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有起词、语词而辞气未全者,曰「读」。读有读之式,有读之用。读之式有二,曰记,曰位。
记有三。
一,接读代字也。
公羊庄公十二年云:天下诸侯,宜为君者,唯鲁侯尔。——「宜为君者」一读而为起词也。「者」字,接读代字也。凡有接读代字者,斯为读。
左传成公二年云:不可,则听客之所为。——「客之所为」者,止词也,一读。「所」字,接读代字也。
庄子秋水云:无形者,数之所不能分也;不可围者,数之所不能穷也。——两句,句集两读,起词之读有「者」字,表词之读有「所」字。
又人间世云:存于己者未定,何暇暴人之所行?——两句,第一句起词「者」字为读,第二句止词「所」字为读。
又云:回闻卫君,其年壮,其行独,轻用其国而不见其过。——「其年壮」「其行独」,两「其」字指「卫君」而居偏次,所以领读也。
史记老庄列传云: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以朽矣,独其言在耳。——「其人与骨」同上。
庄子秋水云: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其」接「此」字,读之起词。
以上所引,皆已详卷二接读代字矣。故接读代字者,乃所以为读之记也。
又「其」字指名,用于主次,或单用,或与连字并用,所附者惟读而已,亦见卷二指名代字。
庄子齐物论云:其发若机栝,其司是非之谓也;其留如诅盟,其守胜之谓也。——两用「其」字,指名代字,皆为读之起词。
左传昭公二十年云:虽其善祝,岂能胜亿兆人之诅?——「虽其」两字,「虽」连字,「其」起词。
故凡读之起词有用代字为指者,概为「其」字。是则同一「其」字,或接读,或指名,其为用则一。其位则紧接所指,而嵌于句中者,接读代字也:遥应所指者,指名代字也。详观卷二代字之有涉乎「其」字者,知所区别矣。
「者」字之所以为接读代字者,以其为读之起词而有所指也。不则,「者」字惟为煞读之用。
史记萧相国世家云:王暴衣露盖,数使使劳苦君者,有疑君心也。
又项羽本纪云:天下匈匈数岁者,徒以吾两人耳。——两引「者」字,而两读之起词皆以备在,则「者」字之无所指也明矣。此已见诸卷二接读代字矣,又见诸卷九传信助字矣。夫如是,
又萧相国世家云:上暴露于外,而君守于中,非被矢石之事,而益君封置卫者,以今者淮阴侯新反于中,疑君也矣。
又留侯世家云:昔者汤伐桀而封其后于杞者,度能制桀之死命也。
汉书儒林传云:陈涉起匹夫,驱适戍以立号,不满岁而灭亡,其事至微浅,然而搢绅先生负礼器往委质为臣者,何也?以秦禁其业,积怨而发愤于陈王也。
齐策云:孟尝君为相数十年,无纤介之祸者,冯谖之计也。
三国志诸葛亮传云:士大夫随大王久勤苦者,亦欲望尺寸之功,如纯言耳。
又云: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历引诸「者」字,既非起词,又无所指,盖惟用以煞读,以明辞气之未完而已。
二,起、语两词之间参以「之」字也。此例详诸七卷「之」字节。
孟子公孙丑上云:北宫黝之养勇也,不肤挠,不目逃。
又尽心上云: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
又梁惠王上云:故民之从之也轻。
又梁惠王下云:吾之不遇鲁侯,天也。
又告子上云:不知子都之姣者,无目者也。
韩文张中丞传后叙云:爱霁云之勇且壮,不听其语。
史记淮阴侯列传云:诸侯之见项王迁逐义帝置江南,亦皆归逐其主而自王善地。
又云:信之下魏破代,汉辄使人收其精兵,诣荥阳以距楚。
又自序云: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于行事之深切着明也。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云:夫子之在此也,犹燕之巢于幕上。
韩文圬者传云:虽然,其贤于世之患不得之而患失之者,以济其生之欲,贪邪而亡道以丧其身者,其亦远矣。
——历引诸读,或为起词、止词,或为司词,其起词、坐动之间,皆有「之」字参焉。故参以「之」字者,乃所以为读之记也。
三,弁读之连字也。
凡连字之必弁乎读者,惟推宕者为然。「以」「为」两连字先乎句,则所弁者读;后则为句。凡此皆详于卷八卷连字矣。
「若」「即」等弁读。
左传隐公十一年云:寡人若朝于薛,不敢与诸任齿;君若辱贶寡人,则愿以滕君为请。
史记魏其列传云:即宫车晏驾,非大王立,当谁哉?
