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王居四民时,地利亦必有道矣。制农居五亩,以二亩半在鄽,《诗》云「入此室处」者是也;以二亩半在田,《诗》云「中田有庐」者是也。
方于耜、举趾之时,出居中田之庐,以便农事;俾采荼薪樗,以给农夫。治埸为圃,以种蔬茹,《诗》所谓「疆埸有瓜」是也。又墙下植桑,以便育蚕。古人治生之理,可谓曲尽矣。至九月筑圃为场,十月而纳禾稼,则岁事毕矣。
春耕种,形足以劳动,秋收敛,亦可休息矣。于是扶老携幼,入此室处。以久居中田之庐,则鄽居荒而不治,于是穹窒熏鼠,塞向墐户也。
《国语》载管仲居四民,各有攸处,不使庞杂,欲其专业,不为异端纷更其志也。
违寒就温,去劳就逸,所以处之各得其宜,此先王爱民之政也。
今虽不能如是,要之,民居去田近,则色色利便,易以集事。俚谚有之曰:「近家无瘦田,遥田不富人」,岂不信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鄽即廛字。《周礼》「载师」郑玄注:「廛、民居之区域也。」
《诗经》豳风七月:「十月蟋蟀入我床下,穹窒熏鼠,塞向墐户。嗟我妇子,曰为改崴,入此室处。」
《诗经》小雅信南山:「中田有庐,疆埸有瓜,是剥是菹。」郑玄笺:「中田,田中也,农人作庐焉,以便其田事。」埸音亦,疆埸指田界。
《诗经》七月:「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周正三月(卽夏历正月)修耒耜,四月(夏历二月)用脚踏耜而耕。
此段是杂采《诗经》七月(「七月食瓜,八月断壶,九月叔苴,采荼薪樗,食我农夫。九月筑埸圃,十月纳禾稼。」)信南山(「疆埸有瓜」)和《孟子》(「树墙下以桑」)的文意写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