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主智。是物益脾。故与龙眼同名益智。本出昆仑国及交 。今岭南州郡亦有之。二月花连着实。五六月方熟。核黑皮白。含之能摄涎秽。或四破去核。取外皮蜜煮为粽。味极辛美。即名益智粽。
仁味苦而辛。气温而香。入足太阴少阴经。主治安神。疗心气不足。益元气。利三焦。
治梦泄赤浊。肾虚滑沥。及夜多小便。益脾胃和中。调诸气。疗客寒犯胃。冷气腹痛。多唾。
(此由阳摄阴以化。不以退阴为功。)方书治健忘悸。遗精泄泻。下血盗汗。喘噎。胀满积聚。脾痹心痛。及胃脘胁痛疝。在集香丸则入肺。在四君子汤则入脾。在大凤髓丹则入肾。
当于补药中兼用之。勿多服。(海藏)其气辛热。能开发郁结。使气宣通。(河间)益智大辛。
三焦命门气弱者宜之。(濒湖)主君相二火不足。温脾肾虚寒。又辛入肺而调气。有母子相关之义。其主益气安神利三焦。是补元气虚寒。心火相火之不足也。(嵩)心者脾之母。火能生土。故进食不止于和脾。古人进食药中多用益智。土中益火也。(士瀛)其禀火土与金。
性燥而敛摄。所治遗精虚漏便数。多肾气不固之证。又肾主五液。涎乃脾之所统。脾肾气虚。
二藏失职。故气逆上浮。涎秽上溢。此味于开结滞之中。即能敛摄脾肾之气。故着功若此。
(濒湖)佐人参茯苓半夏陈皮车前子。摄涎秽立效。同藿香苏子陈皮枇杷叶木瓜。止逆气上壅。同五味山萸人参炒盐。治小便频数淋沥。同人参干姜陈皮藿香。治因寒犯胃呕吐。心虚尿滑。及赤白二浊。益智仁白茯苓白术等分。为末。每服三钱。白汤送下。小便频数。脬气不足也。盐炒益智天台乌药等分。为末。酒煮山药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盐汤下。名缩泉丸。小便赤浊。益智仁茯神各二两。远志甘草水煮半两。为末。酒糊丸梧子大。
空心姜汤下五十丸。腹胀忽泄。日夜不止。诸药不效。此气脱也。用益智仁二两。浓煎饮之立愈。
〔论〕益智之味。苦胜于辛。不似草豆蔻辈辛多苦。就心火而并肾治者。肾为君火对化也。(胞之脉属心而络于胞中。又手厥阴包络为小心相火之原。故主君火而即兼相火。)其为脾 盖气者水所生。液者气所化。血又为液所化。精复为血所化。然皆不离乎气。所谓本于阴而化于阳也。人之一身唯水火二气为主。而水火之所以体物不遗者土也。(难经曰。三焦者水谷之道路。气之所终始。是中土原于水火也。内经曰。真气者与谷气并而充身。是水火藉于中土也。知此则阴阳之不合。及阴阳之偏胜者。当精究而无容贸贸以施治矣。)大凡水不能致其用于火。为病固多。而火不能胜水用于水。病亦不少。益智乃治夫火不能致其用于水者。能致其火于水。是即土德行矣。(水能制火之亢。火更能摄水之滥。水滥则土德不行。)观其自二月连花着实。五六月方熟。(是气固禀于火也)而核黑皮白。特显其水之用于仁。气固 摄真阴。兹物有合焉者。秉真阳以摄真阴。即能留其阴之清。化其阴之浊。此就是能厘清浊。
故其治浊。原非以收敛为功。(缪氏收敛之说但揣其似)且以阳摄阴。阴归阳和。所以胀满积聚诸治。亦非以开发郁结取效。(河间宣通郁结之说。但得其气之调而畅。犹未悉其所以调畅也。)惟明于火为体。水为用。能合以归土。而水火之体物还藉于土。然后知火之无或亢。水之无或滥者。乃得中土气化不匮。土化不匮。乃得水火二气合化不息焉。此生数为成之始。成数为生之终。造化元机。钟于一物而不遗者。是以方书用治悸证健忘。火之体也。
用治浊遗盗汗下血泄泻。水之用也。用治胀满积聚膈噎脾痹胁痛。是土中大畅水火之用。即东垣所云和中益气。藏器所云利三焦调诸气者也。总之。病属阳虚而不能摄阴。选用益智。
乃为的对。若阴虚不能归阳。投此适以滋害矣。
凡心经与三焦火动者。用之反耗元气。或脾家有湿热痰火并肺热者。均禁。(嵩)性本温热。凡呕吐由于热。气逆由于怒。小便余沥由于水亏精涸。内热泄泻由于湿火暴注者。切忌。(仲淳)
〔修治〕去壳。或炒或煨。临用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