公羊宣公十二年云:君如矜此丧人,锡之不毛之地,使帅一二耋老而绥焉,请唯君王之命。
汉书梅福传云:故诚能勿失其柄,天下虽有不顺,莫敢触其锋。
韩文答孟尚书书云:与之语,虽不尽解,要自胸中无滞碍。
又云:虽然,使其道由愈而粗传,虽灭死,万万无恨。
史记汲郑列传云:且已在其位,纵爱身,奈辱朝廷何?
汉书东方朔传云:使苏秦张仪与仆并生于今之世,曾不得掌故,安敢望常侍郎乎?
——诸引内,有「若」「即」「如」「如」「虽」「使」「从」「曾」诸连字,皆所以为读之记,故所弁者皆读也。
「以」「为」弁读。
吴语云:为使者之无远也,孤用亲听命于藩篱之外。
史记平准书云:郑当时为渭漕渠回远,凿直渠,自长安至华阴,作者数万人。
又汲郑列传云:夫以大将军有揖客,反不重邪?
汉书两粤传云:朕以王侯吏不释之故,不得不立,今即位。——两引「为」字,两引「以」字,以其先乎句也,辞气未完,故所弁者为读。
「以」「为」弁句。
又是食货志云:圣王在上而民不冻饥者,非能耕而食之,织而衣之也,为开其资财之道也。故尧禹有九年之水,汤有七年之旱,而国亡捐瘠者,以畜积多而备先具也。——所引分两段,每段皆有结束之句。第一结束,「为」字领之,第二结束,「以」字领之,则「为」「以」两连字,所弁者又为句矣。此「以」「为」两连字之所弁者为读为句一视其位之谓也。
位亦有三。
一,读先乎句,而有助字为殿者。
读之殿以「也」字者,最所习见;而「矣」「耳」「焉」诸传信助字与「乎」「哉」「耶」诸传疑助字,皆可假以煞读者,已散见于九卷助字矣。兹为各举一二例以示隅。
也。
左传文公三年云:君子是以知秦穆公之为君也,举人之周也,与人之壹也;孟明之臣也,其不解也,能惧思也;子桑之忠也,其知人也,能举善也。——九「也」字煞读者五,皆先乎句,煞句者四,皆后乎读。
齐策云:故刚平之残也,中牟之堕也,黄城之队也,棘沟之烧也,此皆非赵魏之欲也。
榖梁桓公十四年云:国非无良农工女也,以为人之所尽事其祖祢,不若以己所自亲者也。
史记扁鹊列传云:越人非能生死也,此自当生者,越人能使之起耳。——引内「也」字所煞之读,其位皆先乎句也。
矣。
左传昭公三年云:姜族弱矣,而*将始昌。
楚策云:今妾自知有身矣,而人莫知。
耳。
杨恽传云:人生行乐耳,须宝贵何时?
汉书贾谊传云:逐利不耳,虑非顾行也。
焉。
左传昭公三十二年云:民之服焉,不亦宜乎?
其十二年云:若问远焉,其焉能知之?
哉。
汉书贾谊传云:岂惟胡亥之性恶哉?彼其所以道之者非其理故也。
庄子骈拇云:骈拇枝指,出乎性哉,而侈于德。
乎。
燕策云:寡人虽不肖乎,未如殷纣之乱也;君虽不得意乎,未如商容箕子之累也。
邪。
荀子荣辱篇云:将以为智邪,则愚莫大焉;将以为利邪,则害莫大焉。
——以上所引「矣」「耳」「焉」「哉」与「乎」「邪」诸助字所煞之读,皆位先乎句,是非诸助字所殿者之必为读也,乃其所位者之先乎句,而辞气又惟读之是称也。此不可不辨也。
二,读先乎句,而有起词为联者。
夫句者,乃以达所说之正义也。欲明正义,应将前后左右之情境先述焉,而正义乃明。故凡读之先乎句者,皆所以述正义之情境也。读之先乎句而有助字为煞者,前节已言之矣。其无助字为煞者,有有起词、无起词为联之别。无起词为联者,下节言之。有起词为联者,如:
左传隐公三年云:宋穆公疾,召大司马孔父而属殇公焉。——传之正义,记穆公之召耳,故为句。曰「疾」者,言「召」之故也,故为读。有其故而后有其事,故先读于句。「疾」也,「召」也,皆宋穆公也,故曰「宋穆公」为起词,所以联句读也。
又庄公二十八年云:楚令尹子元欲蛊文夫人,为馆于其宫侧而振万焉。——「俗蛊文夫人」者,言故之读,先乎句,联乎句读者,则皆以「令尹子元」为起词也。
是年又云:骊姬嬖,欲立其子,赂外嬖梁五与东关嬖五。
论语学而云: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史记吕后纪云:太尉尚恐不胜诸吕,未敢讼言诛之。
庄子逍遥游云:尧治天下之民,平海内之政,往见四子藐姑射之山,汾水之阳。
汉书贾捐之传云:今陛下不忍悁悁之忿,欲驱士众挤之大海之中,快心幽冥之地,非所以救助饥馑,保全元元也。
左传宣公二年云:晋灵公不君,厚敛以雕,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
其宣公十二年云:孤不天,不能事君,使君怀怒以及敝邑,孤之罪也。
