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闭气治诸病法

类别:子部 作者:明·冷谦 书名:修龄要指

    欲引头病者,仰头;欲引腰脚病者,仰足十指;欲引胸中病者,挽足十指;引臂病者,掩臂;欲去腹中寒热诸不快,若中寒身热,皆闭气张腹。欲息者,徐以鼻息,已,复为,至愈乃止。

    一、平坐生腰脚,两臂覆手据地,口徐纳气,以鼻吐之,除胸中、肺中痛,咽气令温,闭目也。

    二、端坐生腰,以鼻纳气闭之,自前后扭头各三十,除头虚空耗,转地闭目摇之。

    三、端坐生腰,以左胁侧卧,以口纳气,以鼻吐之,除积聚、心下不快。

    四、端坐生腰,徐以鼻纳气,以右手持鼻,除目晦、泪苦出,去鼻中息肉,耳聋亦然,除伤寒、头寒、头痛恍恍。皆当以汗出为度。

    五、正偃卧,以口徐纳气,以鼻出之,除里急。饱食后小咽,咽气数十令温,寒者使人干呕腹痛,以口纳气七十所,大填腹。

    六、右胁侧卧,以鼻纳气,以口小咽气数十,两手相摩热以摩腹,令其气下出之,除胁皮肤痛,七息止。

    七、端坐生腰,直上展两臂,仰两手掌,以鼻纳气,闭之,自极七息,中痛息。名曰蜀王台,除胁下积聚。

    八、覆卧,去枕,立两足,以鼻纳气四四所,复以鼻出之,极,令微气入鼻中,勿令鼻知,除身中热、背痛。

    九、端坐生腰,举左手,仰其掌,却右手,除两臂背痛、结气也。

    十、端坐,两手相叉抱膝,闭气鼓腹二七或三七,气满即吐,即气皆通畅。行之十年,老有少容。

    十一、端坐生腰左右倾,闭目,以鼻纳气,除头风,自极七息止。

    十二、若腹中满,食饮苦饱,坐生腰,以口纳气数十,以便为故,不便复为之。有寒气、腹中不安,亦行之。

    十三、端坐,使两手如张弓满射。可治四肢烦闷、背急。每日或时为之。

    十四、端坐生腰,举右手仰掌,以左手承左胁,以鼻纳气,自极七息。除胃寒,食不变则愈。

    十五、端坐生腰,举左手仰掌,以右手承右胁,以鼻纳气,自极七息。除瘀血、结气。

    十六、两手却据,仰头,自以口纳气,因而咽之,数十。除热、身中伤、死肌。

    十七、正偃卧,端展足臂,以鼻纳气,自极七息,摇足三十而止,除胸足中寒,周身痹、厥逆。

    十八、偃卧屈膝,令两膝头内向相对,手翻两足,生腰,以口纳气填腹,自极七息。除痹疼、热痛、两脚不随。

    十九、觉身体昏沉不通畅,即导引。两手抱头宛转上下,名为开胁。

    二十、踞,伸右脚,两手抱左膝头,生腰,以鼻纳气,自极七息。除难屈伸拜起、脑中痛、瘀痹。

    二十一、踞,伸左足,两手抱右膝,生腰以鼻纳气,自极七息,展左足着外。除难屈伸拜起、脑中疼,一本除风、目晦、耳聋。

    二十二、正偃卧,直两足,两手捻胞,所在令赤,如油囊裹丹。除阴下湿、小便难颓、小腹重不便。腹中热,但口纳气,鼻出之数十,不须小咽气,即腹中不热者,七息已,温气咽之十所。

    二十三、踞,两手抱两膝头,以鼻纳气,自极七息。除腰痹、背痛。

    二十四、覆卧,旁视两踵,生腰,以鼻纳气,自极七息。除脚中弦痛、转筋、脚酸疼。

    二十五、偃卧,展两手,外踵指相向,以鼻纳气,自极七息,除两膝寒、胫骨疼。

    二十六、偃卧,展两脚两手,两踵相向,以鼻纳气,自极七息。除死肌不仰、足胫寒。

    二十七、偃卧,展两手两脚,左傍两足踵,以鼻纳气,自极七息。除胃中食、苦呕。

    二十八、踞,生腰,以两手引两踵,以鼻纳气,自极七息,布两膝头,除痹、呕也。

    二十九、偃卧,展两手两脚,仰足指,以鼻纳气,自极七息,除腹中弦急切痛。

    三十、偃卧,左足踵拘右足拇指,以鼻纳气,自极七息,除厥逆疾。人脚错踵,不拘拇指,根据文用之。

    三十一、偃卧,以右足踵拘左足拇指,以鼻纳气,自极七息,除周身痹。

    三十二、病在左,端坐生腰,左视目,以口徐纳气而咽之,数十所,闭目,目上入。

    三十三、病在心下若积聚。端坐生腰,仰向日,仰头,徐以口纳气,因而咽之,三十所而止,开目。

    三十四、病在右,端坐生腰,右视目,以口徐纳气而咽之数十所,开目。


如果你对修龄要指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
重要声明:典籍《修龄要指》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