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在修文令曹,有山东学士与关中太史竞历①,凡十馀人,纷纭累岁,
内史牒付议官平②之,吾执论曰:“大抵诸儒所争,四分并减分③两家尔。
历象之要,可以晷④景测之;今验其分至薄蚀⑤,则四分疏而减分密,疏者
则称政令有宽猛,运行致盈缩⑥,非算之失也,密者则云日月有迟速,以术
求之,预知其度⑦,无灾祥也。用疏则藏奸而不信,用密则任数⑧而违经。
且议官所知,不能精于讼者,以浅裁深,安有肯服?既非格令⑨所司,幸勿
当⑩也。”举曹贵贱,咸以为然。有一礼官,耻为此让,苦俗留连(11),强
加考核。机杼既薄(12),无以测量,还复采访讼人,窥望长短,朝夕聚议,
寒暑烦劳,背春涉冬,竟无予夺,怨诮滋生,郝然而退,终为内史所迫:此
好名之辱也。
【译文】
从前我在修文令曹时,有山东学士与关中太史争论历法,共有十几个人,
乱哄哄的争了好几年,内史下公文交付议官来评定是非。我发表自己的看法
说:“大抵各位学士所争论的,可分为四分律和减分律两家。历象的要点,
是可以用日晷仪的影子来测量的。现在以此来检验两种历法的春分、秋分、
夏至、冬至四个节气以及日食月食等现象,可以看出四分律比较疏略而减分
律比较细密。疏略者就声称政令有宽大与严厉之别,天体的运行也相应会产
生超前与滞后,这并不是历法计算的失误。细密者则说日月的运行虽然有快
有慢,用正确的方法来推求,可以预先知道它们运行的度,并不存在什么灾
祥之说。如果采用疏略的四分律,就可能隐藏奸邪而失去真实,如果采用细
密的减分律,就可能顺应天数而违背经义。况且议官所懂得的历法知识,不
可能精于论争的双方,以学识浅江的人去裁判学问深厚的人,怎能让人服气
呢?既然这事不属于法律条令所掌管,就希望不要让我们来判决此事吧。”
整个议曹的人不论地位高低,都认为我说得对。有一位礼官,却以这种谦让
态度为耻,苦苦地不肯放手,想方设法对两种历法进行考核。他的有关知识
修养又不足,无法实地进行测量,就反复去采访论争的双方,想借此看出其
中的优劣,他们从早到晚地聚会评议。暑往寒来,不胜烦劳,由春至冬竟然
无法判定,抱怨责难之声四起,这位礼官才红着脸告退,最后被内史所迫胁。
这就是好名所招来的羞辱啊。
【注释】
①关中:地名。指今陕西一带。太史:官名,掌历法。见《隋书、百官
志》竟历:指争论历法。
②内史:官名,掌民政,牒:公文。平:平议。即公正地论定是非曲直。
③四分:指四分历。减分;指减分历。
④晷:指日晷,测度日影以确定时刻的仪器。亦指兼测日月星等天象的
仪器。晷景:日晷上晷表的投影。景,古影
⑤分至:指春分,秋分和夏至、冬至。薄蚀:日月相掩食。
⑥盈缩:也称赢缩。《汉书·天文志》:“岁星超舍而前为赢,退舍为
缩。”
⑦度:度。日月星辰运行的度次。
⑧任数:指顺应天数。
⑨格令:律令。
⑩当:判罪。
(11)留连:舍不得离开。
(12)机杼:胸臆。机杼既薄:指有关的知识能力欠缺。
【评语】
能为之事,尽力而为理所应当。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实非明智之举。如
果不顾自身条件,盲目蛮干,必然事倍功半甚至徒劳无功,无所不能的是神
而不是人。