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晋右军王羲之书目》

类别:子部 作者:唐·张彦远 书名:法书要录

    (正书行书)褚遂良撰

    正书,都五卷。(共四十贴。)

    第一,乐毅论。(四十四行,书付官奴。)

    第二,黄庭经。(六十行,与山阴dao士。)

    第三,东方朔赞。(书与王循。)

    第四,周公东征。(十一行。)年、月、日、朔小字。(十四行自誓文。)尚想黄绮。(七行。)墓田丙舍。(五行。)

    第五,羲之死罪,前因李叔夷。(四行。)琅耶临沂。(三行。)羲之顿首、顿首,一日相省。(四行。)行三一之法。(四行。)尚书宣示孙权所求。(八行。)臣言瑯琊新庙。(四行。)晋侯侈。(六行。)

    草书,都五十八卷。

    第一,永和九年。(二十八行,兰亭序。)缠利害。(二十二行。)

    第二,爰有猗人。(九行。)庾新妇。(五行。)九月二十三日,羲之八日书。(八行。)十一月七日,羲之报,知少麛。(五行。)十二月六日,羲之报,一昨因暨主簿书。(六行。)臣羲之言,伏惟皇太后。(七行。)臣羲之言,严寒不审。(四行。)臣羲之言,伏惟陛下。(五行。)雨凉,佳得书。(五行。)问庶子哀摧。(四行。)

    第三。

    第四,七月二十五日,羲之顿首,期晚生不有。(六行。)五月二十四日,羲之顿首,二旬哀悼。(五行。)羲之报,曹妹。(五行。)羲之顿首,违远亡嫂积年。(八行。)昨殊不散。(三行。)殷中军奄忽哭之。(三行。)

    第五,羲之死罪,亡兄灵柩。(七行。)五月七日,羲之顿首、顿首,昨便斩草,亡嫂尚停此。(十行。)期小女四岁,暴疾不救。(五行。)秋中,诸感切怀。(五行。)

    第六,羲之白,不审尊体比复如何。(五行。)得示,慰吾频以服散。(三行。)二十三日,发至长安。(八行。)羲之死罪,不审何定尚扶持。(四行。)适远告承如常。(五行。)

    第七,羲之顿首,舅夭殁。(四行。)羲之顿首,奄承遘难。(五行。)羲之顿首,君眼目。(五行。)六月十五日,羲之顿首,大行皇帝崩。(四行。)大行皇帝。(五行。)月半增感伤,奈何。(四行。)

    第八,谢新妇,春日感伤。(七行。)羲之死罪,无亦永往。(七行。)谢范新妇,得富春还疏。(十行。)向书至也,须君至射堂。(四行。)

    第九,五月二十七日,州民王羲之死罪,比夏交。(十一行。)羲之死罪,荀、葛各一国佐命之宗。(十七行。)君须复以何散怀。(七行。)

    第十,七月十三日告离得兄弟。(五行。)延期官奴小女。(七行。)不图祸痛,乃将至此。(二行。)日月如驰<女更>弃背。(五行。)行近,遣书想即至。(二行。)比书慰也,汝不可。(六行。)

    第十一,羲之顿首,快雪时晴。(六行。)未复知问晴快即转胜。(七行。)去血有损不堪耿。(三行。)月行复半,痛伤兼摧。(三行。)

    第十二,六月十七日告循纪。(四行。)柳匏比问贼。(五行。)足下犹未佳。(四行。)羲之顿首,卿佳不,家中犹尔。(八行。)

    第十三,遍热既{宀歹}一且盛农。(五行。)知龄家祖可悲慰。(九行。)山下多日不复意问。(十行。)晚复热,想足下。(八行。)

    第十四,都下二十六日书云,中郎。(五行。)近绝不得新妇诸叔问。(十行。)九月十七日,羲之报,且行因孔待中。(八行。)既逼近羸劣。(六行。)

    第十五,想大小悉佳。(十行。)谢新妇,贤从弟。(八行。)隔日不知问,二旬哀伤。(七行。)

    第十六,省书,知定疑来。(二十六行。)痛惜敬和寝息在心。(九行。)群从彫落将尽。(十行。)

