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鲁史记名。韩宣子聘鲁,见《易象》与《鲁春秋》,此孔子未修以前《春秋》也。然不独鲁史以此为名也,《国语》楚庄王问教太子之法于申叔时,对曰:“教之以《春秋》,而为之耸善抑恶焉。”晋羊舌习《春秋》,悼公使之教太子。又《管子。法法篇》曰:《春秋》之记,有弑君弑父者。《权数篇》曰:《诗》者所以记物也,《春秋》所以记成败也。庄王、管子、羊舌在孔子前,则所谓《春秋》必非孔子所修鲁史可知,是齐、晋、楚皆有《春秋》也。《墨子》曰:吾见百国《春秋》,《韩非子。备内篇》有《桃左春秋》,虽不知何国书,要亦一《春秋》也。韦昭注《国语》,谓以天时纪人事,故曰《春秋》。房玄龄注《管子》,谓《春秋》周公之凡例,而诸侯之国史也。则周时列国之史皆名“春秋”也(《墨子》有周之春秋,燕之春秋,宋之春秋,齐之春秋)。又按《吕览。求人篇》:观于《春秋》自鲁隐公至哀公十有二世,其所以得之,所以失之,其术一也。《庄子。齐物论》:《春秋》经世,先王之志,圣人议而不辨。又云:《诗》以道志,《书》以道事,《礼》以道行,《乐》以道和,《易》以道阴阳,《春秋》以道名分。此则孔子所修之《春秋》,可见战国时已大行于世矣。自后虞卿有《春秋》,吕不韦有《吕氏春秋》,陆贾有《楚汉春秋》,赵长君有《吴越春秋》。袁有《献帝春秋》司马彪有《九州春秋》,习凿齿有《汉晋春秋》,王范有《交广春秋》,杜崧有《任子春秋》,孙盛有《魏氏春秋》、《晋阳秋》,臧严有《栖凤春秋》,李公绪有《战国春秋》,王韶之有《晋安帝春秋》,刘允济采鲁哀公后十二世接战国,为《鲁后春秋》,崔鸿有《十六国春秋》,萧方等有《三十国春秋》,韦述撰《唐春秋》,梁固、胡旦皆有《汉春秋》,尹洙有《五代春秋》,吴任臣有《十国春秋》,则又皆仿《春秋》之名而为之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