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七 ○作官须明公罪私罪

类别:子部 作者:清·陈其元 书名:庸闲斋笔记

    合肥蒯蔗农观察德标,真诚笃实,古君子也。督办松沪厘捐总局。余于丙寅冬奉李爵相委提调局务,日夕共事,最为契合。观察言:爵相家居时,门前有一大池,冬日涸水,取鱼于池底,起得四五寸土偶万计,人马戈甲雕镂精绝,俨然如生。哄传远近,观者日千百人,不知何祥。既爵相登第,入词馆,以为应之矣;今乃知为弟兄总统师干,削平群盗之兆。然水中之土,何以能结成人物?岂亦化工为之耶?观察尝为余言:“作官者,私罪不可有,公罪不可无。”盖求免公罪,即是私罪矣。余在青浦,一夜,城内有来报盗者,余亟率壮勇往捕,则盗已遁矣。细察情形,盗先以软梯越墙入,撬门行窃,事主惊起,大呼,盗乃以刀吓制,而开大门亡去,故房门有撬损痕,而大门无恙。惟所失止洋银一元、钱五百文、布衣数件,计赃不逾贯。事主之兄则现充县役者也。次日具补吴词,又称是窃。余曰:“已经勘明,临时行强,何故不言盗?”乃嗫嚅曰:“赃数无多,不敢累本官得处分。”余大笑曰:“一行作吏,已置升沉于度外矣!尔不知失盗其责轻,讳盗其咎重?我甯就公罪耳。”卒申报之。后一年六月限满无获,余得降一级调用处分。人以余为拘泥,余则谓:“级虽降而心无愧,乃愈于不降级者。”后读《陆清献公年谱》:在灵寿县时,一宦家失盗,吏白:申文内不当用“强劫”字。先生不欲以隐忍含糊,竟以“劫盗”报。郡守恐其累己,捉吏痛责,先生不为动。未几获盗,将成狱,而中丞不欲上闻,命改为窃,郡守忽传谕奉行。先生甯以诚去官,不欲以伪居位,卒不改,云云。余事有与暗合者,则观察“私罪不可有”之说启之也。


如果你对庸闲斋笔记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
重要声明:典籍《庸闲斋笔记》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