韩文杨燕奇碑文序云:公结发从军,四十余年,敌攻无坚,城守必完,临危蹈难,歔欷感发,乘机应会,捷出神怪,不畏义死,不荣幸生,故其事君无疑行,其事上无闲言。
又太原郡公神道碑文云:公起外戚子弟,秩卑年少,岁余超居上班,官尊职大,朝夕两宫,而能敬让以敏,持以礼法,不挟不矜。
史记乐毅列传云:诸侯害齐愍王之骄暴,皆争合从,与燕伐齐。
韩文扶风郡夫人墓志铭云:初,司徒与其配陈国夫人元氏,惟宗庙之尊重,继序之不易,贤其子不才,求妇之可与齐者。
又王君墓志铭云:君讳适,姓王氏,好读书,怀奇负气,不肯随人后,选举见功业,有道路可指取,有名节可以戾契致,困于无资地,不能自出。——诸引皆读先乎句,而读、句皆同一起词以为联也。其实此例与彖一之系三同义。
总之,华文动字无变,故惟以动字之位之先后,以为读、句之别。若泰西古今文字,其动字有变,故遇此种句法,率以动字之变同乎静字者为读,而句读判然矣。
三,读先乎句,而无起词为联者。
此节之异于前节者,在无起词以联句读耳;即有焉,而亦不相共。夫读之先既无起词,则或挺接前文,或迭用前语为接者,皆此例矣。
论语卫灵公云: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立」「在」之前,皆无起词,而「立」「在」二字,先乎句而各自为读。此即无起词先乎句读为联之式也。夫如是
论语季氏: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呼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九句,各有读以先焉。犹云「方其视也明,思所以能明也。」他句同此。
左传僖公十五年云:出因其资,入用其宠,饥食其粟。——三句同上。
又哀公十一年云:得志于齐,犹获石田,无所用之。越不为沼,吴其泯矣。使医除疾而曰‘必遗类焉’者,未之有也。——共三句,第一句「无所用之」,先之者读也,亦无起词。
汉书西域传赞云:民力屈,财用竭,因之以凶年,寇盗并起,道路不通,直指之使始出,衣绣杖斧,断斩于郡国,然后胜之。——自「民力屈」挺起,至「道路不通」,皆以记直指未出之情,斯谓之读。又「衣绣」挺接至「郡国」,言能「胜」之由,亦读也。句读皆有起词,而又各不相共。
汉书匡衡传云:道德弘于京师,淑问扬乎疆外,然后大化可成, 礼让可与也。
又秦策云:据九鼎,按图籍,挟天子以今天下,天下莫敢不听。
左传僖公三十年云: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又襄公三年云:君合诸侯,臣敢不敬?君师不武,执事不敬,罪莫大焉。臣惧其死,以及扬干,无所逃罪。不能致训,至于用钺,臣之罪重,敢有不从以怒君心?
又云:合诸侯,以为荣也。扬干为戮,何辱如之?
又僖公四年云:君非姬氏,居不安,食不饱。我辞,姬必有罪。君老矣,吾又不乐。
又桓公八年云:不当王,非敌也。
又庄公八年云:曰:‘捷,吾以女为夫人。’
汉书陈汤传云:报十年之逋诛,雪边吏之宿耻,威震百蛮,武畅西海,汉元以来,征伐方外之将,未尝有也。
韩文权公墓碑云:荐士于公者,其言可信,不以其人布衣不用。即不可信,虽大官势人交言,一不以缀意。
诸此所引,其句读或散或整,或长或短,莫不挺接上文。而句读之起词,有皆无者,有皆有而不同者,所以极用句读之变,庶阅者有所心得,而征之于书不至隔阂焉,斯可矣。
迭接成读成句。
迭接成读。
礼记大学云:诗云:‘宜兄宜弟。’宜兄宜弟,而后可以教国人。——迭接「宜兄宜弟」者,即有「若是」之解,故迭接者自成为读矣。
又中庸云:其次致曲,曲能有诚。——一节迭用前文一字。
又: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参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迭一句。论语子路‘名不正’一节,亦迭一句。
孟子公孙丑上云: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
又公孙丑下云: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又滕文公下云:晋国亦仕国也,未尝闻仕如此其急。仕如此其急也,君子之难仕,何也?