    第十七,报恒何如。(七行,有一帖云:羲之报,恒何如。)二月二日,汝归母。(二行。)虽问和笃疾。(十一行。)此粗平安。

    第十八,二十二日,羲之报,近得书。(五行。)毒热,疟斫未斫甚耿耿。(五行。)足下可不?吾眼少劣。(四行。)再昔来热如小有觉。(十行。)

    第十九,官奴小女。(十行。)一月二十五日。(四行。)大热,得告。(五行。)汝中冷褚侯遂至薨。(二行。)

    第二十,过此燥鹪肉。(四行。)去龙牙复下。(七行。)向欲力视汝。(五行。)姉告慰驰情。(五行。)晚来复何如。(三行。)兄安厝情事长毕。(五行。)

    第二十一,十九日,羲之顿首。明二旬增感。(七行。)十月十五日,羲之顿首,月半哀伤。(八行。)得示,知,羲之报。(五行。)

    第二十二,安西复问。(二十六行。)忽然夏中。(九行。)

    第二十三,得阿遮书。(七行。)二十五日告期。(六行。)二十日告姜。(三行。)知庆等。(三行。)二十七日告姜氏母子。(五行。)得书知卿。(四行。)

    第二十四,初月一日,羲之报,忽然改年。(六行。)卿各何以先羸。(四行。)此上下不可耳,出外。(六行。)六日告姜,复雨始晴。(五行。)书未去,得疏为慰。(五行。)第二十五,行复二旬,伤悼情深。(五行。)羲之死罪,难信非笺。(五行。)九月二十五日,羲之顿首,便涉冬。(六行。)夫人遂善平康也。(三行。)羲之顿首,节至,远感。(五行。)过一旬,寻念伤悼。(四行。)五月九日,羲之顿首、顿首,虽未叙。(五行。)

    第二十六,敬祖足下如常慰之。(五行。)羲之顿首、顿首,从兄虽笃疾。(五行。)转热,想足下耳。(七行。)王逸少顿首,晚佳也。(七行。)

    第二十七,八月十七日,羲之报。(五行。)三十日告姜。(九行。)二十二日告姜。(五行。)三十日,羲之顿首,报。(五行。)信还之夜下。(七行。)

    第二十八,曹丁妹。(七行。)未审大周<女更>。(七行。)劫事当速。(五行。)

    第二十九,二十九日告仲宗。(五行。)十四日告刘氏女。(六行。)人理之故。(四行。)十一月二十六日,已摧退。(二行。)月行复旬感伤。(七行。)有哀惨。(七行。)送此鲤鱼。(二行。)诸妇小儿辈。(三行。)

    第三十,羲之爱报。(七行。)复想<女更>安和。(九行。)得书,知汝问。(九行。)

    第三十一,十一月十三日,羲之顿首。(六行。)三月十九日,羲之顿首,末春哀痛。羲之自想上下悉佳。(五行。)八月十五日具疏,羲之再拜。(六行。)

    第三十二,羲之顿首,月半,感慕抽切。(五行。)改月,感慕抽痛,当奈何。(六行。)昨欢宴,可谓意。(五行。)向得信,知足下疟。(五行。)

    第三十三,张博士定何日去。(四行。)八月二十六日告仲宗。(十行。)雨无复解足下可耳。(五行。)六月羲之报,至节哀感。(四行。)初月一日告姜,忽此年。(四行。)

    第三十四,极有眷意。(四行。)九月十八日,羲之报,近问。(七行。)司州葬送。(六行。)

    第三十五,十四日告期明月半。(十三行。)十三日羲之报,月向半。(四行。)承上下不和反侧。(六行。)过一旬哀痛兼至。(八行。)昨暮遣信,值足下以行。(七行。)诸哀毒兼至,终日切心。(七行。)乃复送獐劳汝。

    第三十六。

    第三十七,得示,慰之。吾迎不快。(五行。)九月二十五日,羲之报,祸出不图。(六行。)阴寒,足下各可不?(八行。)五月二日,告胡毋甥幸。(六行。)夏中节除感远兼伤。(四行。)

    第三十八,四月五日,羲之报。(五行。)七日告期痛念玄度。(十行。)妹转佳庆不乃啼不?(三行。)知静婢犹未佳,悬心。(二行。)治墓下皆以集也。(三行。)

    第三十九,三月十三日,羲之顿首、顿首,过二旬哀悼。(六行。)羲之顿首、顿首,想冬盛念,一旦感叹并哀穷。(十行。)十一月十八日,羲之顿首、顿首,冬月感叹兼伤。(六行。)

