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真武汤

类别:子部 作者:清·罗美 书名:古今名医方论

    治少阴水气为患,腹痛下利,四肢沉重疼痛,小便不利。其人或咳,或呕,或小便利而下利白术(二两)茯苓白芍(各三两)大附子(一枚,炮)生姜(三两)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

    赵羽皇曰∶人之一身,阴阳是也。上焦属阳而主心肺,下焦属阴而主肝肾。肝藏阴血,肾兼酸能也。

    孰为之主?故脾家得附子,则火能生土,而水有所归矣;肾中得附所摄矣。更得芍药之酸,以收肝而敛阴气,阴平阳秘矣。若生姜者和胃也。盖五苓散行有余之水,真武行不足之水,两者天渊。总之泛溢妄行者,非大补坎中之阳,大健中宫之气,即日用车前、木通柯韵伯曰∶坎宫火用不宣,故肾家水体失职,是下焦虚有寒不能制水故也。法当壮元阳以消阴翳,逐留垢以清水源,因立此汤。方后立加减法,是真武加减证,不是主症,虽皆水气为患,而不属少阴。其云若咳者,是水气射肺所致,加五味子之酸温,佐芍药以收肾中水气;细辛之辛温,佐生姜以散肺中水气。小便自利而下利,是胃中无阳,则腹痛不属相火,四肢困于脾湿,故去芍药之酸寒,加干姜之辛热,即茯苓之甘平者亦去之,此为温中之剂,而非利水之剂矣。若呕者,是水气在中,故中焦不治,四肢不利,病不涉少阴,由于太阴湿化不宣也,不须附子之温肾,倍加生姜以散邪,此为和中之剂,而非下焦之剂矣。附子、芍药、茯苓、白术四味,皆真武所重,若去一味,便不是真武。仲景论证治,多触类旁通,并不画地为界。

    喻嘉言曰∶亡阳而用真武以救之者,盖真武北方司水之神。方中四味,是行水收阴,崇土回越,


如果你对古今名医方论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
重要声明:典籍《古今名医方论》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