左传隐公三年云:夫宠而不骄,骄而能降,降而不憾,憾而能眕者,鲜矣。
又四年云:夫州吁,阻兵而安忍。阻兵无众,安忍无亲,众畔亲离,难以济矣。
又僖公三十二年云:秦师轻而无礼,必败。轻则寡谋,无礼则脱,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
又昭公二十五年云:众怒不可蓄也,蓄而弗治将蕴,蕴蓄,民将生心,生心同求将合,君必悔之。
榖梁僖公二年云:且宫之奇为人也,达心而懦,又少长于君。达心则其言略,懦则不能强谏,少长于君,则君轻之。
其十年云:世子之传里克谓世子曰:‘入自明!入自明,则可以生;不入则明,则不可以生。’
楚策云:诚以君之重而进妾于楚王,王必幸妾。妾赖天而有男,则是君之子为王也。
燕策云:王若欲攻之,则必举天下而图之。举天下而图之,莫径于结赵矣。
汉书叔孙通传云:太子天下本,本壹摇,天下震动。
史记匈奴列传云:今单于变俗,好汉物。汉物不过什二,则匈奴尽归于汉矣。
又卫将军列传云:陛下幸已益封臣表,臣表子在襁褓中,未有勤劳。
又大宛列传云:即不听,我尽杀善马,而康居之救且至。至,我居内,康居居外,与汉军战。汉军熟计之,何从?
又蔺相如列传云:奢因说曰:‘君于赵为贵公子。今纵君家而不奉公,则法削,法削则国弱,国弱则诸侯加兵,诸侯加兵,是无赵也。’
又李斯列传云:今一使者来即自杀,安知其非诈?请复请。复请而后死,未暮也。
韩文师说云: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又送王秀才序云:故学者必慎其所道。道于杨墨老庄佛之学,而欲之圣人之道,犹航断港绝潢以望至于海也。
——诸此引皆迭用前文,或字,或句,而自成为读者,以其无起词先之,故列于此。斯式之读,前卷未之一言,故缕引若是。
凡迭用前文以之成读者居多,而以成句者亦有焉。如:
左传僖公四年云:公祭之地,地坟;与犬,犬毙;与小臣,小臣亦毙。——三迭前字,皆为句之起词。
史记以迭为接者最习见,有不泥于成读成句者矣。
张陈列传云:然今范阳少年亦方杀其令,自以城距君,君何不赍臣侯印,拜范阳令?范阳令则以城下君,少年亦不敢杀其令。令范阳令乘朱轮华毂,使驰驱燕赵郊。燕赵郊见之,皆曰:‘此范阳令先下者也。’——四迭前文之字,惟用以承接耳,而非以成句读也。
夫迭用前文者,即重言前文若是也。惟然,而「惟然」「如是」「若是」「夫如是」等语之先乎句者,皆如重申前文而自成为读矣。
论语季氏云: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左传成公八年云:唯然,故多大国矣。
庄子大宗师云:若然者,过而弗悔,当而不自得也。
又云:夫若然,又恶知死生先后之所在?
汉书赵充国传云:如是,虏兵寖多,诛之用力数倍。
又梅福传云:若此,则天下之士,发愤懑,吐忠言,嘉谋日闻于上。
韩文上崔虞部书云:如是,则可见时之所与者、时之所不与者之相远矣。
——诸引皆以「如是」等语重申前文也。
至此而读之诸式全矣,进论其用。
读之用有三焉。
其一,用如名字者。
凡读之用,皆已散见于前,此第类焉耳,故不详。名字之用于句读也,或为起词,或为止词,或为转词已。是则读之用如名字者,亦有三焉。
一、 为起词者。
论语公冶长云: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两读之煞以「也」字者,各为句之起词。
又云: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四起词之读,同上。
孟子尽心上云:为机变之巧者,无所用耻焉。
又滕文公下云:鸟兽之害人者消。
榖梁庄公二十九年云:古之君人者,必时视民之所勤。
韩文权公墓碑文云:其所设张举措,必本于宽大以几教化。
庄子秋水云: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人之所劳,尽此矣。
左传桓公六年云:所谓馨香,无谗慝也。
又庄公六年云:亡邓国者,必此人也。
庄子德充符云:从之游者,与夫子中分鲁。——八引起词之读,皆以接读代字为之者。
左传隐公元年云: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
又宣公十五年云:君能制命为义,臣能承命为信,信载义而行之为利。
又襄公十四年云:天之爱民甚矣,岂其使一人肆于民上,以从其淫而弃天地之性?必不然矣。
又宣公十二年云:今我使二国暴骨,暴矣。
韩文代斋郎议云:学生或以通经举,或以能文称,其微者至于习法律,知字书,皆有以赞于教化,可以使令于上者也。
又对禹问云:得其人而传之,尧舜也;无其人虑其患而不传者,禹也。
——又六引,诸起词皆读也。而读不一式,以见凡读之皆可为起词也。
一, 用为止词者。
论语八佾云:孰谓郑人之子知礼乎?
