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李百药)
《北齐书邢劭传》,除卫将军国子祭酒,以亲老还乡,了母忧哀毁遇礼。其下曰,后杨惜与魏收及劭,请置学及修立明堂,奏曰云云,至灵太后令曰,配飨大礼,为国之本,比以戎马在郊,未遑修缮,今四表晏甯,当敕有司别议经始。此一段文字,近儒钱竹汀氏考正,以为《李崇传》中事,误入于此。李百乐此传已亡,后人以《北史》补入,而《北史》劭传与崇传连,不知何时错杂耳。案钱说甚精。崇此奏明载《魏书》本传,灵太后令曰云云,文亦悉同。《北史》劭传魏收作魏元义,又载灵太后令,以后复有除中书监至迁尚书令加侍中一段,则《北齐书》所无,此皆崇之官,劭传此奏在孝武太昌之后,安得尚有灵太后?盖取《北史》补《北齐书》者,觉其时不应有元义,乃将元义二字改作收而忘灵太后三字,又觉其官与后文叙劭之官不合,故又去此数行。惟《北史》载其奏自二黉两学盛自虞殷起,故其上止称请置学奏,此书则自世室明堂显于周夏起,与崇传所奏悉同,又似反据《魏书》增入。且崇传所奏是崇一人所上,并不连元义等名,此皆不可解者。总之以此书劭传言之,自哀毁过礼以下,当云后累迁太常卿中书监摄国子祭酒云云,以至授特进卒,则劭之本末也。而自杨倍与魏收句起直至别议经始句,悉当削去。至劭之尝被疏出及卒于何时,皆未详载。据《魏收传》,称收于温子升邢劭稍为后进,劭既被疏出,子升以罪幽死,收遂大被任用。《许传称》同郡邢劭为中书监,德望甚高,与劭竞中正,遂冯附宋钦道,出劭为刺史,此传所不可阙者也。
《北齐书》、《儒林传》序甚佳,其叙述源流时俗兴废,言详恬简,不可不渎。其《文苑传序》亦甚详。高齐累世淫凶酷暴,所不忍言,而其待民颇宽,又知重儒爱士,縻以好爵,一时横经挥翰之流,类能引置讲帷,擢居文馆,其隐退者,亦得雍容弦诵,优养林泉,故两传中人物亦颇可观,所当憎而知其善也。
光绪丁丑(一八七七)二月初十日
《北齐书》、《王传》,尝诣晋祠赋诗曰:日落应归去,鱼鸟见留连。明日,虑思道谓唏曰:昨被召已朱颜,得无以鱼鸟致怪?《北史》同。百药书此卷本已亡,后人即以延寿书补之。己朱颜者谓已醉也,明北监本改朱为来,改颜为颇,以来字属上语,盖不解朱颜二字之义也。《太平广记》卷二百四十七《诙谐门》引《谈薮》正作朱颜,今若改之,则语妙全失。北监本多妄改,往往如此,而官本误因之。
《北齐书》、《文苑传》序述后主时开文林馆引文学之士待诏者诸人姓名官位而下,系之云待诏文林,亦是一时盛事,故存录其姓名。又《阳休之传》载周武平齐,徵吏部尚书袁聿修等十八人,今随驾赴长安,后卢思道有所撰录,止云休之与孝贞思道同被召者,是其诬妄焉。焉百药所以备载此两次姓名者,以其父德林皆与其列,借以夸恩遇,而入周一事,尤为其父出处所关,以见事由特徵,非同腼冒,故深辩思道之诬罔。《北史》、《文苑传》、《序》及休之传皆据以为本,而去待诏文林三语及后虑思道云云,盖未明百药本意。然思道诬罔之事与休之本传无涉,且百药语亦未必可信,待诏文林云云,则去之为非。
魏自孝武入关,以东魏为伪,以高氏为贼臣。其后洋又先篡而纬终灭于周,以为俘虏。隋承周,唐承隋,则高氏之为贼为僭伪益著。乃唐初称之为北齐,为之修史与魏周并者,何也?盖以李百药之父德林,薛收之父道衡,颜师古之祖之推,皆尝仕齐,颇被任遇。温大雅彦博之父君悠,亦尝为文林馆学士。高士廉之祖岳为齐清河王,士廉既功臣国戚,大雅兄弟任用百药等,皆久综文史之职,故协力跻之,列于帝统,而高氏穷凶极暴,颇知崇尚文学,优容儒士,遂得久假不归。此以知修史诸臣,出于私心,而有国者不可不重文士,所以藉其力者,非浅也。