    第四十,十月二十二日,羲之顿首、顿首,贤从陨逝。(四行。)想家悉佳。(九行。)吾未得便得效。(四行。)吏转辄与宽休。(六行。)

    第四十一,二月州民王羲之死罪。(六行。)向书至也,得示,承尊夫人转平和。(七行。)五月十日羲之报,夏中感远。(六行。)时见贤子君家平。(三行。)前郡内及兄子家比有。(五行。)

    第四十二,四月二日,羲之顿首、顿首,初月感怀。(七行。)得示,慰之。足下克致,(六行。)羲之白,服见仲熊。(七行。)知汝故尔欲食。(三行。)

    第四十三,纸一千。(五行。)僧远遂佳也。(三行。)脯五夹。(七行。)羲之死罪,不当有桂。(四行。)

    第四十四,不知远姝定何当至。(八行。)从兄弟一旦哀穷。(四行。)昨遣书,今日至也。(四行。)

    第四十五,知足下得吾书。(七行。)前比遣信。(七行。)想应姝普平安。(七行。)腊遂佳也,悬念。(八行。)比承至也,得二书。(四行。)得二日书,具足下问。(四行。)足下在芜湖。(九行。)不图哀祸频仍。(五行。)

    第四十六。

    第四十七,道祖重能行。(二行。)十月二十日,羲之顿首,节近岁终。(六行。)节除,诸感兼哀。(四行。)四月二十日,羲之顿首,二旬期等小祥。(五行。)新岁月感伤。

    第四十八,羲之顿首,一旦公除。(四行。)羲之顿首,从弟子。(四行。)岁尽诸感。(五行。)

    第四十九,四月九日,羲之顿首,报腊日。(七行。)得二谢书,司州丧。(六行。)二月六日,羲之报,昨书悉。(四行。)上下如常不?(五行。)承都开清和。(五行。)

    第五十,二月二十五日,羲之顿首,一日有书。(九行。)事情无所不至,惟有长叹。(五行。)雨后无已,不审体中各何如。(九行。)知贤弟并毁顿。(三行。)

    第五十一,羲之顿首、顿首,何图祸痛。(五行。)繇白张白骑遂自猜疑。(七行。)晴便寒,想转胜。(七行。)六月十九日,羲之报,仲熊夭折。(三行。)仲熊虽笃疾,岂图奄忽。(四行。)

    第五十二,汝母子比佳不?(六行。)十八日羲之顿首。(四行。)敬祖虽久疾,谓其年少。(八行。)五月二十七羲之报。(五行。)五月十一日,羲之敬问得旦书。(三行。)吾贤之常事耳。(四行。)

    第五十三,闰二月二十五日,羲之白。(四行。)向书想至。(四行。)八月十四日告父。(四行。)许玄度昨宿。(四行。)七月六日,羲之顿首。(五行。)省告犹示。(三行。)修年虽笃。(七行。)

    第五十四,六月十六日,羲之顿首。(八行。)羲之死罪告终。(十一行。)二十九日羲之顿首。(九行。)九月二十八日,羲之顿首,昨。(六行。)

    第五十五,前使还有书猥。(九行。)羲之顿首,二孙女。(四行。)四日羲之顿首,昨感寒。(五行。)八月二十五日,羲之白,顿首。(五行。)得书为慰,汝转平复。(六行。)

    第五十六,周氏上下翻佳。(六行。)亡王等便以去十月禅。(四行。)卿汝母子粗平安。(八月。)九月十三日,羲之顿首,追伤切割。(六行。)

    第五十七,羲之顿首,寻念痛惋。(八行。)长风一日哀穷。(五行。)得信知问。(五行。)敬祖虽久疾。(四行。)初月五日,羲之顿首,忽然此年。(六行。)

    第五十八,省别具怀。(五行。)阿康少壮。(四行。)范中书奄至此。(二行。)妹复小进退。(五行。)羲之顿首,昨暮儿疏。(十一行。)

    晋右军王羲之正书、行书目。贞观年河南公褚遂良中禁西堂,临写之际,便录出。唐初有史目,实此之标目,尽其类也。(未见草书目。)


如果你对法书要录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
重要声明:典籍《法书要录》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