又云: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
又公冶长云: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
又子罕云:惜乎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
左传宣公十二年云:楚自克庸以来,其君无日不讨国人而训之于民生之不易,祸至之无日,戒惧之不可以怠。
公羊隐公元年云:隐于是焉而辞立,则未知桓之将必得立也。且]如桓立,则恐诸大夫之不能相幼君也。
左传宣公三年云: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
公羊隐公七年云:曷为大之?不与夷狄之执中国也。
左传成公二年云:不可,则听客之所为。
史记平准书云:屯戍者多,边粟不足给当食者。
庄子秋水云:无形者,数之所不能分也;不可围者,数之所不能穷冕也。
榖梁庄公元年云:仇雠之人,非所以接昏姻也。衰麻,非所以接弁冕也。
韩文房君墓志铭云:今压于上命,不得视吾兄之棺入此土也,岂非天邪?
又考功员外庐君墓铭云:天下未知君者,惟奇大夫之取人也,不常必得人;其知君者,谓君之从人也,非其常守,必得其从。
——诸引止词,皆有读为之者,而读之为式亦至不齐,故略举焉。内两引以读为表词者,附志焉,其不及引者,皆见前卷。
又凡动字后有使令之读者,亦可附志于此。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云:今天诱其衷,使皆降心以相从也。
又三十年云:宁俞货医,使薄其酖。
又宣公十二年云:孤不天,不能事君,使君怀怒以及敝邑,孤之罪也。
公羊庄公三十二年云:行诛乎兄,隐而逃之,使托若以疾死然。
庄子田子方云:物无道,正容以悟之,使人之意也消。
左传襄公十四年云:天生民而立之君,使司牧之,勿使失性,有君而为之贰,使师保之,勿使过度。
史记张释之列传云:卑之,毋甚高论,令今可施行也。——此使令之读,系于动字之后,若为其止词者然。
至于「如」「过」诸字之后,接以所与比之读,亦可视同止词。
史记淮阴侯列传云:夫以交友言之,则不如张耳之与成安君者也;以忠信言之,则不过大夫种范蠡之与勾践也。此二人者,足以观矣。
庄子天道云:夫子亦放德而行,循道而趋,已至矣;又何偈偈乎揭仁义,若系鼓以求亡子焉?
史记货殖列传云:趋时若猛虎挚鸟之发。
又淮阴侯列传云:故曰,猛虎之犹豫,不若蜂虿之致螫;骐骥之局躅,不如驽马之安步;孟贲之狐疑,不如庸夫之必至也;虽有舜禹之知,吟而不言,不如喑聋之指麾也。
——诸引「如」「若」等字后,皆有读与比,一若止词然者。故识于此,与四卷同动字同义。
二, 用为转词者。
左传宣公十二年云:赵旃求卿未得,且怒于失楚之致师者,④请挑战,弗许。
又云:训之以若敖蚡冒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孟子梁上云: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又滕文公上云:欲以所事孔子事之。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云:为其所得者棺而出之。
庄子人间世云:故解之以牛之白颡者,与豚之亢鼻者,与人有痔病者,不可以适河,此皆巫祝以知之矣。
韩文圬者传云:虽然,其贤于世之患不得之而患得失之者,以济其生之欲,贪邪而亡道,以丧其身者,其亦远矣。——诸此内「于」「以」「为」诸介字后,其所司者皆读也,而皆为动字转词。惟「贤」字后「于」字所介者,比读也。
史记刺客列传云:今乃以妾尚在之故,重自刑以绝从,妾其奈何畏殁身之诛,终灭贤弟之名?