光绪戊寅(一八七八)二月十四日
《北齐书》、《杜弼传》,显祖尝问弼云,治国当用何人?对曰:鲜卑车马客,会须用中国人。显祖以为此言讥我。盖高欢当日虽目尔朱为胡,而实自附其类,故所任用如库狄干、贺拔允、万俟普、万俟洛父子、可朱浑道元、破六韩常、莫多娄贷文、库狄迥洛、库狄盛、斛律羌举、斛律金、侯莫陈相、叱列杀鬼、步大汗萨、薛孤延、呼延族、乞伏贵和、乞伏令和兄弟、贺拔仁、尉标、尉相贵父子、尉长命、綦连猛,皆匈奴部族,非中国所有姓氏也。
《北齐书》、《赵彦深传》,彦深子仲将,善草隶,虽与弟书,书字楷正,云草不可解,若施之于人,即似相轻易,与当家十卑幼,又恐其疑。所在宜尔,是以必须隶笔。案此称楷为隶,亦是今真书即古隶书之明证。(北齐彦深传已亡,此小即北史文。)
《北齐书》、《慕容俨传》,俨镇郢城,为梁所围,城中先有神祠一所,俗号城隍神,公私每有祈祷,于是顺士卒之心,相宰祈请,冀获其佑。案此为城隍祠见史籍之始,而以为俗号,则唐初犹等之淫祀,至唐末始盛行。朱梁时吾越遂有墙隍(朱温避其机茂诚嫌名,改城为墙。)祠碑矣。(此条困学纪闻己言之。)
《北齐书》、《元孝友传》云,祖魏太武皇帝,兄临淮王谭,无子,令孝友袭爵。案《魏书》太武子临淮宣王谭,传子懿王提,孙康王昌,曾孙文穆王或,或无子,以弟孝友袭爵,是孝友为谭之曾孙,于太武为高祖,无子者乃或而非谭也。北齐此传已亡,后人取《北史》补之,而《北史》本系谭为传,其世次悉同《魏书》,乃妄加割截,颠倒错缪,可笑如此。
二月二十日
《北齐书》、《显祖纪》,天保十年五月,诛始平公元世、东平公元景式等二十五家,《北史》同,而《彭城王韶传》作元世哲元景武。《北齐书》、《元韶传》同。(百药书此传已亡,后人即取北史补。)考《魏书》、《任城王云传》,云有孙世哲,为高平县侯嵩之子,尚书令世之弟,武定中为吏部郎,未尝封始平公。而韶传又云,世哲从弟黄头。考《魏书章武王太洛传》,太洛嗣子彬,彬子融,融于景哲,皆世传国爵。景哲弟朗,即后废帝,朗子黄头,其群从无名世哲,亦无封始平者。惟《彭城王勰传》,言劭弟子正,庄帝即位封始平王,子钦字世道袭,齐受禅,爵例降。且《北史》讳世字,不应去哲存址。(今北史中所有世字,皆宋以后校书者所改窜。)疑此及《北齐书》皆有脱误,《北齐书》成于太宗时,不避世字名字。至景式则为东平王略之子,袭封武定中北广乎太守,齐受禅,爵例降,见《魏书》略传,作武者误也。黄头袭封安定王,(朗为高欢所立,魏书称中兴主,被废后孝武封为安定王,旋被杀。)改封安平王,齐受禅,爵例降。《北史》于诸王子孙名多不见,偶然杂出,不知其为何人矣。又《魏书》、《出帝》(即孝武帝。)《纪》,太昌元年九月,前废帝子渤海王子恕改封沛郡王,前废帝即节闵帝也。《前废帝纪》普泰元年九月,封皇子子恕为渤海王,至此改封,以后亦不知所终。而《魏书》、《广陵惠王羽传》后叙子姓亦不及子恕。(节闵即羽之子。)钱竹汀氏谓魏书于宗室子姓,遗落甚多。余谓收书本已多阙,未必其旧如此,惟其成书当高洋大诛元氏之时,灭绝者十之九,仅有存者,微弱已甚,诸房谱牒,搜访不全;又意媚高氏,复党尔朱,故于元氏诸王,多加丑诋。即以临淮王或之名德,中山王熙之雅望,章武王融之死节,亦俱致贬辞,此其所以为秽史也。
三月十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