色光者,可治病。有黑毛而不开花者,乃断肠草。能杀人。不可误采也。故须雪中见花者为真,根如老姜,入药用叶。

    性上升,味苦寒,治咽喉及口内诸病,取叶七片,滚水冲服。立愈(此草味虽苦寒,性反不 下降,而独上升,见物即沾,窜烈可知。以此草冲于水中,用指蘸之,则苦寒全在指上,其水即淡。若沾唇,则味在唇上,水虽咽下,而味不入喉也。故治咽喉者,须以小管灌于喉中,或令病患张大口,用匙灌入,直达喉所。则味在患处矣。金鼓洞左近背阴地亦有之)。

我喜欢这本典籍 推荐
暂时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页   回书目(快捷键:Enter)   下一页(快捷键:→)
加入书签推荐本书打开书架返回书页返回目录|会员登陆

如果你对本草纲目拾遗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
重要声明:典籍《本草纲目拾遗》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