又万石君列传云:高祖东击项籍过河内时,奋年十五,为小吏,侍高祖。
又张陈列传云:然而慈父孝子,莫敢*刃公之腹中者,畏秦法耳。
庄子养生主云: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
韩文上张仆射书云:受牒之明日,在使院中,有小吏持院中故事节目二余事来示愈。——所引内如「妾尚在之故」,「过河内时」,「畏秦法」,「臣之解牛之时」与「受牒之明日」,是皆以读为偏次也。以其为「之」字所介,故系于转词之后。
其二,用如静字者。
凡读之用如静字者,即读之用为表词也。而读之用为表词者,有煞以助字者,缀以静字而最为习用者,则接读代字也。
其煞以「也」字者。
左传隐公元年云:颍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纯孝」而煞以「也」字,所以表颍孝叔之为人也。
又定公四年云:三者,皆叔也,而有令德,故昭之以分物。——「皆叔也」如上。
又隐公三年云:公子州吁,嬖人之子也,有宠而好兵。——「嬖人之子也」同上。
又宣公四年云:谚曰:‘狼子野心。’是乃狼也,其可蓄乎?
又云:君,天也,天可逃乎?
秦策云:劫天子,恶名也,而未必利也。——以上皆以「也」字煞表词之读。煞「矣」字「耳」字者,间亦有焉,见卷九各助字下。
其缀以静字者。
左传隐公四年云:卫国褊小,老夫耄矣,无能为也。此二人者,实弑君,敢即图之。——「褊小」,两静字之缀于「卫国」而为表词也,犹「耄矣」之为「老夫」之表词也。此两词。即所以请陈国图之之故,故谓之读。
又僖公二十二年云: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众」「寡」两静字同上。
又襄公三十三年云:国小而逼,族大宠多,不可为也。
又桓公六年云:吾牲牷肥腯,粢盛丰备,何则不信?
又宣公十二年云:晋之从政者新,未能行令。其佐先縠,刚愎不仁,不肯用命。
又宣公三年云:德之休明,虽小,重也;其奸回昏乱,虽大,轻也。
又昭公三年云:子之宅近市,湫溢嚣尘,不可以居。
又哀公十六年云:吾闻胜也诈而乱,毋乃害乎!子西曰:‘吾闻胜也信而勇,不为不利。’
吴语云:大夫种勇而善谋,将还玩吾国于股掌之上,以得其志。——诸引皆以静字缀诸名字后,而成为表词之读者也。
惟读之有接读代字也,则其用如静字者审必矣。
论语述而云:我非生而知之者。——犹云「我不是生而知之之人」也。故「生而知之者」一读,「者」接读代字也,今为表词,故用若静字者然。
孟子万章上云:天之所发,必若桀纣者。——犹云「天所废之人必如桀纣之人」也,故两读皆用如静字。
史记楚世家云:请逐画地为蛇,蛇先成者独饮之。
又苏秦列传云:临菑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弹琴击筑,斗鸡走狗,六博蹋鞠者。
又云:龙贾之战,岸门之战,封陵之战,高商之战,赵庄之战,秦之所杀三晋之民数百万,今其生者,皆死秦之孤也。
汉书刘韵传云:且此数家之事,皆先帝所订论,今上所考视,其古文旧书,皆有征验,外内相应,岂苟而已哉?
韩文后十九日复上书云:愈闻之,蹈水火者之免于人也,不惟其父兄子弟之慈爱,然后呼而望之也。将有介于其侧者,虽其所憎怨,苟不至乎欲其死者,则将大其声疾呼,而望其仁之也。
又答崔立之书云:夫所谓博学者,岂今之所谓者乎?夫所谓*辞者,岂今之所谓者乎?
又与柳中丞书云:颉颉作气势,窃爵位自尊大者,肩相摩,地相属也。不间有一人援桴鼓誓众而前者。
又送王埙序云:吾尝以为孔子之道大而能博,门弟子不能遍观而尽识也,故学焉而皆得其性之所近。其后离散分处诸侯之国,又各以所能授弟子,原远而末益分。
又董公行状云:在宰相位凡五年,所奏于上前者,皆二帝三王之道,由秦汉以降未尝言;退归,未尝言所言于上者于人。子弟有私问者,公曰:‘宰相所职系天下,天下安危,宰相之能与否可见。欲知宰相之能与否,如此视之其可。凡所谋议于上前者,不足道也。’——诸引所引,凡有「者」「所」两字之读,皆用如静字者然。盖若此之读,皆以表为代者之何为何苦也。是皆散见于前,阅者可覆按也。
其三,用如状字者。
状字为用有三:曰记处,曰记时,曰记容。惟容之所包者广,凡言及举止、比较、情景、缘因,与夫拟议、设想之情状者,胥赅焉。
一、读之记处者。
论语卫灵公云: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居是邦也」一读,记所在之处。
又乡党云:其在宗庙朝廷,便便言,唯谨尔。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
左传僖公四年云: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前两平读又一总,皆记处之读也。
又宣公十二年云:在军,无日不讨军实而申儆之。——「在军」一读,同上。
史记平准书云:上郡以西旱,亦复修卖爵令。
又封禅书云:臣尝游海上,见安期生。
又云:于是五利常夜祠其家,欲以下神,神未至而百鬼集矣。
又云:于是五利常夜祠其家,欲以下神,神未至而百鬼集矣。
汉书赵广汉传云:广汉由是侵犯贵戚大臣,所居好用世吏子孙新进年少者。
庄子山木云:君其涉于江而浮于海,望之而不见其崖,愈往而不知其所穷。送君者皆自崖而反,君自此远矣。
韩文释言云:吾见子某时,吾时在翰林,职亲而地禁,不敢相闻。——诸引皆有记处之读先乎其句。
二、读之记时者。
左传僖公二十七年云:楚子将围宋,使子文治生命于睽,终朝而毕,不戮一人。子玉复治兵于蒍,终日而毕,鞭七人,贯三人耳。——「终朝而毕」,「终日而毕」,两记时之读也。
又宣公三年云: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
又昭公元年云:子相晋国,以为盟主,于今七年矣。再合诸侯,三合大夫,服齐狄,宁东夏,平秦乱,城湻于,师徒不顿,国家不罢,民无谤*,诸侯无怨,天无大灾,子之力也。
又襄公三年云:言终,魏绛至。
公羊隐公二年云:女,在其国称女,在涂称妇,入其国称夫人。
史记信陵君列传云:语未及卒,公子立变色,告车趣驾归救魏。
吴语云:及吾犹可以战也,为虺弗摧,为蛇将若何?
汉书贾谊传云:国已屈矣,盗贼直须时耳。
史记李将军传云:胡骑得广,广时伤病,置广两马间,络而盛卧广,行数十里。
又云:且广年六十余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
又大宛列传云:自博望侯开外国道以尊贵,其后从吏卒皆争上书,言外国奇怪利害求使。
庄子列御寇云:无几何而往,则户外之履满矣。
韩文与柳中丞书云:愈初闻时,方食,不觉弃匕箸起立。
又张中丞后叙云:云来时,雎阳之人不食月余日矣。云虽欲独食,义不忍;虽食,且不下咽。
又上李尚书书云:愈来京师,于今十五年,所见公卿大臣,不可用数,皆能守官奉职,无过失而已,未见有赤心事上忧国如家如合下者。
又曹成王碑云:及是,然后跪谢告实。
又王君墓志铭云:诸公贵人既志得,皆乐熟软媚耳目者,不喜闻生语。
又施先生墓志铭云:贵游之子弟,时先生之说二经,来太学 帖帖坐诸生下,恐不得卒闻。——诸引,各有记时之读,②而又各不相类,故胪举焉以为式。
三、读之记容者。
有以举止之容者。
左传宣公十四年云:楚子闻之,投袂而起,屦及于窒皇,剑及于寝门之外,车及于蒲胥之市。——后三读,所以记楚子急遽之容也。
又襄公十四年云:乃祖吾离,被苫盖,蒙荆棘,以来归我先君。我先君惠公有不腆之田,与汝剖分而食之。——记其所「被」「蒙」者,服饰之容也。
荀子议兵篇云:魏氏之武卒,以度取之,衣三属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负服矢五十个,置戈其上,冠*带剑,赢三日之粮,日中而趋百里,中试则复其户,利其田宅。——其中七读,记兵容也。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云:诸臣伪劫君者,而负罪以出,君止。——「伪劫君者」,记饰似之容也。
记比较。
又襄公二十九年云:夫子之在此也。犹燕之巢于幕上。——此譬其所在之危也。
又昭公三年云:其爱之如父母,而归之如流水,欲无获民,将焉辟之?
庄子列御寇云: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敖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敖游者也。
又云:凡人心,险于山川,难于知天。④天犹有春秋冬夏、旦暮之期,人者,厚貌深情。——诸所引,各有比较之读,以状其所比之容也。
记情景。
汉书萧望之列传云:仲翁出入,从仓头庐儿,下车趋门,传呼甚宠。顾谓望之曰:‘不肯碌碌,反抱关为?’——句前诸读,记情景也。
汉书司马迁传云:今交手足,受木索,暴肌肤,受榜棰,幽于园墙之中。当此之时,见狱吏则头枪地,视徒隶则心惕息。何者?积威约之势也。
又司马相如传云:南夷之君,西僰之长,常效贡职,不敢惰怠,延颈举踵,喁喁然皆乡风慕义,欲为臣妾。道里辽远,山川阻深,不能自致。
又贾捐之传云:当此之时,寇贼幷起,军旅数发。父战死于前,子斗伤于后。女子乘亭鄣,孤儿号于道,老母寡妇,饮泣巷哭,遥设虚祭,想魂乎万里之外。——三引内各有排读,皆以记事之情景也。
至记事之缘因者,最所习见。
左传桓公二年云:君子以督为有无君之心,而后动于恶,故先书弑其君。——「以督为有无君之心」者,言「先书」之故也。
汉书梅福传云:自霍光之贤,不能为子孙虑,故权臣易世则危。
又西域传赞云:孝武之世,图制匈奴,患其兼从西国,结党南羌,乃表河曲,列西郡,开玉门,通西域,以断匈奴右臂,隔绝南羌月氏。
史记陆贾传云:以好畤田地善,可以家焉。
又叔孙通传云:秦以不早定扶苏,令赵高得以诈立胡亥,自使灭祀。
又孟荀列传云:荀卿嫉浊世之政,亡国乱君相属,不遂大道,而营于巫祝,信*祥,鄙儒小拘,如庄周等,又滑稽乱俗,于是推儒墨道德之行事与坏,序列著书万言而卒。
韩文送董邵南序云:夫以子之不遇时,苟慕义强仁者,皆爱惜焉,矧燕赵之士出乎其性者哉?
又平淮西碑云:天以唐克肖其德,圣人神孙,继继承承于千万年,敬戒不怠,全付所覆,四海九州岛,罔有内外,悉主悉臣。
又南海庙碑云:既贵而富,且不习海事,又当祀时,海常多大风,将往,皆忧戚,既进,观顾怖悸,故常以疾为解,而委事于其副。——以上所引诸句之先,皆有读以记其事之缘因也。
拟议设想者,皆以言事之未定,而或假设其事以觇其效之有无或理之向背也。
孟子离娄上云:不以舜之所以事尧事君,不敬其君也;不以尧之所以治民治民,贼其民者也。——此设一事君不如舜,治民不如尧之事,以观其合理与否也,故决之以为「不敬君者」「贼其民者」也。而所以可为状读者,盖不如舜之事君,即以状敬君之何若也。凡假设拟议之读言理者,皆可解如「若是」也。
言效者,则假设之读,乃其效之因也。
左传庄公十四年云:纳我而无二心者,吾皆许之上大夫之事。——「无二心」「纳我」,乃所以「许之」之因也。
又襄公三十一年云:使夫往而学焉,夫亦愈知治矣。
汉书樊哙传云: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谯让项羽,沛公几殆。
史记淮阴侯列传赞云:使信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则庶同哉,于汉家*可以比周召太公之徒,后世血食矣。
又李将军列传云: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
又陈丞相世家云:然大王能饶人以爵邑,士之顽钝嗜利无耻者,亦多归汉。
韩文柳子厚墓志铭云:使子厚在台省时,自持其身,已能如司马刺史时,亦自不斥;斥时有人力能举之,且必复用不穷。然子厚斥不久,穷不极,虽有出于人,其文学词章,必不能自力以致必传于后如今无疑也。纵使子厚得所顾,为将相于一时,以彼易此,孰得孰失,必有能辨之者。——凡此所引,所有假设之读,阅者既已数见于前矣,必能辨之。
然而言容之读,尚不止此,此第举其大凡以为则。
凡读先乎句者,常也。其后之者,可条举焉。
本节所引诸读,皆先乎句,无事重引以为证。读之后乎句者,或为叹辞,则见彖二之系一。或用为止词、转词,与比较之读者,则见诸本节。舍此而外,则散见于书。而无例之可绳者仅矣。
左传闵公元年云:犹有今名,与其及也。——此倒文也。是犹云「与其及也,犹有令名。」
又僖公五年云:且虞能亲于桓庄乎,其爱之也?——是犹云「其爱之也,且虞能亲于桓庄乎?」
又僖公二十五年云:苍葛呼曰:‘……此谁非王之亲姻,其俘之也?’乃出其民。——是犹云「‘其俘之也,此谁非王之亲姻乎?’乃出其民。」
又襄公三十年云:子产请其田里,三年而复之。反其田里及其入焉。——是犹云「及其入焉,反其田里。」
赵策云:吾将使梁及燕助之,齐楚则固助之矣。——是犹云「齐楚则固助之矣,吾将使及燕助之。」诸读之后置者,于义无关焉,而无文则非其常,故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